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青年的伟大导师。毛泽东关于青年的思想理论及其实践是成功的,对中国青年乃至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和巨大作用。 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要大胆提拔放手使用年轻人才。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要靠一代又一代人承前启后的不懈奋斗,而在这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青年起着重要的“接力”作用。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将掌握在他们手中,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和未来。毛泽东高度评价青年一代并寄予殷切希望。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就热情称赞青年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最早传播者和接受者。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大的传播和接受,首先也是在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毛泽东高度评价五·四以来青年的作用,他称赞“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些言论都充分地肯定了青年的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变迁,青年社会化模式也在不断转型。从传统社会到工业社会,青年社会化模式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改变。网络社会化,是对以往青年社会化模式的颠覆,是一种本质的改变,这主要是由青年社会化途径的变化引起的。网络社会在推动青年社会化转型的同时,也对青年的正常社会化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3.
影响青年社会化问题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年社会化过程是青年与社会双向作用的互动过程。在现代社会中 ,社会对青年的教化和青年自身内化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平时没有引起我们注意的问题。作为青年教育工作者 ,必须针对青年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积极有效的途径引导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4.
青年经济生活意识的社会化是青年个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过程。其社会化选择的内容包括社会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消费意识、择业意识等。提升青年经济生活意识的社会化,促进青年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协调一致,是我们应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青年道德的社会化水平如何,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民族的兴衰.而青年道德社会化除了青年自身的道德培养外,又是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环境如何密切相关的.本文就是从这个角度论述家庭、学校、社会等青年德健康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应尽的职责.以期造就一个适合青年得以健康成长的环境,完成青年道德社会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的自我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当前网络时代的深入发展,青年社会化的范式发生了转变,社会控制减弱,青年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提高,自我实现成为青年社会化的重要方式,它是对青年自我意识、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肯定,具有自身的价值和工具性意义。由于青年本身特点和网络环境的双重影响,二者的结合一方面为青年社会化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设置了藩篱和困境。对此,我们必须从净化网络环境,因势利导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针对青年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控制和调节,发挥实践教育和素质教育、家庭、社区等其他青年社会化方式和途径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青年自我实现社会化的引导,以实现青年社会化自我实现困境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社会实践促进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政治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有利于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体验工农生活,培养劳动感情,形成艰苦奋斗作风;有利于他们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体价值。  相似文献   

8.
青年在社会再转型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青年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与行为模式不再是简单的效仿和遵从,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更多的是文化选择。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更有利于青年的成长和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伟志向,广泛联络同志,砥砺品行,增进学识,共同上进,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根本目的;志同道合,讲求原则,宏涵大度,真诚待人,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根本准则和基本态度;深入社会,亲近工农,不拘一格,广交朋友,是青年毛泽东交友的基本方式。青年毛泽东的交友观及其实践,对当代青年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大春  高军 《成人教育》2013,33(1):115-116
青年社会化是青年与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文化反哺既是青年社会化内涵的应有之义,也是当今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转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它一方面它能够提高网络时代成年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青年的自信、创新和独立,促进家庭和睦、减少代际摩擦,推进青年的特色文化建设,促进平等与民主等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作为新型的文化传承模式,它与传统青年社会化模式下的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的冲突,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