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机械波的传播特点 当振源在介质中振动时,由于与介质间弹性力的作用,振源将带动靠近它的质点振动起来,这些先振动起来的质点通过弹性力带动更远的质点振动,因此,通过振源的振动,使介质中大量质点由近及远依次振动起来,就形成了机械波,机械波不但将振动方式传播出去,同时也将振源的能量通过振动的质点不断向远处传播.对于简谐波,其传播过程的特点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杨宇红 《中学物理》2012,(11):80-80
机械波的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介质中的任一点都在前一点的带动下做受迫振动,所以每一点的周期、振幅、起振方向都与前一点相同,从而与振源的振动相同,只是滞后一些.  相似文献   

3.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把振动形式、振源的能量等信息传播出去,在均匀介质中波匀速传播,而介质质点总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质点的振动是变速运动,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振幅位  相似文献   

4.
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运动形式,即沿传播方向上,振源的振动带动相邻质点振动,前一质点再带动后一质点振动,这样各质点依次带动,依次振动做着相同的振动,把能量和运动形式向外传播出去.只是各质点振动步调不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机械波的理解 1.判断质点起振方向 在机械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所有质点在起振时的方向都与波源的起振方向一致,即波源开始振动时向哪一方向振动,其他质点开始振动时也要向该方向振动。  相似文献   

6.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关于机械波的教学,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横波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如何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呢?如何使学生理解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是由于介质中存在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振动会带动后面的质点相继跟着振动起来,但后面的质点振动却要比前面质点振动要晚一点呢?这一直是每位教师所探讨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利用PowerPoint2003制作了一个横波演示课件,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现介绍其制作步骤如  相似文献   

7.
判断机械横波的传播方向或质点的振动方向,方法多种多样,诸如“爬坡法”、“平移法”、“头头(尾尾)相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千秋,但都有“死记硬背”之嫌。只有深刻理解波的产生原理,才能正确判断波的传播方向及质点的振动方向。 关于波的产生原理,高中《物理》(必修本)第一册第139页至第140页有这样一段文字:“为什么介质中某一点发生的振动能向各个方向传播?这是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可以把介质看成是由大量质点构成的物质,相邻的质点间都有相互作用力。当介质中的某一质点发生振动时,就会带动它周围的质点振动起来,这些质点的振动又会带动各自周围的质点发生振动,这样,振动就在介质内传播开来。机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叫做机械波。”对于这段阐述波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关于机械波的教学,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而横波的教学又是重中之重,如何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呢?如何使学生理解横波在传播过程中,是由于介质中存在相互作用,前面的质点振动会带动后面的质点相继跟着振动起来,但后面的质点振动却要比前面质点振动要晚一点呢?这一直是每位教师所探讨的问题。为了突破这个难点,笔者利用PowerPoint 2003制作了一个横波演示课件,能够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横波的传播过程。现介绍其制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机械波的图象”是机械波的难点,是整个力学的重点,是高考的热点.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产生机械波的条件:同时存在振源和介质.机械波向外传播是振动形式的传播,介质中各质点不随波发生迁移.波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下面结合高考题,对此类题作一归纳、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纵波是和横波不同的一种机械波,在波动中,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平行。同横波一样,介质中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振动,不会随着波的传播而前进。纵波的形成不需要介质具有切向弹性力。只需要体变弹性力即可,因此,纵波可以在固体中、液体中及气体中传播。纵波在传播时,沿传播方向介质的密度不断发生变化,对弹簧来说,纵波的传播使疏密度不断变化。该演示可以真实地观察纵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11.
肖永红 《物理教学探讨》2002,20(7):34-34,36
波动图象中质点振动方向的判断是高考题中常考的知识点之一,其判断方法有很多种,笔者认为以下三种判断方法最容易掌握且能快速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现介绍如下: 方法一:带动法 由于机械波的形成依赖于介质质点之间的弹力,由这种弹力依次带动各质点振动起来,这种带动作用起始于波源,所以每一介质质点都是由跟它相邻的、离波源比它近的质点带动的。而波源的位置可由波的传播方向确定。 例1 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某时刻的波动图象如图1所示,试判断B点的振动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一、单项选择题 1.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在通过平衡位置时,下列物理量中达到最大值的是:( ) A.加速度. B.位移. C.回复力. D.动能. 2.关于机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了振源,就一定产生机械波. B.产生机械波必须要有振源和传播介质. C.波动过程就是质点由近及远移动的过程. D.波的传播速度与质点的振动速度相同. 3.做简谐振动的物体,当它的位移为负值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13.
振动、波动现象既有紧密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对正确把握和理解这两种运动形式以及迅速解答振动、波动的综合题有重要意义.一.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联系与区别1.从产生条件看:振动是波动的成因,波动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有波动必有振动,但是有振动未必有波动,所以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①振动;②介质.2.从运动现象看: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平衡位置的往复运动;波动是介质中大量质点依次振动而形成的,波动中每个质点的运动都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但是,各个质点的振动有先后,而且质点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3.从运动性…  相似文献   

