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断有读者来电来函,高度评价本栏发表的一些挑战文章。但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读者说的对:挑战反挑战,争鸣出真知。鉴此,本栏一贯坚持双百方针重视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凡言之有物的诤文一律“绿灯”放行。本期又刊出了一篇,是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希望有更多的诤文涌现。另一篇论述惯性原理的文章,向相对论挑战的同时还对牛顿第一定律提出了厘正———看来已成不易之论的“初等问题”也还有探讨的余地。科学有险阻,学术无止境,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2.
贵刊的《挑战与争鸣》专栏,刊出了不少犀利精辟的挑战文章,它们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读者阅后无不拍手称好。贵刊今年第7期上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又是一篇上乘佳作。经反复研读,我们感到有几个“想不到”非写出来不可,与广大读者共享“一吐之快”:一想不到“科学泰斗”爱因斯坦竟连惯性原理都如此不求甚解,徒有虚名;二想不到漏洞百出的相对论竟能在科坛如此以假乱真近百年,触目惊心;三想不到历经三百载的牛顿第一定律竟还有如此原则性的纰漏,学无止境;四想不到挑战牛顿和证伪相对论的华夏学子竟如此有胆有识,叹为…  相似文献   

3.
广大读者清楚,《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与《惯性不在天边》二文(本刊2003年第7、11期)挑战的是:主宰科坛的似是而非理论相对论,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的错误走向。但陈国基先生的驳文《牛顿的‘误导’应该终止吗?》(见本刊2006年第6期,下称“陈文”)似乎  相似文献   

4.
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和《惯性不在天沙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是意料中事,已有多篇反驳与辩论的文章(见本刊2004年第1、9期),今又宵黄家荣先生的《也谈惯性原理》一文(2006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看来惯性原理问题大有争鸣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编者转来范龙兴先生的诤文《驳〈相对论对相对性原理的扭曲〉》要求作答,笔者颇感为难,因为“驳”文发之闳闳、言之空空,并没有有学术价值的“驳”点。本“读后感”意在通过对“驳”文中的混淆与曲解略作点评,来澄清由相对论引出的思想混乱,并透视当代科坛的一些奇谈怪论和奇事  相似文献   

6.
笔者抱着与黄德民先生同样的心情,欢迎对联名文章《物理学要走出历史误区(》以下简称拙文或《走出误区》)作反驳,以使学术争鸣更上一层楼。拙文《走出误区》从标题直到内容,都明确表明了:它旨在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的正本清源尽点力,无意针对任何具体的个人或文章,虽然在陈述与分析中为免内容空泛笼统,总要涉及具体的文章与作者。本文仍本着这一宗旨,对黄先生的驳文《挑战相对论的根本出路在于实验》(下称驳文或《在于实验(》见本刊今年第10期p30)作出回应。为便于讨论,先复示出4个有关的数学式(编号沿用原文中的,但前置)和图1,并顺便勘正(…  相似文献   

7.
《争鸣与探讨》专栏自开辟以来收到了大量批评相对论的来稿,足见广大读者对当代基础科学的高度重视和关切。已刊出的文章中,有多篇是专论同时性问题的,本期趁热打铁再登一篇。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同时性的相对性”命题,是相对论理论体系的基石,也是当今热门火爆的“宇宙大爆炸”学说的立论前提,与普朗克的量子作用并称“20世纪两大基本理论发现”,成了近百年间科学精英顶礼膜拜的至圣。然而本栏刊发的几篇诤文,察名家之不察,言前人所未言,论有据驳有理。对此有疑义者──无论正方或是反方,欢迎参与争鸣。“同时性的相对性”是真是谬,不仅决定着相对论和“大爆炸”说等的生死存亡,还关系到辩证唯物论与形而上学唯心论两大体系的殊死搏斗。因此弄清这一命题的是非,对于人类的文明进步、科学前途和我国的科教兴国方略,都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栏目冒“越俎代疱”之嫌开展这一论题的讨论,正缘于此。 从本期起,该栏由特约编审许少知先生主持。凡有关争鸣与探讨的来稿、来信可寄北京市142信箱403分箱许少知。邮编:100854,电话:010-68764115  相似文献   

8.
《发明与创新》2003-10期《创造探幽》栏目中刊发了王超先生的《“穆宾巴之谜”及其启示》一文(下称《谜》文),阅后倍感惊奇,简直不敢相信。但王超先生在文中写得清清楚楚:(在相同的冷冻条件下)热牛奶先结冰,冷牛奶后结冰。且“坦桑尼亚最高学府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物理系主任奥斯坡恩博士”“与穆宾巴联名发表一篇论文,登载于《英国教育》,对热牛奶  相似文献   

