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女游泳运动员 6周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和应对方式 ,了解她们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特点 ,为提高游泳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女游泳运动员大负荷训练中的情绪变化受负荷总量变化的影响 ,优秀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感受中肌体劳累 ,精神疲倦和自我怀疑百分数均高于普通运动员。在大负荷训练应对方式中 ,优秀运动员宣泄和回避的百分数低于普通运动员 ,自我激励 ,寻求他人支持 ,自我安慰 ,关注队友感受等维度的百分数高于普通运动员。提示在大负荷训练中 ,优秀运动员似乎更倾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条件下提高运动成绩,一方面要靠增加训练负荷的量和强度,另一方面要靠改进训练过程的结构。因此,研究和总结女子标枪运动员的训练经验,找出她们在训练过程不同阶段采用这种或那种手段的规律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竞技体能训练的核心是训练负荷实施与控制。在长期的训练实践过程中,对运动负荷的控制仅仅停留在负荷量与负荷强度的二维方向上,严重制约了训练负荷的内外特征与项目竞技能力需求的一致性。由于缺乏对训练负荷内容代表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控制,即负荷内容的效度控制,负荷量与强度长期囿于传统周期训练理论,无效负荷的增多,使我国一些项目的训练在低水平上长期徘徊。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可以以一套几乎完美的动作完成整套动作,而队员的心理状态也较为稳定,因为她们已经适应了这种训练环境以及训练状态。但是,一旦到比赛中,队员的周围环境发生了改变,她们在面对观众以及裁判的时候情绪有了变化,而这一切的发生将直接影响到她们的比赛。一支训练有素,而且队员心理素质较好的队伍,她们一般在比赛中都能稳定发挥,有的甚至会超水平发挥,这是一种双向反馈现象。当运动员进入泳池的一瞬间,  相似文献   

5.
以往,人们对恢复的认识不够,注意力大多放在了对训练负荷的研究上,却忽视了训练后的恢复。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负荷只是训练全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才构成了训练的全过程。负荷不是训练的目的,它只是训练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诱导因素,也是为实现一定目标所必备的条件。而恢复不仅是为了补偿负荷所消耗的那部分能量,以求保护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更重要的是要达到尽可能大的超量恢复,以求获得更多的物质再生。所以说恢复与负荷在训练中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的生化监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参加九运会武术决赛的部分省市优秀运动员赛前不同训练负荷进行了生化监测研究。结果表明,2个整套训练应属于中等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运动员日常的技术性训练;4个整套训练应属于大负荷训练的范畴,适合对运动员施加大负荷的刺激,从而产生超量恢复,提高运动能力;同等条件训练下,运动员的反应存在差异性,教练员应针对性地制定训练计划。  相似文献   

7.
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探讨适合高水平运动员的板块结构下的集中负荷效应训练后发现,从训练结构来看,在“板块结构”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中,“板块”是目标层级途径,训练周是准则层级途径,训练日或训练课是指标操作层级途径,三级途径中都要强调集中负荷效应训练;从训练实施来看,集中负荷效应训练有一个训练链的把握问题,即:训练内容——训练负荷——训练方法和训练手段,这三个环节都有设计、安排和操作的要求,应当在每一环节上都要讲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1前言 业余少体校一般招收参加训练的儿童年龄较小,基本都在5-7岁之间。因队员刚开始从事游泳年龄小,不能很好的控制队员的训练负荷,使幼儿游泳技术和身体得到提高。本文通过为期9个月的观察,针对幼儿游泳训练与其心率的关系,对幼儿训练控制强度负荷方面,做出探讨。以心率为观察幼儿训练负荷的指标,来控制训练负荷使幼儿游泳技术、身体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拳击比赛与4种专项训练后的乳酸和脉搏值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考生  竺航  李越  张辉 《体育科学》2004,24(11):23-25
跟踪监测了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和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乳酸(LA)值和脉搏(HR)值。结果显示,比赛后的LA值高于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值;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值也存在明显差别;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HR值无明显差别。拳击运动员4种不同负荷方式训练后的LA测试结果显示,疾跑练习无氧酵解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0.
训练负荷是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对训练环境产生的应答反应。运动员的应答反应存在三种可能:良性反应、劣性反应和无反应。其反应的性质直接影响到训练效果。运动员通过训练产生何种反应受负荷内容、负荷强度和负荷量度共同影响。选择负荷内容是回答“练什么”的问题,它是定性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自己训练实践,认为青少年中长跑运动技术水平较高,寻求科学的训练和恢复、负荷强度与负荷距离,适宜的选择最佳负荷强度与负荷距离使训练效果更有实效性,是进一步提高我国青少年中长跑运动水平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佳训练负荷是提高赛艇运动成绩的关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赛艇比赛所需的供能特点,对训练手段进行了科学的“定性”和“定量”,并根据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和训练任务的需要,合理地将各种训练负荷因素有机地结合,寻找到运动员的最佳训练负荷。  相似文献   

