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角度提出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对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教育理论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2.
道德信仰是把人的情感转化为人的内心信念来行动的指南,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部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当是少数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的重要根源。加强道德建设、实行互动教学、强化规则意识是克服少数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和大学树立科学信仰的基础,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依赖真理和人格力量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的需要和大学树立科学信仰的基础,加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依赖真理和人格力量的教育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6.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失,主要表现为道德理想模糊,道德认知分裂,道德实践功利等。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信仰建塑的主导教育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引导等,不断改进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式,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提升道德情感力度,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蓬勃发展,但不容乐观的是现今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却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核心价值缺失、道德规范失位、道德实践无力等主要方面,这些道德信仰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泛滥.面对此种状况,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本位,挖掘儒家传统伦理观所具有的丰富道德内涵,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方案,将是合理而适当的路径.从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对儒家伦理观的内涵进行总结,结合其实践意义,指明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启示,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网络时代大学生精神信仰缺失,重塑大学生精神信仰,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和提高社会凝聚力都至关重要。重塑大学生信仰体系,需要从道德信仰、文化信仰、政治信仰三方面逐步递进,需要从群体影响和内在激发两方面塑造,从动力、渠道、反馈和有目的引导四方面来建设信仰教育的有效机制,结果可以提高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性,引导大学生选择和形成正确的信仰,并内化到行为方式,形成固化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法律信仰的缺失,使诚信失去了法律的保障。在高校,要使大学生诚实守信,不但要加强诚信的道德教育,也要加强诚信的法治教育,不但要通过道德的“自律”提倡诚信,也要通过法律的“他律”规范诚信,要在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中不断提高其人格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树立大学生诚信意识,构建信用时代的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3.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陈冬梅 《文教资料》2008,(10):213-214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实效性应该做到:首先,发挥第一课堂的作用,把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信仰、道德情感,教育他们做有道德的人;其次,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组织学生搞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参观游览活动,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工作,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再次,在思想品德的考核上,加强道德制度建设,让学生的平时操守和道德评价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信仰教育非常重要,寻求信仰教育的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从心理、政治、道德三个维度入手可以达到目的.它包含了信仰教育的基点支撑、政治方向、道德关怀三个层面,使大学生信仰教育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相似文献   

16.
加强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的说服力;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说服力;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茜 《重庆师专学报》2011,(5):75-76,88
大学生道德贫困问题是指大学生面对社会现实与内化于自身的道德标准发生冲突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大学生道德贫困的产生既是多元文化碰撞所导致的道德信仰选择的多样性与教育引导不足的双重效应的结果.又是大学生道德思维深度与广度不足的表现。因此要改善大学生道德贫困状况,就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引导作用,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开展实践服务活动等。  相似文献   

18.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信仰问题,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党建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大学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引领的重要内容。在信仰教育方面,高等学校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的政治方向和舆论方向不动摇;加强信仰理论本身的吸引力,创新信仰教育理论,唤醒主体对信仰的理性需要;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常抓不懈,并注重其与信仰教育的结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梦”是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线“、中国梦”的本质要求与大学生的信仰教育内容一致、“中国梦”引领大学生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中国梦”应当作为代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着力点。在“中国梦”语境下,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遵循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个体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要通过加强信仰环境的营造、信仰队伍的建设和教育体系的创新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