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它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2.
1.计算:2005×20062006-2006×200520052.“祝元旦节快乐、好”七个汉字各应换成什么数字才能使下列算式成立?祝元旦节快乐×好=元旦节快乐祝3.七位数“□2006□□”能同时被4、9、25整除,这个七位数是多少?4.如果时钟现在表示的时间是14时整,那么分针旋转2006圈之后,时钟是多少时整?5.从1、2、3、……、2006这2006个自然数中,最多可以取多少个数,才能使其中每两个数的差不等于5。6.有一列数,第一个数是105,第二个数是85,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平均数,则第2006个数的整数部分是多少?7.一个自然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200…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中,一般用“弃九验算法”来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若用来解题,则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以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道思考题:“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减等于第三个数”为例,来说明弃九验算法在解题中的运用。一、确定符合题意的三个数的位数根据减法定义可将上题转化成等价题目:“用1,2,3,…,9九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相加等于第三个数”。  相似文献   

4.
文[1]指出:“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6,它的任何次乘幂的末位数字还是6;一个数的末两位数字是76,它的任何次乘幂的末两位数数字还是76;一个数的末三位数字是376,它的任何次乘幂的末三位数字还是376。”并问道:“你能找到同样的其他的数吗?” 其实,末位数字是5的数,也具有上述性质,即一个数的末位数字是5,它的任何次乘幂的末位数字还是5;一个数的末两位数字是25,它的任何次乘幂的末两位数字还是25;等等。 本文将给上述问题一个推广。 1.两个预备命题 设 N=a~1a~2…a~1b~1b~2…b~k(b~1=6) 是一个l k位数,其末k位数记为M=b~1b~2…b~k.易知,N的k末位数为M的充要条件是  相似文献   

5.
化学用语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 .而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 ,其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 .为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现归纳如下 :1 元素符号前的数字 ,表示原子个数 .如2H表示 2个氢原子 .2 化学式前的数字 ,表示分子个数 .如3H2 O表示 3个水分子 .3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 ,表示离子个数 .如2Na+ 表示 2个钠离子 .4 元素符号右上角的数字 ,表示离子的电荷数 .如S2 - 中的“2”表示 1个硫离子带 2个单位的负电荷 .5 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 ,表示分子中该元素原子个数 …  相似文献   

6.
小学数学新修订的五册通用教材,有一道这样的思考题:“用0,1,2,……9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解答时,不少师生采用硬拼乱凑的方法,既浪费时间和精力,又难找出正确答案。现将该题解析略述如下,供教师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关于填数的研究.《系辞上传》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其中“河出图”是指伏羲氏统治天下时,黄河中出现一条龙马载着一张“河图”送给伏羲;“洛出书”则是指大禹治水时,洛水中跃出一头神龟,背上刻着一张“洛书”献给大禹,帮助他统治天下.其中,“洛书”如图1所示:把“洛书”转化为现代数字来表达则如图2所示,这其实就是把1,2,3,…,9这9个数字填入3×3的方格,使它的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的三个数的和都等于15,这也就是三阶幻方.有人认为“洛书”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天文历法数图.图中的9个数是以北斗星的招摇与二十八宿…  相似文献   

8.
一道思考题的完整答案有一道思考题是:“用0、1、2、……9这10个数字组成3个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一本教学参考资料上指出只有8种答案。其实本题有72种答案,现分析如下。本题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有两种情况:一是...  相似文献   

9.
之三十一:变教师讲解为师生双边活动教学“分解质因数”,教师是这样引出概念的.教师先出示一组数字卡片:师:这组数中,哪几个数可以写成比它本身小的两个数相乘的形式,请你选出来.学生选出这五张卡片师:你是怎么想的呢?请把你想的乘法算式写出来.学生很快写出:  相似文献   

10.
“96”趣题     
①从“96”开始,每隔三个数写出一个数来,得到:96、100、104、108……请问,“1996”是这列数中的第几个数? ②从“50”开始每隔六个数写出一个数:50、57、64、71……请问,能不能写出“1996”这个数?若不能就说明理由;若能,这个数是数列中的第几个数? ③有一个四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是“6”,若把“6”移到最左边作千位数,原来的千位数、百位数和十位数分别作百位数、十位数和个位数。这样,新得到的四位数比原来的四位数大4203。原来的四位数是  相似文献   

