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机推断题已成为高考化学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不仅能全面地考查考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而且能较全面地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故受到命题人的青睐.本文结合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典型有机推断题进行解题策略分析,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不少同学感到求解化学推断题较难,总感觉无从下手.其实,求解推断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眼”,如将“题眼”作为解题突破口,就能很快根据某些物质的特殊性质顺推或逆推出各种物质.常见的推断题有哪些“题眼”呢?下面作简单归纳:一、根据物质的颜色、状态、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推断1.黑色固体有C、MnO2、CuO、Fe3O4等.2.蓝色不溶于水的沉淀为Cu(OH)2,蓝色溶于水的固体为CuSO4·5H2O.3.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为Fe(OH)3.4.不溶于水和稀HNO3的白色沉淀为AgCl、BaSO4.5.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固体为BaCO3、CaCO3、Zn(OH)2等.6.遇水变蓝的…  相似文献   

3.
所谓“定1法”就是把物质分子式中的某元素原子个数(或题中某物质的量)设定为1,然后依据题给条件进行合理的推导,最后得到答案。以下试举几例:一、分子式的推断例1 已知乙酸和某饱和一元醛无论怎样混和,当它们的总质量一定时,燃烧产生的 CO_2的量相等,问这可能是哪一种醛?[解析]不少同学往往认为这一类题目的答案条件是“最简式相同”,其实这是把答案范围缩小了。本题真正的答案条件是两种物质的含碳量相等。  相似文献   

4.
有机推断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几乎每份高考化学试题都有一道有机推断题。在内容上虽然每年都有变化,但有很多的共性内容,它不仅可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和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也能较全面地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文章简析了此类题型的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5.
有机推断题是历年高考常考的题型,不仅能够充分考查学生的能力,同时还能考查学生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有机推断题也是备考师生关注的重点,“突破口”和“思维方法”的正确运用对快速攻克有机推断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高红玲 《成才之路》2011,(17):90-I0019
有机推断题综合性强。应作为高考前两轮复习的最重要的题型来复习。一、高考命题思路(一)根据烃的衍生物的性质命题 结合生活、生产中常见的物质等设计成推断题,用于考查学生理解、掌握烃的衍生物主要官能团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高考命题注重"知识与能力"考查并重.有机推断题能充分体现知识考查与分析推断能力的结合,而成为最常见的有机化学部分的试题形式.一、高考有机推断题的特点1.一般有一定难度或语言描述冗长或推断设计较复杂,涉及反应较多,所给的物质多为教材中没有出现过的.  相似文献   

8.
在烃的衍生物的习题中.有一类习题是让求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解这类题不仅要求我们掌握各类物质的通式、化学式、最简式,而且还能发现各类物质的内在联系.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结合数学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方法(1)从最简式入手 例题1、某化合物由C、H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含C的质量分数为85.7%,在标准状况下,11.2L此 化合物气体的质量为14g,求此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该烃的摩尔质量为Mr=14 g÷(11.2L/22.4 L/mol)=28 g/mol且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 85.7%/12:(1-85.7%)/1=1:2,所以该烃的最简式为 CH2,分子式应为(CH2)n,再结合其摩尔质量则有(12+ 2)n=28,得出n=2,故此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2H4。  相似文献   

10.
有机合成与有机推断题是近几年高考的主流题型,它不仅可以全面地考查学生对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结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的掌握情况,也能较全面的测试考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故受到命题人的青睐,笔者将这两类题型的解题原则进行了归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烃的衍生物的习题中,有一类习题是求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解这类题不仅要求同学们掌握各类物质的通式、化学式、最简式,而且能发现各类物质内在联系,灵活运用知识结合数学方法的能力,现例析如下:一、物质具有相同的最简式或通式,则要通过最简式或通式中各元素的质量比等于质量分数之比来计算。[例1]甲醛、乙醛、丙醛组成的混合物,已知氢的质量分数是9%,求混合物中氧的质量分数。[解析]由于它们都是饱和一元醛,满足通过CnH2nO,由碳、氢元素质量比等于其质量分数比可知,12/2=C%/9%,C%=54%,0%=100%-54%-9%=37%。[例2]乙醛和乙酸乙酯组…  相似文献   