14.
1 波的形成与传播过程 1)机械波是波源的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介质中的每个质点只在自己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问题.由于质点的振动在时间上具有周期性,某些量还具有对称性、机械波的传播过程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具有周期性,质点的振动和波的传播又具有密切的联系.致使很多问题的解为满足一定条件的一系列数值.或称系列解.下面把关于振动和波的含系列解的一些问题作以简要分析: 问题1.某质点做振幅为A、周期为T的简谐振动.在某时刻该质点处于距平衡位置A/2的位置,问质点再运动多少路程将处在平衡位置?  相似文献   

16.
简谐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形成简谐波.简谐波既传递振源的振动形式,又传递振源的能量.传递简谐波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并不沿波的传播方向迁移.任一时刻,各质点的位置集合构成波形.一个波长区域内的各质点的振动情况都不一样,而相隔波长整数倍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波形分布呈周期性;一个周期内的不同时刻,各质点的振动情况不同,而相隔周期整数倍的时刻,质点的振动情况相同,波形变化呈周期性.质点做简谐振动与形成简谐波的关系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机械波是质点的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质点振动一个周期,波恰好前进一个波长.质点振动时间t,则波动距离x=vt.质点振动位移、波动位移与质点振动时间(波动时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若题目中给出时间t,可从时间t与周期T的关系人手;若给出质点平衡位置间的距离x,可从距离x与波长λ的关系人手.  相似文献   

18.
1 波的波速、波长、频率、周期和介质的关系 例1 关于机械波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B 简谐波沿长绳传播,绳上相距半个波长的2个质点振动位移的大小相等; C 任一振动质点每经过1个周期沿波的传播方向移动一个波长; D 相隔1个周期的2个时刻的波形相同  相似文献   

19.
在机械波一章中,分析介质中质点的运动情况是该章的主要内容之一,而质点的振动方向恰反映了其运动情况,本文在已明确机械波传播方向的基础上对如何判断质点振动方向予以剖析和总结. 一、根据波的形成原理与传播特点而得到的原理型方法1.带动法(根据波的形成原理——前质点带动后质点) 在质点P靠近波源一方附近(不越过波峰或波谷)图线上找另一点P’,若P’在P上方,则P向上运动,若P’在P下方,则P向下运动. 如图1,用带动法找出了靠近波源一方附近的P’点,很容易看到P’点在P点的上方,所以P  相似文献   

20.
正一、教学思路的明确"波的形成和传播"作为高中物理"机械波""机械振动"等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扩展,着重介绍了有关波的共性知识,机械振动只讨论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波动讨论的是振动在空间介质中的传播。波的形成和传播主要介绍介质中某处发生振动时,由于介质质点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引起相邻质点的振动,使振动沿介质传播出去,这一振动的传播就是机械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