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时代、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进步,教育的进步离不开教育改革,而教育改革的核心则是课程改革,当前新一轮国家摹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是时代与国情的产物。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如同前七次课程改革一样。的确具有必然性与必要性,但如何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推广和实施,如何将决策者的良好愿望切实贯彻到基层学校教育中去,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有鉴于此,本文试图结合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相关要求与现行教育、教学实践.对制约其实施的因素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它不只是对课程内容的改革,还涉及到教育理论的更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新的评价体系的确立等。  相似文献   

3.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从2001年秋季开始,在全国实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改的深度、广度较之以往的教育改革是空前的,包括:教育目标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结构的改革、课程实施及教学的改革、课程评价的改革以及课程管理的改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地冲击着现有的教学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和谐教育,与党的教育方针息息相通,其使命——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现代化涵盖中国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重要内容;在和谐教育理想引领下建构的生活教育完整体系与教科书建设思想,依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现实,是新课程改革应学习和实践的宝贵理论财富。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成人教育课程的改革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是成人教育改革的核心。文章从总体上分析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从市场经济发展、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知识经济等方面论证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成人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阐明了课程在教育改革中的中心地位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及高校生物科学教育的使命;分析了高校生物科学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高校生物科学的教育目标,面向21世纪高校生物科学课程设置体系及课程管理。  相似文献   

7.
建国以来的第八次教育改革正在全国推行。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力度大,速度快,难度也大,是前七次改革不可比拟的。以往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大多着眼于课时的调整及教学内容的增删,而这次改革的基本思路及所涉及的层面,真正触及到了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对教学理念、教育目标、课程编制、教材编写、教学方式、评估方式等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此次高中阶段的课程改革中,历史课程与教材的改革也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在课程类型、学科体系、内容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全新的编制。这种新的尝试能否在实践中顺利实施,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是十分令人关注的。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全面推进。这次改革将在优化课程结构、调整课程门类、更新课程内容、改革课程管理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学校是构成国家教育体系的基本组织,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实践主体。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和教育改革本身,忽视承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学校,以至于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如果学校还是以前的学校,领导还是以前的领导,学校运行机制依旧如此,新课程改革在学校还是没有立足之地。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从事具体工作的学校校长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一、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任何教育改革都无法回避课程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分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深入思考如何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乃是摆在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代基础教育改革有两大主线,一是国家2000年启动的教育信息化(“校校通”)工程,二是国家2001年启动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工程。二者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力之源,彼此之间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新课改为教育信息化提供理念指导,而教育信息化为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工具与环境的支持。它们之间的结合点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11.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课程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高职教育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就必须采取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措施。本文通过对《财经英语》课程改革的初步探索,以期建立一种全新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使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有机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表明,体育课程体育改革历来是体育教育改革的焦点,要抗好体育教育必须着重抓好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是教育体系中的主导因素,而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手段和工具,应服从培养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为职前教师教育综合改革指明了具体方向。我校在教育课程形式体系建构的理念与背景下,以"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实践导向,建构了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三大类共15种小类的课程结构体系,独立设置了教师教育专业发展方向课程。教师教育模块设有教育基础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三个子模块,共有7类教师教育课程,34个学分共同支撑教师教育发展方向,彻底打破了"二学一法"的"老三篇"。同时,通过实施名师培育工程、组建"课程-团队"建设,提高教育者整体素质;通过搭建教师教育综合实验实训中心、基础教育改革协同创新试验区、理科师范生示范项目的等综合改革实践平台的建设与应用为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正面临挑战。文章在分析目前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需求,对英语专业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提出相关措施:增设《英语课程标准解读》《英语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和第二课堂实践课等,完善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科学体系;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课程教材改革是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教育思想、教育体制等一系列改革,最终都要通过课程教材的改革来体现;教学方法的改革更要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前提。可以说,课程教材改革的好坏,在更深的层次上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成败。1997年秋季开始在江西省、山西省、  相似文献   

16.
背景资料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促进素质教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环节。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要改革现行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和构建面向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全面启动了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颁布和实施,以及义务教育阶段18科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新一轮基础…  相似文献   

17.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是保障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国家安全统一的重要力量。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存在安全意识薄弱、教学形式化、碎片化以及内容滞后等问题,亟待从理念到体系的更新。“大安全”格局下国家安全学被纳入交叉学科门类,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面临教学体系化的时代要求。国家安全教育从碎片化模式向系统化转型应从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理念、建立国家安全教育课程规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着力。民族院校国家安全教育体系的落实需要体现在具体的课程改革中,把握课程改革的方向,结合教学内部要素和教学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索、设计课程改革实施路径,才能切实提高国家安全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8.
课程改革与创新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创新教育作为一种思潮是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公布以后形成的。固守传统的教育观念、沿用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与农村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启动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在于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和各项要求,全面推进教育创新,通过构建创新型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自主、和谐发展的人。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主动的“实践”和“反思”,即要求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和学会创新。教师只有立足校本,扎根教育教学,真正做到“在场”,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理性认识,产生教育的智慧,使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教育的理解和体验,最终形成个性化的教育哲学观,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与特点,从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从课程理念到课程设置都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弊症。为此,必须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教育民主化进程,教育民主化程度反映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因而只有在国民素质普遍较高、民主意识普遍增强的基础上,才能体现较高的政治民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