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平台建设的推进,平台营销成为图书馆营销新路径,亟待探索。文章以佛山市图书馆“易本书”家藏图书共享平台的营销实践为样本,采用案例分析法探究图书馆开展互联网营销的实践与模式;依托4P营销理论,构建互联网营销分析框架。研究发现:4P营销理论适用于互联网环境,通过营销元素的有机组合,“易本书”平台取得了显著的营销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故事营销——互联网时代的品牌传播之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玲  刘蕊 《东南传播》2012,(2):106-108
互联网,信息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创新;故事营销,一种经典传统的品牌营销模式。在昔日没有互联网的日子里,不少品牌借力故事营销,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俘获了众多消费者的芳心。然而,面对互联网这一新兴媒介,古老的故事营销能否依然光彩夺目,打动消费者的心弦,实现传统营销模式在新媒体上的创新,这是个值得思考话题。文章选取了近年来新媒体故事营销中较为成功的案例,通过理性分析与思考,以期能对企业日后的品牌传播之道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下我国出版发行业基本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互联网带来营销模式的变革,新型营销模式不断向出版发行业延伸,驱动出版发行企业改革经营管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国出版发行业整体规模继续扩大,发行方式更加多样,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移动互联网营销意识有所提升,但仍存在结构不合理、盈利不明朗、宣传推广与销售脱节、缺乏战略规划等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严飞  谭穗枫 《编辑学报》2014,26(5):412-414
在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开始向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传播内容的新传播形态转变,与此同时,科技期刊广告营销模式也开始向更科学的、反应更及时的全媒体营销转变。全媒体模式下,科技期刊要做好广告的整合营销,纸质期刊广告应改变原有的编排模式,增加广告注意力;期刊网站广告应做好广告的精确定位,并建立相关数据库来评估广告的价值和效果;手机期刊受网络速度和存储容量的限制应采用新的广告模式如软文广告,以提升广告效果。  相似文献   

5.
基于事件营销的科技期刊多元素融合营销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扬  朱拴成 《编辑学报》2012,24(4):358-360
针对科技期刊在广告经营中模式单一、营销方案老套、客户要求越来越高等问题,提出科技期刊应根据企业宣传和营销诉求等因素帮助企业策划事件营销,并在这个过程中向企业进行广告销售的营销策略。认为在事件营销过程中,科技期刊应尽可能融合较多的关联元素,使其相互影响,实现共赢。通过对多个营销案例的分析,证明融入多元素的事件营销是科技期刊行之有效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6.
随着“强化互联网思维”的提出,传媒出版业“互联网+”模式出现快速发展倾向,微信作为重要的移动互联网即时通讯客户端,其在图书出版营销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不断被发掘。本文在探讨目前出版社微信营销模式基础上,基于4C理论对出版社微信营销要素进行分析,最后就出版社微信营销的未来发展提出预测与见解。  相似文献   

7.
韩珊  万红玲 《新闻世界》2014,(8):206-207
AISAS是互联网时代的消费者行为模式,而社会化媒体是互联网思维营销的沃土。本文通过分析消费者行为模式和社会化媒体的特征,思考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传播和品牌营销的联系,探究互联网时代的社会化媒体营销之道。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受众养成了网络消费习惯,网络直播营销这种新的营销模式也成为社会热点。以网络平台为媒介构建社会化营销模式,进行网络直播营销,将营销、品牌、用户和社会连贯起来,也成为许多企业的优先选择。为此,基于互联网思维,分析了网络直播营销现状及特点、网络直播营销模式及策划要点,提出了网络直播营销策略,希望能为网络直播营销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
从现阶段我国出版发行业在移动互联网营销模式下存在的四点问题出发,进一步从深层次的政策、制度、意识等五方面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通过以上分析,针对移动互联网的营销模式,从产业政策、行业组织和企业战略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角度的管理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会员制营销在营销或相关领域中应用甚广。该文作者将其运用到科技期刊领域,试图探索一种适合科技期刊的会员制发展模式。凭借科技期刊读者、作者一体化的优势及自身品牌优势,自2009年起,《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正式实施会员制,至今已渐成熟,会员数据库日趋完善,为期刊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初步的经验表明,对这一...  相似文献   

