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所说的新闻,就是通常所说的消息。有人说,作为报道体裁,通讯、报告文学的情感流露较为明显,消息何言情感?其实不然。新闻的传播,同样有赖于受众的情感体验与唤起。首先,新闻的传播离不开人,人是有情感的。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作为以人为传播者和传播对象的新闻,  相似文献   

2.
讨论新闻与想象的关系,应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来分析、观察作品中有没有想象的成分,是否物化了想象,再分析,观察这种想象的存在特征。我们大家都熟悉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消息,其中写道:“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毛泽东同志运用这段描写,体现了解放军渡江的英勇场面。作为新闻作者,大军渡江时,毛泽东同志身处北京,应该说,他是根据战况报告加上想象而再  相似文献   

3.
新闻特稿不是小说、也不是消息。新闻特稿是什么呢?有人说它是长篇通讯、特写,也有人说它是报告文学,还有人说它是纪实文学,至今,还没有人能给它下一个准确科学的定义。尽管没有发现一部专著从理论上来谈论新闻特稿,但实际上,新闻特稿的实践与成功早已走在了理论的前面。比如发行量较大的《知音》、《家庭》、  相似文献   

4.
讨论新闻与想象的关系,应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来分析、观察作品中有没有想象的成分,是否物化了想象,再分析、观察这种想象的存在特征。我们大家都熟悉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消息,其中写道:“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  相似文献   

5.
论文缩微     
《新闻前哨》2004,(9):80-80
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 钱莲生、刘玉杰在《新闻传播》杂志2004年第7期上发表题为《用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改革新闻评奖》的专题研讨文章,其中一段专门谈到“消息为什么总是短腿”的问题。文章说,近年来,在各级各类所有报送的参评作品中,存在奖项间参差不齐的现象。比如,在报纸奖评选中,消息类捉襟见肘,普遍薄弱,而通讯类往往大军压上,强手如林。评委们只好无奈地把消息类名额让位于通讯或其他门类。  相似文献   

6.
新闻的政治导向是首要的,但新闻也有情感导向。情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细致入微,感染力、渗透力非同一般,作用面大而且深远。在新闻中怎样正确把握情感,传导情感,是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无情” 有一种观念认为,新闻“应该把指称功能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功能”,“情感功能应该控制到最低的程度,以保证新闻的公正、客观。”新闻记者、编辑在传播消息时,如若有了对消息的评价或定义,受其控制来处理消息,那就是“情感功能占支配地位”了。(《新华文摘》1998年第1期147页)这个观点是可商榷的。新闻当然要首先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怎么回事?”(即指称功能)这是谁也不否认的。但这个“事”中并不是没有情感或“情感功能”都很低。如长江、黑龙江、嫩江发生大水,几百万人家园被冲毁,急待救助。这个事实本身就有强烈的“情感功能”。对于即将发出的新闻,发稿人一般都是有“评价”的,这种“评价”在采访中实际上已初步形成,否则记者为什么要采写播发这一新闻呢?对新闻有“评价”,有情感,并非和新闻的公正、客观必然对立,关键在于正确把握。许多情感因素浓的新闻事实,如果抽掉本来有的情感内涵,冷若冰霜地作报道,这也难说是公正客观的。 在现实中,大量的新闻事实是有情的,应该恰当地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8.
新闻业务试皿(共三题,都是必答题。第一、二题每题30分,第三 题为40分)为什么说我们的报纸、广播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和喉舌,按消息写作的要求,分析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文。(全文附后)为某青年报撰写一篇短评。(要求:由考生自定标题,副标题是“学习蒋筑英、罗健夫同志”.全文在一千字以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析华社长江前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时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波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问。国民党反动派经苦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践,遏…  相似文献   

9.
“情感”本是一个心理学概念,在新闻宣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新闻实践说明,凡是好新闻作品都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政治性强的新闻不但可以写得富有情感,还可以增强新闻的宣传效果。例如毛泽东同志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景抒情,以情表意。新闻写道:“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使读者感到我军的渡江战斗很顺利,很成功。再如1956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刊登的《访上海资本家荣毅仁》,  相似文献   