9.
流体流动的能量守恒与创新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中国人》杂志2000年第3期的“科学前沿”栏目,刊登了一篇题为“流体力学的创新实验”的文章(以下简称“新”文)。“新”文作者以他的“创新实验”来证明柏努利定律是错误的,并作出结论“柏努利定律是不成立的”,然后“新”文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新定  相似文献   

10.
“挑战与争鸣”栏目已刊出多篇批驳爱因斯坦同时性命题的文章(见如2000年第5、9与10期,2001年第3、5、8与11期,2002年第6期和2004年第8期),笔者也参与了这场大争论。在拙文《关于“同时性的相对性的探讨”的探讨》中,笔者揭示了爱因斯坦的“同时性的相对性”命题存在的悖谬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者转来范龙兴先生的诤文《驳(相对论对相对性原理的扭曲)》要求作答,笔者颇感为难,因为“驳”文发之闳闳、言之空空,并没有有学术价值的“驳”点。本“读后感”意在通过对“驳”文中的混淆与曲解略作点评,来澄清由相对论引出的思想混乱,并透视当代科坛的一些奇谈怪论和奇事怪象。  相似文献   

12.
《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与《惯性不在天边》二文在本刊2003年第7、11期上发表后,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已有王超与陈克宁先生等的多篇反驳文章(分别见2004年第1、9期),笔者也先后作答两篇:《科学不是教条,不是宗教》和《相对论的浅薄与科学信仰主义》(  相似文献   

13.
“挑战与争鸣”一直是本人最感兴趣的栏目,其中“挑战”性的文章固然精彩纷呈,而“争鸣”性的意见却不太多见。偶遇第七期王超先生的一篇“我的不同看法”(以下简称王文),顿生新奇之感,可仔细读完全文,却令人大失所望,总觉得这篇“争鸣”有隔靴搔痒的味道。争论是由吴飞先生在第二期的一篇短文引起的,题目是:“真要是‘地心说’和‘日心说’都没错……”(以下简称吴文)。该文言简意赅地回答了“广义相对论”的一个老问题,即地球与太阳两个参照系是否“平权”、能否“平权”的问题。很显然,吴飞先生旗帜鲜明地批评了这种无条件的“相对性”原…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应科学大众编辑同志的要求,继“喷气推进机之简单介绍”一文(见本刊1952年1月号)发表以后,所组织的一篇有关喷气发动机的力学方面的文章。作者的主要目的是想使读者,对喷气发动机的推力的获得和它的计算方法,有一个概念。为了由浅入深,因此首先从运动定律谈起。而且避免一切高深算式,竭力用浅近实例说明。这是一篇总的关于喷气发动机力学方面的叙述,希望对读者能有一些帮助。 1.运动第一定律  相似文献   

15.
首先,让我们来重温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如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有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发明与创新》2003年7月号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一文中,作者以断了电的电扇、停止抽打的陀螺等物的转动为例,得出“失去动力继续转动的物  相似文献   

16.
《挑战与争鸣》栏目发表的文章中已有多篇涉及尺缩与钟慢的问题,本文也就这一老话题拾点荒:按我们的方式重述了尺缩钟慢说的悖谬,并提出一个“思维实验”(Gedanken experiment),从新的视角揭示了这个悖谬的底。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专利与商标》杂志2006年第1期刊登的“等同原则在实用新型专利侵权诉讼中的适用”一文(作者孟繁新,下称“孟文”),披露了元大公司诉天旗公司专利侵权纠纷案(涉及名称为“一种可拆的方向把式车把手”的99233491.8号实用新型专利,下称“车把手”侵权案)的一些基本案情,并针对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的二审判决发表了观点鲜明的评论意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我刊1986年6期发表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定量评价方法的探讨》一文的改进。我们提倡争鸣,欢迎类似稿件。只有在不断探索争鸣的基础上,才能促进学术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9.
黄家荣先生就惯性原理的争鸣文《也谈惯性原理》(《发明与创新》2006年第1期),相应的答文《科学要求跳出本本看世界》在第2期)刚发表,又奉献出新作《相对论违背相对性原理》(第8期,下称黄文),对拙文《相对论原理的扭曲》(2003年第8期,下称《扭曲》)提出异议。本答文展开前,先指出:一、不言自明,与黄文的辩驳,针对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谬误,意在为基础理论的正本清源效点力。二、如《扭曲》中所言,相对论中的所谓狭义相对性原理,与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有原则区别,但前者却认为“没有原则区别”,并自称源于后者——因而下文中无碍引举经典…  相似文献   

20.
首先感谢贵刊对诤文的宽容态度,使得不同的观点能在“挑战与争鸣”栏目里进行公平地争鸣。《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和拙文《我的不同看法》同在第7期上刊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贵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的鼓励下,我要对《相》文提出一些异议。首先,《相》文对惯性定律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就难免会产生对惯性定律的曲解。现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141页上的有关内容抄录给读者,“第一定律陈述如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