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我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时间与学业任务的调查发现:课堂授课时间过多,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时间较少,尤其低年级本科生的课外学习时间显著少于美国I类研究型大学的同级学生;学业负担的"大小年"情况突出;指定书籍和材料的阅读量均少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学生,课程的课外学习要求与指导不足;长篇论文、报告的写作量大于美国研究型高校学生,短篇论文写作量则远小于美国学生;大学课程重结果性评估、轻形成性评价,缺乏学习过程质量保障机制。我国研究型大学应为本科生创设挑战性与支持性并存的学习体验,以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支撑合理增负,同时为学生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而言,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和关键原因是无效和低效的学习。探究学习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主要是因为探究学习能使学生"乐学",是自主建构学习,含有合作学习成分。要使探究学习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教师应精心设计探究主题,使学生学习始终处在最近发展区,打造探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试论合作学习与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显形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等方面,其弊端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这便有了我国教育界新千年头件大事——“减负”。然而,减负不能单纯依靠减轻学生学业量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承受的“隐性”负担——心理负担若不设法减轻,减负就不能根本实现。  相似文献   

4.
马丽 《学周刊C版》2010,(5):139-13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大趋势,是素质教育中的大课题。自主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为目的,使学生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基础。随着学校减负工作的落实,如何既能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针对这一现实问题要求教师改进教学策略,调整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减负提质"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当前存在过于依赖外在减负而导致减负实效不高的现实。自主减负是指学生通过优化学习过程与方法而对学业负担进行自我调节,进而创造"量力负担"并实现学习质量提升的一种减负方式。自主减负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表明其在实现"减负提质"过程中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一、减负,真的减了吗?在进行探讨之前,我们先要明白何谓“减负”?“所谓‘减负’,主要指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很明显目前学生(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存在“超标”的现象。学生因为课业  相似文献   

7.
吴军民 《教育艺术》2009,(11):51-52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实施素质教育,这一话题已提倡很久。如何才能处理好减负与学习质量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合作性学习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有效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科生学习时间的数量、结构、弹性与学业质量、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学生课表能比较真实、具体、客观地反映学习时间。基于对96所高校、95个专业本科生共381份个人课表的分析,发现本科生学习时间的课内占比较大,学习时间的碎片化较明显,学习时间的自由度较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隐匿在课表中本科生学习时间的三个问题:学习时间的课内偏向,给自主学习带来严峻挑战;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对深度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学习时间自由度的限制,使个性化教育难以实施。  相似文献   

9.
当前教育改革大力提倡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效率.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只有通过创设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通过实践观察和操作探究思考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才能逐步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探究并且经历知识的发生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相似文献   

10.
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是当下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本文聚焦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江苏省5所高校859名本科生为研究样本,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维度剖析不同类型本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这5所高校的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总体状况一般,属于中等水平;不同类型本科生在自主学习能力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不同类型学生群体的个性特点与统一政策相冲突是减负政策实施的阻力之一,厘清投入和负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是科学减负的基础。研究采用聚类分析等方法探索了学生在校内外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潜在分类,并从个体的学业成就、学习品质及其人际关系等角度探索了各类学生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1)学生的负担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有的需要减负、有的需要增加时间投入、有的需要提升学习品质,学生可根据学习投入与主观课业负担的状况分为"低投高负型""低投低负型""高投高负型""高投低负型"等四种类型。(2)不同类型的学生无论是在学业成就、人际关系还是在影响学生终生发展的学习品质上的表现均存在显著差异。(3)减轻负担的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等非学业方面的素养,无论学习投入程度如何,学习品质表现好的学生的负担感受均较低。因此,人工智能时代下建立对学生的负担状况进行科学分类的精确诊断系统是必要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减负方案,利用智能化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是减负的核心路径。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培养创新和实践型人才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普通本科生和对口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但二者在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要提高对口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树立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观念和教学观念,加强自主学习管理及调控的训练指导,完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现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太重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障碍.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中心任务就是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国家教育部针对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的问题提出了减负增效这项举措.学生减负容易,但是增效一直困扰着广大的一线教师,本文结合自己化学教学工作,谈一谈如何提高化学课堂的有效性以及减负增效的策略研究.减负增效是国家教育部针对学生学业负担太重的问题提出了这项举措,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严重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  相似文献   

14.
要实现“双减”背景下语文教学的“减负提质”,不仅要使过重的学业负担逐步降下来,更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唤醒学生学习内驱力的策略包括:解除枷锁,释放觉醒空间;增加趣味,点燃学习动机;激发情感,唤醒学习自觉;基于“问学”,支持自主学习;尚美体验,丰盈学习过程;以读为主,畅游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5.
学校减负,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心理和经济负担,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充分的条件和更广泛的空间。但在实践中,需要辩证、科学地把握减负的客观标准,理解减负的本质,以避免走入种种误区。误区之一:减负(学习负担)就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担。减负是一个特定的概念,其目的是要减掉学生学习负担中那些不合理的部分,而不是减掉学生所有的学习负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9,(2)
近年来,中南大学以"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为主旨,大力推进本科生培养机制改革,建立健全"高考+面试"的综合评价录取机制、"兴趣+专长"的专业选择机制、"自主+质量"的选课学习机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和个性化培养,拓宽学生对专业、课程、老师和学业进程的自主选择权,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关于如何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学生必要的学业负担是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推动力,但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阻力。因此,"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是,"学业减负"决不能降低对学生学业应有的要求和降低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导致了学习效率低下。而减负则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减负,就是减轻学生的心理与学业负担,减的是无效的、不必要的负担,但实施减负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通过减负的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从而让学生在德智体劳等多方面取得进步。减负并非目的,而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方法,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新疆师范大学在校体音美艺术类本科生的抽样调查,分析了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改变学校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学习现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媛  薛海平 《中学教育》2020,17(2):33-44
学业负担过重是我国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为此国家不断提出各种减负政策.近几年,我国减负政策聚焦于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因此研究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学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可以为我国更好实施减负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CEPS2015全国大样本基线调查数据,利用卡方检验、ordinal回归分析和shapley分解法,分析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主观学业负担和客观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参加课外补习增加学生的客观学业负担,却减轻了学生的主观学业负担;个人因素对学生主观学业负担和校内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课外补习影响程度较小,但课外补习对学生校外客观负担的影响程度最大,是造成学生校外客观负担较重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和家庭应根据课外补习对我国初中生学业负担的影响差异和程度,实施精准减负政策,有效减轻我国初中学生主客观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