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拓展课程资源,拓宽教学的形式与渠道,构建开放性、动态的教学体系,使品德课内容更加丰富,更加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活用教材资源,唤起学生感知教材是实现课标的重要体现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学生的生活为背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热爱生活的精神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教材的全部内容都是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教师觉得品德与生活教材内容太少,一节课下来没什么可教的,更有甚者,把品德与生活课拿来上语文、数学或英语课.持此观点的教师在思想上没有重视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本质上说就是没有充分地理解品德与生活教材的内涵.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品德与生活课有内容可上,上得有趣味性呢?本人认为,品德与生活课要坚持以活动为主,通过活动教学来活化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4.
品德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如何引导"教材、学生、教师"三个方面的身边资源,在此我提出了个人的思考和对策,希望教品德与社会的教师不再望而却步,轻轻松松地上好常态课。  相似文献   

5.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是指一切对品德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它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改的热点问题,也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直接导致教育方法的变革,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将有全面的发展。对于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的:一、活用教材资源。充分合理使用教材,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活动范例。现有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  相似文献   

6.
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给教师留有极大的创新空间。教师要改变“以书为本”的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话题、范例或资源”化,并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高品德教学实效。本文就笔者两次执教《诚实守信》一课为例谈一谈活化教材、优化活动的品德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浅议《品德与生活》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的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品德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然而,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品德与生活课课程资源,真正促进品德与生活课的生活化,从而唤醒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意识,以促进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需要引起教师足够重视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在这方面的尝试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生活》是为小学低年级开设的一门新课程。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选取学生感兴趣的、必需的以及有发展意义的内容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多媒体以其特有的功能为品德与生活课注入了活力,丰富了教学活动内容,为学生的体验、探索搭建了平台,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9.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走进  相似文献   

10.
丁然 《黑河教育》2012,(3):54-54
作为《品德与社会》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还要挖掘教材的思想品德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学习、欣赏课文中更加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正视并且克服人生的困难与挫折,提高自身品德修养。从这个意义上讲,《品德与社会》课便是沟通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探索、实践、体验、感悟,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2.
<正>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注重学生思想品德修养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价值观,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这门比较枯燥的课程中,教师一定要多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体验教材要求、体验思想品德的养成。一、通过活动体验认识生活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小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逐渐成长的,而品德与生活这门课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应多开展一些与生活相关的活动,  相似文献   

13.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1.学生玩活动角:旋转活动角的一条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品德行为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尤其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小学生的品德行为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如何抓好小学生品德行为的养成教育 ,笔者认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一、上好思想品德课 加深道德认识  小学生思想品德课大致有两类 :一是思想品德基本教材课。这类课程 ,是国家对人才培养阶段目标中规定小学生所要掌握的品德知识 ,是为中小学品德认知打下基础的 ,是人品形成纵向知识构成中的基础部分。要实现国家德育目标 ,学校必须上好基本教材课 ;二是思想品德补充教材课。这种补充教材课 ,主要是根据学…  相似文献   

15.
《品德与生活》辽师大版教材的主要教学资源是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对生活、社会的认识,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是他们在生活、社会和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实现的,不是几课就能完成的,甚至有的学生道德习惯的形成要经过反复的强化,不断的督促和约束。在具体的教学中,预习、授课、复习等活动可以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期末复习环节必不可少。针对《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的期末复习,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把握教材特点,选择适当的复习方式《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教材由7个单元22课组成。在上册教…  相似文献   

16.
"品德与社会"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性课程。班级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乐园,而班级文化是学生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为其物化反映,这些都是品德课程十分重要的教学资源。如何将品德教学与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有效整合,既提高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又优化班级管理,是笔者一直以来思考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以《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第三单元《生活在集体中》一课的教学为例,进行了尝试探索。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理念下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让儿童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设计灵活有效并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健康、有意义地生活,使学生在喜闻乐见或身临其境的活动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品德课程承担着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教材,要使学生广泛地接触和了解社会,就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以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可见,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和适切性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活用教材资源——肥水不流外人田《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编排体现了生活化、儿童化等特点,教材中有大量照片、图片、对话旁白、学生作品及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这些文本内容负载了多种教育指向性功能。任何教材都是内含特定教学目标的载体,教师应善于抓住隐藏在话题、范例和资源中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线索,将教材作为最重要、最直接的活动资源,追求教科书意义的实现。虽然在教学实践中仍难免会出现与学生生活不相符之处,但是新课程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忠实宣讲者转变为教材使用中意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读懂关键字词领会编者意图。  相似文献   

19.
《品德与生活》新课标提出:“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广泛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在活动中灵活利用.”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课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指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从而有效地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方卫萍 《学子》2013,(4):22-23
如何基于品德教材,合理利用、有效开发品德教材,构建并激活生本课堂,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此时无声胜有声——巧做图文的知音浙教版品德教材中,精选的每一段文字和每一张图片都与教学目标和活动主题密切相关。这些文本资源,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能与学生进行对话、交流的无声语言。因此,教师应从教材资源入手,有效把握图文教材的目标,挖掘图文教材之美,引领学生品读教材图文,巧做图文教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