11.
郭光 《编辑学刊》2021,(2):97-101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出版发行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式的营销环境.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的出版产品营销结构内容,进一步指出优化出版产品营销结构对出版企业的意义,即优化产品营销渠道、重构产品供应链和实现跨界营销模式;并对出版企业如何实施这一优化提出三点建议,分别为实行全网多维营销模式、基于客户需求的精准营销和反推营销流程以优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全新的营销平台——微博营销逐渐进入出版社开展网络营销的视野。在国外,微博作为一种营销工具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在国内,各出版社也逐渐认识到了微博营销作为一种新型营销模式的优势。为此,出版社大都建立起自己的微博,以开展营销活动。本文从微博在我国的广泛运用切入,对出版社如何开展图书微博营销创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技期刊是科技信息的载体,肩负着重大的使命,传播各类科技信息,客观地折射出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加强了科技交流合作,促使科学技术巧妙地融合,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步伐,科技期刊必须发挥自身不同的文化特色,准确定位,更新观念与知识,注重创新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营销策略,促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持续发展。本文对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与营销策略这一课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媒体开创了新的信息传播模式,更是引发媒体在内容和广告营销方面的巨大变革.内容运营模式包括对传统媒体内容的盘剥和压榨模式、数据库构建内容的模式和发动用户参与构建内容的模式.同时在广告营销模式方面,互联网媒体的运营,除了传播内容、提供信息交流和分享,也挖掘了多样态的营销模式,包括“一对多”式的广播式营销,广告主和用户、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互动式营销,为广告主提供以精准为目标的数据库式营销,发动用户参与广告主的线下活动式营销.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传统互联网时代正在悄悄远离我们,移动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中,科技期刊在出版模式、出版流程、评价体系和营销模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相关政策的推动,我国网络电视剧在量和质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突破,逐渐形成以IP为主要内容来源、各大视频网站自制割据为营的趋势。但从产品经济角度看,目前我国网络剧的营销仍存在内容原创性不足、制作模式落后、营销循环性差等问题。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以2016上半年收视率最高的网络剧《最好的我们》为具体研究对象,依托于产品经济视角来分析我国目前网剧的营销手段,试图探究适用于我国特殊网络环境,具备可持续性的网剧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出版业在社群营销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目前出版业发展出了三种社群营销模式:出版企业自建的社群营销模式、第三方垂直经营的社群营销模式以及读者建立的非营利的社群营销模式,但出版业在进行社群营销中也存在着社群活跃度不稳定、转化率不高以及运营成本较高的问题。对此,出版业在社群营销中应提高入群门槛,开展多种社群活动;对于不同的图书遵循“一书一议”;推动营销部门改革,促进跨部门合作;拓宽社群运营思路,尝试多种变现方式。  相似文献   

18.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随着技术发展与大众消遣方式的变化,短视频迅速崛起,并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营销模式之一.基于此背景,电影如何把握短视频也就成了电影宣发方要着重研究的问题.文章就当下短视频在电影营销中的作用及短视频的营销优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电影营销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1月6日,由聚胜万合MediaV联合艾瑞咨询集团举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营销产品发展论坛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办。论坛邀请了互联网营销业内精英专业人士,以开放的心态探讨互联网营销产品的定位,关注产品带给用户的体验、提升产品价值。以技术驱动中国互联网营销产品的创新步伐。自互联网的广告模式诞生以来,互联网营销经历了十八个年头的发展,展示广告形式也从最初的几种尺寸的图片广告,逐渐派生出动态图片、  相似文献   

20.
作为目前使用量最多的社交软件,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业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微信营销,化妆品也不例外。化妆品作为女性日常必需品、消耗品,在营销方式方面下足了功夫,化妆品行业更注重与客户的交流,一对一地沟通,微信营销第一次让精准营销变成了可行,化妆品微信营销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和营销理念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化妆品引入微信营销有利有弊,本文针对欧莱雅微信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