13.
朱煜 《中华武术》2006,(11):54-55
在中长跑等项目的训练中,经常会采用有氧训练来调节训练负荷,达到提高心肺功能以及增强血液携氧能力等目的。运动训练学指出,运动机体对一次适宜训练负荷的反应,可分为工作、疲劳、恢复、超量恢复和训练效应消失等几个阶段,充分利用人体在训练负荷下的生物适应过程具有阶段性这一特点,重视训练中和训练后的恢复,即可达到通过训练增强运动员个人运动水平和竞技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9名优秀青年女子重剑运动员在集训大负荷训练期间血清睾酮(T)、血红蛋白(Hb)的测试分析表明:大负荷训练期间使女子重剑运动员的T值显著下降,9名运动员对训练大负荷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疲劳。在大负荷训练期间出现过度训练时,Hb值正常,与其基础值之间没有显著意义。T值、Hb值的综合使用,可作为女子重剑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机能状态评定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曹莉  李祥晨 《体育科学》2002,22(2):93-95
设计、开发体能主导类项群训练负荷强度仿真软件,探索运动员个体训练的科学化。采用文献资料、调查、数理统计、系统分析和软件工程。研究结果和结论:在训练负荷广义信息观的指导下,以及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强度建模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体能主导类项群负荷强度系统的系统仿真软件的原型。  相似文献   

16.
洪长清  严翊  谢敏豪 《体育科学》2006,26(11):67-70,74
探讨举重运动员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负荷与免疫及内分泌功能的关系。25名青年男子举重运动员完成为期5周的“二大一调整”式力量训练。结果:训练期间血清CK、BUN显著性升高。CD^3+、CD^4+、CD^8+、CD^4+/CD^8+虽有所波动但与训练负荷间的关系并不明朗。全血IL-2和IFN-gama的mRNA呈先升后降的双相变化,并与训练负荷间有较好的一致性;IL-10的mRNA较训练前显著性下降,IL-4的mRNA有所波动,但较训练前无显著性差异。训练期间血清睾酮变化无显著性意义;血清皮质醇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但最大负荷周呈明显下降变化;第2、3、5周,T/C较训练前显著性降低;LH均较训练前显著性升高;FSH在第2个大负荷循环较训练前有显著性下降;血清Prl较训练前显著升高;所有内分泌指标在调整周均未出现明显回复,训练期间C与Prl均呈正相关。结论:举重运动员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较T淋巴细胞分布对训练更敏感,是大负荷力量训练中抗病毒、抗炎症反应等免疫机能评定的敏感指标。大负荷力量训练期间血睾酮调节功能的改变早于血睾酮本身的改变,血睾酮/皮质醇值较血睾酮值有更高的机能评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任强 《山西体育科技》2006,26(3):47-47,49
本文对拳击运动员的力量特征进行了描述,并提出拳击运动员进行力量训练的方法。得出了小负荷力量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动作速度,中等负荷强度的力量训练不适用于拳击运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训练负荷的合理安排在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对于运动训练过程中机体承受负荷的科学监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练员和科研工作者的重视。足球专项训练负荷监控在提高运动表现和预测损伤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内外部训练负荷出发,总结归纳了训练实践中常用的量化指标,并基于跑动、加速度指标的外部负荷及心率、问卷调查和生理生化指标的内部负荷构建了监控负荷的量化体系。在概述分析目前国内外训练负荷监控手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炼了通过负荷监控解决训练问题的关键点,建立了多指标的训练负荷量化体系。总之,新兴技术主导发展负荷监控手段和训练负荷监控的个性化已成趋势,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北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鲁东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龙狮比赛”的9名运动员为测试对象,从生化角度对训练期间的某些生物学指标进行监测,阐述运动员对大负荷训练反应敏感的指标,并对大负荷训练后机能状态水平进行评价、监控,以期为今后我国舞狮运动员大负荷训练后机能状态的监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国青少年足球训练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搭配不合理,训练时间长但强度小,不利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高;青少年足球训练适宜负荷方面的理论研究水平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