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齐爽 《职业圈》2014,(25):32-33
幸福企业就是能够满足员工幸福需要的企业,它既能为社会创造幸福,又能为员工创造幸福。幸福企业就是充满微笑的企业,就是和谐友爱、快乐工作、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受人尊敬、健康长寿的企业。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发展处在一个大转变之下,许多传统管理模式开始失衡.无论是领导力或生产力,都期待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实现这一愿景就要以开发人们的心理资本和提升工作幸福指数为切入点,构架起全新管理模式——幸福管理. 时代呼唤,幸福管理 企业是社会的细胞,是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幸福中国的重要主体.从幸福到幸福感,由幸福指数到幸福经济,再到"幸福管理",倡导把"幸福"作为企业文化概念融入管理之中,贯穿以人为本理念来调整设计企业规章制度,使管理从"功利主义"向"幸福主义"转型."幸福管理"是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开发员工的幸福感和提升工作幸福指数为切入点,构架起的全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崔丽苹 《职业圈》2012,(26):145-145,147
一、企业关注员工幸福指数的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深入了解员工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状态。人们对生活的幸福感与社会比较密切相关。通过对员工幸福指数与一般民众幸福指数对比分析,可以对本企业员工幸福感进行准确的定位,通过有效的管理,让员工体验到更多的幸福感。从而为决策管理层深入了解员工需求、不断提升员工生活质量、促进员工成长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职业圈》2014,(13):41-43
幸福企业,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是充满爱与关怀的企业,是让每个员工都找到归属感和幸福感的企业。幸福企业不一定规模很大,不一定利润很高,所有的企业都可以成为幸福企业。  相似文献   

5.
师毅 《职业圈》2012,(28):18-20
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感知,是人的某种渴求获得满足或部分被满足时所获得的精神上的愉悦。那么企业何言幸福?企业存在的意义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获取适当的利润。企业存在的使命是最大化利益相关者的幸福,对企业而言,幸福既是一种感知,更是一种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6.
提升国民幸福感已成为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核心目标之一,作为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有责任、有义务在关注经营业绩的同时,更注重包容性增长、内涵式发展和员工的幸福感,推动企业、国家和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幸福起来”。如何让中国企业幸福起来?如何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也许迈向幸福之路可以有万千条,但都将遵循共同的原则,那就是——幸福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培育并体验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吴静娴 《职业圈》2013,(24):131-131
员工幸福指数是一个衡量员工工作生活质量的指标。员工幸福指数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增强企业凝聚力,创建和谐企业的客观需要,是实现员工价值。推进员工、企业、社会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企业发展了才能为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公司的跨越式发展为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广大员工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大家觉得有奔头,工作有成就感,愿意为公司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公司的持续稳定成长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物质保障。然而企业发展任重而道远,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企业不进则退,如果死守仅有的成果,企业得不到发展,那么很快我们的竞争优势就会丧失殆尽,企业就会走下坡路,员工工作就不会稳定,收入也会随之下降。公司领导正是看中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提出了: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管理上、企业文化建设上、精神文明建设上,做到内外并举、攻坚克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8.
玉茗 《职业圈》2014,(25):30-31
无论是惠普的“惠友”俱乐部、SK集团的“亲和型”经营哲学,还是通用电气前总裁韦尔奇的“手写纸条”,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努力构建幸福企业。2014年6月29日,稻盛和夫在回答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吴子豪时也说到,营造让员工感到幸福的工作环境,为国家贡献力量,给社会带来帮助,这些才是企业最重要的。可见,幸福企业已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追求的目标。近日,记者对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裁胡柏剡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9.
创造与享受幸福既是人的正当权利,也是人的生活原则。马克思幸福思想以"现实的人"为逻辑起点,阐释了人类幸福的内在动力、客观基础、现实路径和应然状态,具有生态幸福、物质幸福与精神幸福辩证统一和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辩证统一的基本特征,对创造美好生活、打造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激励人民在奋斗中创造幸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企业是人们为了达到各自目标而自觉组建的经济体.对于员工来说,企业犹如是一个价值转换器,它可以将员工个人价值转变为社会价值,进而将社会财富转变为个人财富.对于企业来说,员工个人价值的创造与转换也是其生存的根本,创造价值成为企业必须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于企业离退休员工的管理工作是一个相对复杂与繁琐的工作,不仅涉及面较广、政策性也相对较强。企业离退休员工管理服务工作的好坏.既关系着国家的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是否可以全面实施。也关系着离退休员工的老年生活是否幸福以及社会能否稳定。那么,做好企业离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不但是我国各级离退休服务相关管理组织的责任。也是所有离退休员工的要求。现在。我国正处于一个社会发展中国家。对于退休员工养老金已经社会化发放,对于离退休员工的管理服务工作也将慢慢进入到社区化管理服务的时期。  相似文献   

12.
幸福是和谐的最高目标,幸福指数是和谐企业文化最重要的指标.不和谐的劳动关系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健康成长,甚至直接影响企业短期的经营活动,也会不同程度地损害劳动者的职业发展前途和家庭幸福,甚至影响职工的健康.文章探讨了幸福指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朱士龙 《职业圈》2013,(30):28-28
近年来.企业员工中亚健康状态比例较高,而亚健康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创造的劳动价值减少,这不仅仅是企业的损失,更是社会的损失。因此,员工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的健康体检已作为一项福利惠及每一名员工,这是企业关心员工健康的具体措施,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并形成员工体检报告和健康档案。  相似文献   

14.
刘鹏 《现代企业文化》2023,(19):149-152
企业和员工是鱼与水、水与舟的关系。员工因企业的存续和发展而获得生活所需的物质满足,得到事业成功带来的精神满足。企业因员工的积极工作实现价值创造,进而得到经济影响力,因员工的行为影响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进而得到社会影响力。文章就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员工积极心态构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许建华 《职业圈》2014,(5):83-83
近几年来,江苏省矿业工程集团按照幸福美丽企业人人共建,创业发展成果人人共享的思路,积极探索美丽幸福企业创建新路子,做到可量化、可操作、可考核、可评价。通过制定并落实惠民利民系列工程,不断提高职工幸福指数,推动企业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创造力和一切能动作用。员工的行为举止与企业核心理念的契合度,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7.
《职业圈》2011,(16):2-2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充分挖掘和调动员工的责任感、积极性、创造力和一切能动作用。员工的行为举止与企业核心理念的契合度,是企业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唐滑源 《职业圈》2011,(10):86-88
2月27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全国网民交流时对“幸福”作了表述:“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全国两会期间,与会代表热议“幸福感”话题,并形成共识:以GDP指标评价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完整,在为GDP退烧同时,国民幸福指数可以逐步成为评价社会进步的重要补充指标。它还具有促进政府作风改变、促进区域民主和谐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中,人才的过快流动使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不断攀升,企业的沟通成本、文化成本也间接提升,而人才创造价值的连续性与总价值量反而降低.所以,较低的员工忠诚度将会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 "忠诚"的深层内涵在于"真诚地服务".这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对事物的情感态度,即对忠诚的对象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情感产生于内心而不是迫于外界压力;第二个因素是服务的行为,就是要为其忠诚的对象进行服务.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就是指员工真诚地服务于企业的态度和行为,能够真正竭尽全力为企业服务.忠诚的员工能够树立主人翁精神,切实为企业着想,发自内心地为企业服务,在工作岗位中更积极、更主动,更能担当和创造价值,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新业 《职业圈》2011,(16):38-39
缓解员工工作压力,疏导员工负面情绪,营造一种和谐的工作氛围,建立起成熟的员工心理预警和平德机制,需要企业、员工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