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每次考试后,总有不少同学把考试失误的原因归结为“不细心”、“马虎”,这种认识是片面的。笔者认为导致学生考试失误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不重视运算,造成运算能力低下 计算能力是中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培养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有不少同学,重视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2.
学生在经过一次考试后,发现实际得分与预料得分相差很大,在总结时只归结为过失性失误.这种"所谓的过失性失误"实质上是未达到物理考试要求中的理解能力要求,即为双基掌握不牢所致,造成似对非对,做了却错.理解能力又是其他能力的基础.笔者拟从物理知识和物理思维两个角度分析,说明如何避免或减少这种过失性失误.  相似文献   

3.
解题失误是指并非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而造成的解题错误.它是学生在解数学题过程中存在的带普遍性的现象.在各类测验考试中,由解题失误造成的失分占有较大的比例.常听学生于考试后哀叹:“唉,又因一个小小的失误而全题皆错!”据报载,参加数学竞赛的尖子生也不少因害有“职业病”——不慎失误而影响战绩.有意味的是,一些解题能力很强的学生,竞赛时往  相似文献   

4.
“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分析物理问题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中的重要能力,而高考备考中,多侧重于对题中已有几何图形的分析能力的培养.对于通过增加辅助线构建新的几何关系的解题能力却关注不够,极易造成学生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缺失,阻碍学生物理素养的提升.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讨论了添加辅助线在解决物理问题时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是理科综合下的物理科考试大纲的五方面能力要求之一——“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可见,利用几何图形分析问题是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相似文献   

6.
李方标 《物理教师》2008,29(5):52-53
《考试大纲》关于物理学科要考查的“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这样叙述的: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此能力在2007年全国及各地物理和理综卷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一、关注《考试大纲》对能力要求的变化2011年《考试大纲》中规定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主要有五个方面: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指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求解.2009年和2010年《考试大纲》中规定理科综合要考核的能力主要有: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  相似文献   

8.
高考考试说明中规定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要求是:能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相似文献   

9.
“四舍五入”法是人们在进行数学运算时常用的一种近似取值方法.在物理学科里,对于很多物理计算问题也免不了使用“四舍五入”法来近似处理有关数据.可是,应用物理中的计算问题却不能简单地套用“四舍五入”法,而有时需要“全入”或“全舍”,否则就会步入“误区”,造成重大失误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必须具备:"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一直是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五个方面能力中的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刘林 《物理教师》2012,(1):64-65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对考生提出了五项能力要求,其中之一是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明确指出: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这足以说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重要性.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很多学生由于数理结合能力不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明确指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考试说明》中物理科考查能力有五个方面,其中实验能力要求“……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  相似文献   

13.
答题失误心理初探姜启时(江苏海门市天补中学,226111)学生在物理答题或考试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智力因素引发的失误外,由心理因素造成失误的比例也很大,心理素质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物理教育质量影响极大,因此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探讨应引起足够的重...  相似文献   

14.
包丽华 《考试周刊》2013,(71):145-146
高中物理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有深厚的数学功底,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和抽象思维能力.物理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考生具备"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图像法、微元法、递推归纳法、极限法等.  相似文献   

15.
“生题”,是相对成题、熟题而言的。物理高考中历来强调通过“生题”考查能力,特别是考查较高层次的能力。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中明确能力测试目标是“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物理单学科《考试说明》相比较,主要是去掉了“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张振 《物理教师》2010,31(9):6-7
1高中物理中应用微积分的必要性 1.1新课程的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三维目标之过程与方法提到“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2010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也提到“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  相似文献   

17.
学生在经过一次考试后,发现实际得分与预料得分相差很大,在总结时只归结为过失性失误。这种“所谓的过失性失误”实质上是未达到物理考试要求中的理解能力要求,即为双基掌握不牢所致,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灵活应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显然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很高,而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即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的“综合”思想分析实验问题,这对培养学生实验的“综合意识”,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19.
武玉红  德雄 《理科爱好者》2003,(24):25-25,28
“数学方法应用于学科(生物、物理、化学)内的计算能力”是理科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将化学问题数学化,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学科之间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0.
探讨综合考试在物理教学中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和物理与不同学科间交叉运用能力是“综合考试”模式中提出的新要求.本文拟从物理自身和多科目角度两点出发,比较综合模式下能力的要求与以往能力要求的不同.一、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分析物理应用能力的体现1.物理问题的建模过程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过程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