11.
1.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例如、H表示1个氢原子;2HCl表示2个氯化氢分子;3Na~ 表示3个钠离子。 2.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里含有某原子的个数,或表示某离子化合物中阴、阳离子的个数比。例如,O_2中的“2”表示1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MgCl_2中的“1”和“2”表示Mg~(2 )与Cl~-以1:2结合成氯化镁。 3.元素符号的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本第七册第15页有道思考题,内容是“用0,1,2,……9这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用一次),使其中的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把这道题改写成竖式计算,就是一道填充题,形如:□□□  相似文献   

13.
所谓“百数问题”,是指: “在1~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中,任取76个,证明一定存在四个数,其中有两个数之和等于另外两个数之和.” 文[1]将76改进为18.本文指出,18还可减为16. 命题 在1~100这一百个自然数中,任取16个,则一定存在四个数,其中有两个数之差等于另外两数之差(“差”的意义是指大数减去小数之差). 分析:为了证明这个命题,我们先规定一些术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华杯赛”初赛第十一题:图1中有九个方格,要求填入的数字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的三个数的和相等.问:图1中左上角的数字x是多少? 解据题设可知:三行中九个数字的和应等于经过图1中左上角的第一行、第一列及一条对角线上九个数的和,消去等式两端的相同项,可得13+19=2x,故x=16.  相似文献   

15.
数学活动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了这样一幅图:芳芳说“:这些数字排成了一个大三角形。”林老师点点头,说“:对,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大三角形中的数字,找出规律。”小刚马上回答“:三角形的两边全是1。”“第一行有一个数,第二行有两个数……总之,第几行就有几个数。”小刚说。林老师笑着问:“如果对这些数进行一些计算,能发现什么规律呢?”象试本,一期腿试“会:游向由艺前于摩弹条天起件轮。反”射答现案大家一听来了兴趣,埋头进行计算。小刚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发现除了三角形两边的1之外,每个数都等于这个数‘肩上’的两个数相加,比如10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培养、激发、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 ,首届“求索杯”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竞赛中设计了许多别具创意的、新颖的试题 .现举例如下 .1 探索数字的规律例 1 有一列数 ,前 5个依次是 1,2 ,3,5 ,8,第 6个是 . (初一 )简析 从前 5个数可以看出 ,从第三个数开始 ,每一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的和 ,所以第 6个数应是 13.例 2 一种新产品投放市场已经 5年 ,各年销售量 (单位 :万台 )顺次为 1,2 ,4,7,12 ,至今尚无同类产品与之竞争 ,估计下一年的销售量为万台 .(初二 )简析 从前 5年的销售量可以看出 ,从第三年开始 ,以后每年的销售量都比它…  相似文献   

17.
“10”像小棒和圆圈饼,可与10个圆点相对应,伸出10个手指来表示“10”。图中的飞机、云宝宝、气球、叶片、小卵石能用“10”来表示吗?请数数图中的东西各有几个10,并把数字写在。各圈内有哪些数字?有几个单数就把下面相应个数的五角星涂成蓝色,有几个双数就把下面相应个数的五角星涂成黄色,再将各圈内最大的数(10)涂成红色。各格内画的像什么?是用哪3种图形组成的?合起来的个数都是几个?请在下面的两个空格里,仿照上面的样子也用3种图形(合起来的个数是10个)来画一画,并说说像什么,好吗?把排好队的数字1 ̄10中的任意一个数和它的前一数或后…  相似文献   

18.
题目设口a_n为下述自然数N的个数:N的各位数字之和为n且每位数字只能取1,3或4.求证:a_(2n)是完全平方数,这里n=1,2,….从评价竞赛题的角度去看,这是个很好的题目,因为它叙述简洁明确,形式新颖,不落俗套.更可喜的是,它几乎不需要什么基础知识,却有着多种不同的证明.这就为竞赛的参加者提供了“发散性思维”的广阔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92页第17题思考题是这样的:“用1、2、3、4、5、6、7、8、9九个数字,写出三个大小相等的分数,每个数字只许用一次。”《教学参考书》上说此题“有3种答案……”而我们在教学中却找到了7种答案。 解这道题,可先将9个数字进行分组,再对各种可能的情况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地进行尝试,找出答案。用9个数字(每个数字用一次)组成相等的3个分数,按每个分数所用的数字个数来分,有以下3种可能。 (一)3个数分别用2、2、5个数  相似文献   

20.
贵刊1990年第二期载文(《一道思考题的探求》,对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1985年4月第一版)20页的思考题:“用0,1,2……9十个数字组成三个数(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而且必须要用一次),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第三个数”。通过对题目中所要求的三个数的位数分析入手,采用分类凑数的方法,逐步探求出问题的解答,这对帮助教师掌握教材和如何指导学生分析解答类似的一类组数思考题均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美中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