10.
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所必需的,记者所追求的,读者所欢迎的。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竞争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之~,是记者自己所以立于记者之林的标志之~.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区别于“你”的显著特点。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范敬宜等人的消息。毛泽东是大家公认的新闻写作大家,他写的消息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再到《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无不以表现重大事件为中心,语言无不简洁明快,内容无不博大精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延安《解…  相似文献   

11.
新闻(着重指消息)是报纸上的“大宗产品”,应该具有独特风格。有人说,新闻文体是叙述、传播事实的应用文体,应用文体是没有风格的;写新闻不必去讲究什么风格,只要文字通顺,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这看法对么? 新闻是否纯属应用文体?有待研究。就算这样吧,应用文就没有风格吗?古今有不少书信、报告之类的应用文,都因风格独特盛传于世。那末,作为传播不厌其广、影响不厌其大的新闻,怎么可以不讲究风格呢?  相似文献   

12.
这里所说的“新闻”,是专指消息而言。消息,是最基本的新闻体裁。胡乔木同志在《人人学会写新闻》一文中说:“新闻是今天最主要、最有效的宣传形式,可以说,不学会使用这种形式,他就不要说什么宣传。”胡乔木同志说的“新闻”,即是消息。可见,消息在发挥新闻作用方面是举足轻重的。因此,研究消息的写作、把消息写得引人人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毋庸讳言,眼下报纸上的消息大多写得不理想,模式化严重,陈言套语多,“新闻腔”颇足。不改变这种状况,就很难充分发挥新闻的宣传使用。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往往传播着两种信息:表现物质特征的客观信息和表现精神属性的主观信息。这两种信息,就是平日大家所说的新闻既报道消息又传播意见的两种功能。换言之,新闻一身兼有传播消息和意见的双重功能,这就是新闻的双重性。新闻的这种双重功能,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所传播的消息是具体的、可感的、有根有据的事实,从信息质量说,这是一种显性信息;而它所传播的意  相似文献   

14.
第一、要比一般新闻更具典型性和形象性 要在了解整个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把最能表现主题,色香味浓的事实截取下来,以小见大,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描写最突出的部分。 第二、要善于运用视觉材料 也就是通过可感、可见的事实情景,如以形象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就是用这种手法写作的新闻范例。文中用了“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  相似文献   

15.
第一、要比一般新闻更具有典型性和形象性。要在了解整个新闻事实的基础上,把最能表现主题,色香味浓的事实截取下来,以小见大,不能面面俱到。要集中描写最突出的部分。 第二、要善于运用视觉材料,也就是通过可感、可见的事实情景,加以形象地描写,让人“身临其境”。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为新华社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长江》就是用这种手法写的新闻范例,文中用了“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发,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生命是新闻,没有新闻不成为报纸。这里所说的新闻,应该永远只能是动态新闻。有人问,什么叫动态新闻呀?我说,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像回答什么是人一样困难而容易。因为它只可意会,不需言  相似文献   

17.
我在某一内部新闻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简介一条立体化的消息》,文章赞扬《珠海特区报》2000年8月17日头版的消息《吉大街头响起枪声三拍头党应声倒地——目睹群众纷纷鼓掌说警察打得好》。我看了这条消息,其文笔确如表扬稿所说,较为生动形象,但是它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即没有交代清楚基本事实。下面是消息全文。吉大街头晌起枪声三拍头党应声倒地  相似文献   

18.
《新闻战线》1998年第10期上有一篇文章:《消息唱主角,还是新闻唱主角?》作者的结论是报纸是新闻唱主角,而不是通常所说的消息唱主角。这是一个新的观点。众所周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了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以至于新闻图片和新闻...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秤砣虽小压千斤,咫尺虽短量万里"。短新闻虽短,其功效不亚于"秤砣"、"咫尺",因为它能使人"一叶知秋"。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较之于"长"新闻,短新闻是新闻记者用冼练的言语、寥寥数百乃至数十字,勾勒重大新闻主题、传播重要信息。有不少优秀短新闻始终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全篇仅200余字,却将解放战争中我军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选入毛泽东的《新闻两则》: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教学这两则新闻,不仅须抓住“战争”的主题,使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