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新闻史学会首届学术研讨会,1992年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50多篇。会议期间,举行了三次大型学术报告会。先后有40多人次作了专题发言,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对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回顾与总结。主持这次会议的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题为《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的报告中,全面回顾了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发表以来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他说,中国新闻史研究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1927年到1949年,是其奠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先后出版的各种类型的中国新闻史著作不下50种。其中,戈公振的  相似文献   

2.
“骅骝开道路,鹰隼出风尘”,是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中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所作主题报告的题目,他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6年来,所取得的成果。这次研讨会于5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复旦大学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上...  相似文献   

3.
董天策 《现代传播》2003,(1):125-126
中国新闻改革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年会于2 0 0 2年 11月 5日至 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隆重举行。会议由暨南大学、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 ,香港恒福国际集团、深圳特区报业集团、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协办。来自北京、上海等地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 30多家新闻传播院、系、所和新闻单位的 9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次研讨会的突出特点是 :历史与现实贯通 ;理论与业务并举 ;务实 (研讨实际问题 )与务虚(研讨学术方法 )并重。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报刊报人研究取得了新进展新闻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报…  相似文献   

4.
2007年12月1日至2日,"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暨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同主办,旨在展示地方新闻、报刊、广电史志研究成果,为老、中、青三代新闻史研究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经验、共同切磋学术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新闻史研究中强化"本体意识"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全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上,宁树藩先生在题为《新闻史研究的前瞻》的发言中首次明确地提出新闻史研究的"本体意识",曾引发学界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与特性的讨论与反思;2007年3月,《新闻大学》(春季号)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笔谈"专栏,五篇讨论稿中有三篇又不约而同地论述到了中国新闻史特性和本体论的问题。宁先生看到《新闻大学》的讨论,感到非常高兴并且很乐意把他新近关于新闻史研究的一些思考,借此讨论而公之于众,以便和全国同行共享。宁老师的观点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他亲笔所撰的关于新闻史研究"本体意识"形成的历史回顾,这既是他本人研究心路的记录,也可以作为中国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简短历史过程看;另一部分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新闻大学》编辑部委托博士研究生郭丽华对宁先生所作的访谈。现将这两部分内容刊载如下,以供同仁了解和讨论。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于1992年6月11—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中国新闻史(志)方面的教授、专家和研究人员近百人欢聚一堂,畅所欲言,总结交流了中国新闻史(志)研究方面的成果和经验,探讨了今后研究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92年6月11日至13日,中国新闻史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北京广播学院、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史学研究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共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联合召开的第三次地方新闻史志研讨会于2007年12月1日至2日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召开。会议期间还举行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史学会主办的中国新闻史学术刊物《新闻春秋》,已于今年第一季度在北京创刊。  相似文献   

10.
3月26日,成舍我与民国新闻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人大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参加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人大新闻学院新闻史论教学研究部副主任王润泽副教授、博士生孟鹏在研讨会上作了演讲,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交流和探讨。方汉奇教授回顾了成舍我早年从事新闻活动的情况以及和北京大学的渊源。他特别指出,成舍我先生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新闻事业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他办报时间最长,创办的报刊最多,从事新闻教育时间最长,他所主持的《立报》曾创下旧中国报纸发行量之最。方汉奇高度肯定了研讨会的意义,并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没有新闻。”这是80年代中期,一位学者对刚刚开始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白润生说的。十几年过去了,当白润生数十万字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字报刊史纲》和《民族报刊研究文集》面世以后,著名新闻史学家、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方汉奇教授评价道:“在中国新闻史学界独辟蹊径,成为全面系统地研究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家’。”有人称白润生“在中国新闻史界第一次树起了系统化的、全面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的大旗”。他在自己的那方  相似文献   

12.
中国新闻史研究是新闻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本质上属于历史研究。如何把握新闻史研究的学科属性,评估新闻史研究的发展状态,值得新闻学界尤其新闻史学界深入思考。近日,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教授就以下问题与访者进行了对话:新闻史研究与历史学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新闻史研究在新闻学学科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广播电视史与新闻史是什么关系、中国新闻史研究现状如何、当前新闻史研究的不足或难点空白点在哪些方面、新闻史研究如何才能创新、新闻史学会在新闻史研究中起到哪些作用、新闻史研究的前景如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史学会6月11日召开庆祝学会成立暨首届大型学术研讨会,海内外80余名学者与会。这次研讨会上,与会者介绍国内外中国新闻史研究的现状,交流党报史及各地新闻史志编写经验,并进行研究成  相似文献   

14.
卓南生教授,1942年生于新加坡。1966年赴日本攻读新闻学,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新闻系;获立教大学博士学位。曾任新加坡《星洲日报》社论委员兼执行编辑、《南洋·星洲联合早报》东京特派员和东京大学新闻研究所副教授,现为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国际文化学院教授。在“中国新闻史学会换届暨’98中国新闻史学术研讨会”(1998年5月10日—5月13日)期间,本刊就日本新闻学教育与新闻实务的有关问题专访卓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史学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6月11日至13日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方汉奇教授主持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局长王福如、全国记协书记处书记王哲人、北京广播学院院长常振铮、老新闻工作者温济泽等出席开幕式并讲了话。海内外专家学者70多人与会。会议收  相似文献   

16.
《新闻爱好者》2018,(11):59-59
赵云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新闻史学会党报党刊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际新闻界》杂志栏目主持,主要从事中国新闻史、新媒体、网络舆论、品牌传播等方向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与中国新闻史学会最近为新加坡学者、日本龙谷大学教授卓南生专著《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1815~1874》(增订版)的出版,联合在京举办了座谈会。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方汉奇评价此书“引起了中国新闻史学界石破天惊的效应。”“达到了中国境外学者研究中国新闻史的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人民日报新闻研究中心、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和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发展中心协办,福建邓氏名人纪念馆承办的“邓拓新闻思想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5月18日-20日在邓拓的故乡福州召开,今年是邓拓同志逝世40周年,这次研讨会对邓拓的新闻工作经历和新闻思想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会议开幕式由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赵玉明教授主持;《晋察冀日报》老报人、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会长陈春森在闭幕式上致辞。此次研讨会通过对邓拓同志每一段工作经历的回顾,通过对邓拓同志工作经历和作品的分析,对邓拓新闻思想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吉林大学等十八所高等院校联合召开的中国新闻史教材编写会,于1986年7月22日至26日在长春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单位都是1984年后才经批准成立新闻系或在中文系附设新闻专业的高校,他们自称是新闻史教学和研究的“第三  相似文献   

20.
丁淦林教授长期从事新闻史与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教学上先后为本科生、硕士、博士生开设并主讲《马列著作选读》《中国新闻史》《中国新闻史专题》《中国新闻史研究》《新闻史论著阅读与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多门课程,并作为研究生导师先后带教过30多位硕士生或博士生,为中国新闻教育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