12.
烃及其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为:Cx Hy+(x+y/4)O2→xCO2+(y/2)H2O Cx Hy Oz+(x+y/4-z/2)O2→xCO2+(y/2)H2O由此得出三条规律:一、烃及其含氧衍生物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规律1.有机物的质量一定时.①烃类物质(Cx Hy)完全燃烧的耗氧量与y/x成正比,比值越大,耗氧量越大例如:CH4>C2H6>C2H4.②燃烧时耗氧量相同,则两者的关系为同分异构体或最简式相同.例如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学选择题进行“一题多变”教学,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可以较多地地复习和巩固有关知识。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下面就以一道常见的选择题为例来说明:[题目]:下列物质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 )①、H_2;②、O_2;③、CO;④、CO_2。这一题的答案是①、③。  相似文献   

14.
“插入法”在同分异构体求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分异构体的求解一直是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本文利用"插入法"求解同分异构体,供同仁参考。例1.请写出 C_4H_(10)O 的同分异构体。常规解法:(1)先确定类别异构:分子式为 C_4H_(10)O 的物质有两类——醚和醇。(2)当 C_4H_(10)O 为醇时,先写出碳原子个数为4的两种碳链异构,再确定官能团—OH 在碳链上的位置异构,从而确定一共有4种醇。  相似文献   

15.
<正> 题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1 moL的C_6H_(12)O_6,需要C_5、C_3及H_2O的摩尔数依次分别为( ) A.1、6、6 B.1、2、12 C.6、12、12 D.6、12、24 解析解答本题要理清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其元素的转移途径:暗反应中CO_2的固定可表示为:CO_2+C_5(?)2C_3,大部分的C_3经过复杂变化,又重新形成C_5,用于再次固定CO_2,所以暗反应每进行一次只能固定一个“C”,要固定6个CO_2才能  相似文献   

16.
“有机框图推断题”作为高考考查有机知识的热点题型,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和很好的选拔功能。它不仅考查有机主干知识掌握的情况,更能考查思维敏捷性、发散性、严密性和分析推理综合应用有机知识的能力。许多同学因不能正确理解有机框图推断而在考试中屡屡失分。如何有效地进行有机框图推断的复习呢?笔者认为从下列六条“直航航线”进行复习,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相似文献   

17.
物质推断题具有题型多变、综合性强等特点,能广泛地考查同学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较好地反映同学们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经过笔者细心地观察,认为要较好地做好推断题,应做到以下几点:找准“题眼”;熟记物质的性质及状态;综合考查,统观全局。一、找准“题眼”物质推断题虽然综合性较强,迂回曲折,表面上较复杂,实际上一个题中总有一、二处你所熟悉的“显眼处”,即所谓的“题眼”。找到了题眼,然后顺藤摸瓜,寻根究底,不难顺利解答。例A、B、C、D、E、F六种物质中,E、F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各物质间的反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8.
化学推断题一般都是综合了元素和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合有关的化学概念、理论或计算而设计的题型。推断题的解题步骤一般是:(1)审题,即全面、认真地了解题意。(2)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即抓住“题眼”。(3)综合考虑,仔细分析物质间的相互关系,逐一推导。(4)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9.
“加减法”是解有机推断题最有效的方法,所谓“加减法”是指利用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将分子式(部分分子式)进行“加加减减”.从而推出未知物的分了式(或结构简式),其依据原理是化学反应前后原子守恒.在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和全国卷Ⅱ理综化学的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中都运用到“加减法”法,运用此法非常简单、快捷、准确.下面以2007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化学第29题有机推断题为例讲解“加减法”的运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分析各种烃类同系物的通式 ,突破“共同组成”和揭示内涵规律 ,既可加深对中学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又可提高分析推理与应用能力 ,达到顺畅推断烃的化学式及其结构之目的。一、“共同组成”是贯通烃类组成的主线纵向分析烃类的组成 ,表 1可达到一目了然的目的。表 1 烃类组成类 别通 式同系差共同组成界定通式式量 氢原子数烃类式量烷 烃 CnH2n + 2烯 烃环烷烃 CnH2n炔 烃二烯烃 CnH2n - 2苯及其同系物CnH2n - 6(n≥ 6)稠 环芳香烃C6n + 4H2n + 6CH2 偶数偶数CH2 偶数偶数CH2 CnH2n 14n偶数偶数CH2 偶数偶数C6 H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