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取消了第Ⅰ卷中的选择题,而在第Ⅱ卷中增设了一道文言翻译的主观题,分值为5分,这是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十多年来的一项重大改革。如何应对这道文言翻译题,是摆在众多考生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个新难题。2002年湖北考生在高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高考语文文言文题型相对稳定,尤其是句子翻译题几乎每个省份每年都设,去年全国18套高考试题,除北京卷外其他17套试卷均设置了文言句子翻译题,且分值达10分的就占了10套之多,可见考查的力度之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突出和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语文试卷在结构布局和赋分上作出了一些调整,例如文言文部分由原来的第I卷的6小题18分调整为第I卷5小题15分,然后在第II卷增加文言翻译题2小题5分。2004年的《考试说明》又进一步调整为第I卷4小题12分,然后第II卷的文言翻译题在原先5分的基础上增加3分,共计8分。面对这一变化,学生普遍感到试题难度增加了,尤其是第二次调整后,有不少同学对文言翻译产生了恐惧心理。文言文翻译成了学生头疼和考试失分严重的一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笔者认为除了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外,在翻译时还…  相似文献   

4.
2013年全国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已经结束,综观全国高考16套语文试卷,文言文翻译题依然是除作文外设计分值最高的一道主观题。该题分值设计最低的是福建卷6分,最高的是江西卷竞高达12分。从设计的分值足见各省市对文言知识的考查热情有增无减。但学生对文言知识的掌握是否达到考试院或者命题者对文言文的考查要求呢?  相似文献   

5.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也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高考语文试卷第Ⅰ卷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及第二卷非选择题文言文翻译中都涉及到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尤其是04年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对文言文句子进行翻译,实际上更加强调了文言实词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一般说来,其方法大致有以下四种。  相似文献   

6.
2011年高考17套试卷中有9套单独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2012年则有10套。没有单独设题考查的高考试卷也常在文言文翻译题中涉及到虚词的用法及意义。但在复习过程中,不少教师与考生却对文言虚词颇感头痛。因为考纲要求考查的文言虚词虽然只有18个,但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却十分复杂繁冗。不少考生是靠  相似文献   

7.
字形辨析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之一,2006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有15套试卷在第Ⅰ卷以选择题的形式不约而同地考查了字形辨析。而且,间接考查字形辨析的题也会在第Ⅱ卷以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名句名篇的默写以及作文等主观题型出  相似文献   

8.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语文试卷,有11套卷专门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而重庆卷和湖北卷则是实词和虚词混合考查的,上海卷和湖南卷则是放在翻译题中考查重点虚词“以”和“之”。今年所考虚词基本来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  相似文献   

9.
2005年高考,全国16份语文试卷中,文言翻译的分值,尽管多数省市仍保持在2004年的8分上,但三份全国试卷,则都由上年的8分增加至10分。高考加强文言翻译考查的力度,由此可见一斑。按理说,翻译这一块应该拿到较好的分数;但事实证明,得分并不理想。其实,文言文翻译是有些规律可循的,笔者将其归纳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现以近两年全国和各省市高考语文试卷的翻译题为例,将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写出来,供大家参考。所谓“三大纪律”,讲的是文言翻译的三项原则。第一,字字落实,原汁原味。这是译文标准中的“信”字。译文必须对原文的每一个字都…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文言实词的考查与2005年相比,有一点小小的变化:2005年全部试卷中有两套(全国卷Ⅰ与全国卷Ⅲ)没有将文言实词单独设题考查,而2006年所有试卷全部单独设题(除上海卷外,其余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文言实词。这说明高考命题者对文言实词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一、题量、题型及分值 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18套试卷中有8套试题单独设题考查了文言虚词的用法,比上年减少两套.重庆卷则延续着实词和虚词混合考查的思路,全国大纲卷、上海卷和江西卷虽然没有专门设虚词题,但在翻译中分别考查了“乃”、“所”和“以”的用法,作为得分点,而湖南卷既专门考了一道虚词题,  相似文献   

12.
[考点剖析]文言文翻译是对考生文言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2005年的文言文翻译题上一年而言,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加大了翻译的文字量,3套全国卷均达到50字;二是加大了试题的分值,部分省市从8分增加到了9分,3套全国卷均增加到了10分,从而使得此题成为整张试卷中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道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 2007年高考全国卷(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其中第Ⅰ卷中有生物选择题5道,共30分;第Ⅱ卷的第30题、31题为生物非选择题,共42分。整个试卷中生物科总分值为72分,占理综卷总分值的24%。与往年高考试题相比,试卷结构、试题类型及难易程度相对稳定,体现出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占19分,其中文言句子翻译就有10分之多,当然,其它文言文阅读题也是以翻译为基础的,可见古文翻译能力的重要。所以,要想在高考中提高文言文阅读题的得分,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除了指导学生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外,语文教师还要教给学生文言翻译的方法技巧。  相似文献   

15.
试题总评自2007年有新课标高考起至今5年来共14套全国卷,其文言文阅读题一直平稳。阅读材料均为选自正史的人物传记,所考查题目均为3道选择题(每题3分)和2道翻译题(每题5分),总分值为19分。3道选择题均分别考查实词、筛选信息和判断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关于文言虚词,虽均未专门设题考查,但在翻译题中时有涉及,而理解文意也绕不开文言虚词,所以属于不考而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考的不断变革,语文试卷中的古文翻译由原来的8分增加到了10分,虽然只有2分之差,但这却说明了高考对文言文、尤其是文言翻译的重视。那么,如何才能在高考中答好文言翻译题呢?有人说,一定要多积累,积累才是硬道理。的确,知识积累很重要,考生一定要多积累文言实词,尤其是高中六册课  相似文献   

17.
2007年高考语文试卷对"语言表达连贯"考点的考查空前火爆,18套试卷中有7套对该考点进行了考查(2006年只有4套,2套衔接,2套排序),而且在考查形式上都不约而同地把"抓手"锁定在"排序"题型上,这一受到全国卷和各省市卷高考命题专家共同青睐的题型应引起广大考生的高度重视。现以2007年高考的7  相似文献   

18.
1考情比照 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的18套理科试卷中,涉及直线与二次曲线的试题每套都有,具体情况如下:在这18套理科试卷中,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问题的分值平均每套26分,其中天津卷、湖北卷、湖南卷、四川卷、陕西卷、安徽卷6套试卷中,平均约28分  相似文献   

19.
温利军 《新高考》2008,(Z2):28-29
要想取得高分,文言文翻译抢分八招必不可少。(一)注意替换文言词汇文言词汇随社会的发展,有的词义已经变化了,出现了词义扩大、缩小、感情色彩变化等现象。因此,翻译时切莫以古义当今义。如:(2007年高考江苏卷)晦(谢晦)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试题中,文言文翻译为主观试题,一般呈现2到3个小题,赋分10分,每道题都有3到4个采分点。如2007年湖北卷文言翻译题“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的评分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