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未被激发积极情绪易产生焦虑感和厌学情绪;未能培养积极人格特征易助长学生自卑、嫉妒、逆反的人格力量;学校没有建立起一个积极的组织系统易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本文尝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促进中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培养中学生积极人格品质,进而构建中学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
关注贫困大学生应是全域意义上的关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和积极人格锻造搭建了平台。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的锻造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是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地处中央苏区的地方高校,在发挥苏区精神培育大学生积极人格上具有天然的地缘优势。苏区精神的本质是积极人格,积极人格培育的内容包含着苏区精神内容,且二者的价值取向都在于促进个体自我实现。我国当代大学生积极人格培育方法存在着操作性不强,与思想政治教育脱离,对大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不够的困境。发挥中央苏区地方高校天然的地缘优势,将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必须坚持增进积极情绪体验理念,营造积极的组织系统,搭建积极人格培育平台。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注重对人的潜能、动机、能力的探索。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社会组织系统,其中积极人格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积极心理学视野中的积极人格特质的内涵主要包括:自我决定、积极心理防御机制、智慧、乐观和创造力,据此提出了在家庭背景下青少年积极人格的理念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可以从三个方面推进。即强化积极情绪体验,提升学生对党的情感认同;挖掘、培养优秀人格特质,优化学生党员培养发展工作;构建积极组织系统,搭建党组织与党员之间优质心理资源平台。  相似文献   

6.
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情绪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消极情绪让人感受失望和挫败,阻碍人的发展;积极的情绪能激发人的潜能,给人带来力量和希望。积极情绪将对人格产生渗透作用,从而塑造人的健康人格。同时健康的人格也会增强积极情绪的感受力。因此,在培养人格健全、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过程中,积极情绪的培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关注每一个幼儿的成长。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需要在游戏中丰富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挖掘幼儿学习潜能,提供学习支持策略,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是学校学生工作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来研究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把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聚焦在培养和激发学生人性中的积极品质,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开辟一条新的视野和途径。通过结合对吉林大学本科生校级学生干部的调查分析,找出培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以下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策略:1.注重塑造学生干部积极健全的人格;2.建立学生干部积极的认知方式,帮助学生干部更多地体验积极情绪;3.通过增强学生干部的自我效能感,提升学生干部自身的工作热情和工作创造力;4.建立健全精神激励机制,构建积极学生干部组织系统。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要研究人的各种心理问题,更要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首要目标;以塑造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为重点内容;以丰富和深化大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为手段;以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组织系统为保障.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其对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探讨了构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内容上,要注重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的完善;途径上,要探索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宏观、微观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