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水魂不朽,得山水之魂者笑傲天下! 本文主要有两个特点: (1)本文没单调地只写山水本身,而是借重文学和艺术中的山水,使得山水的形象更为鲜明,“灵动”与“沉稳”的内涵更为丰富。文章开篇即不同凡响:“山水徜徉在文人骚客的笔下……山水又是国画永恒的主题……”;写水的灵动时引用了泰戈尔《飞鸟集》中的诗句;写山的沉稳时引用了《呻吟语》中的名言。这些相关因子的介入,使得作者笔下的山水更有立体  相似文献   

2.
就像这世界缺不了山也少不了水,文学的世界上也必“山”、“水”相融才能“百草丰茂”、“桐花万里”。然而正像灵动的水永葆蓝色不变,沉稳的山幻化出万千色彩,“水”性的诗人也有“山”的刚强,“山”性的作家也充满“水”的柔情。今年考生的佳作中,有一批紧扣山水,大量引用古诗文来证明中国文学传统中灵动或沉稳的作品。虽说创意还不够,但也充分体现了这些考生文学积累之丰厚,构思谋篇之灵动,能够最大限度地激活自己的文化积淀,在写作时灵活运用的过人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4.
开栏小语     
中学语文编辑部精心策划的栏目“文学星空”,自本期始与你握手见面啦!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们,把你自由灵动、不构一格、天马行空、青春飞扬的文字寄给我,把记录你的苦与痛、哀与愁、甜与乐、感与思的文字寄给我,让我们一起分享,并通过“文学星空”小小的一角实现你正在编织的文学梦想。开栏小语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有多少事,随风而去,不留痕迹,而你们,以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在历史长河中占据一席之地。灵动如水,沉稳如山,历史会镌刻下你我的身影。文章写沈从文、王勃与王维,展现出三种不同的生命境界与人格精神,使文章具有了具体的“着力点”,具有了“言之有物”的“物”。由于作者挑出的是自己倾心倾情的人与事,所以文章也就显得  相似文献   

6.
狗眼看人     
“狗眼看人”,毕竟与人不同,要错,那也是狗的错。今年江苏高考作文的话题是“水的灵动、山的沉稳”,可以写一个方面,也可以兼写两个方面。写这样的文章,当然不是叫你就山说山,就水说水的,但灵动、沉稳却是话题中的两个关键词,偏离了那两个关键词,那就是离题了。本文写的是“狗眼看人”,把一个虚伪、奸诈、贪婪的张局长说成了沉稳、  相似文献   

7.
朱光潜先生讲:“学文学第一件要事是多玩索名家作品,其次是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逐渐养成一种纯正的趣味,学得一副文学家体验人情物态的眼光和同情。”这是他为自己的集子《谈文学》作的序中的一段话,朱光潜先生认为,到了这一步,文学的修养就大体算是完成了,如果不在这上面下工夫,读完任何数量的讨论文学的书籍,也无济于事。《谈文学》写于抗战后期,包括19篇文章,各篇均独立成文。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比较系统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文学观点。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咬文嚼字”一文就出自《谈文学》,这里再从中选出一篇,是从“声音”方面继续谈“咬文嚼字”的,让我们在阅读中去体会朱光潜先生“切实”的“学习文艺的甘苦之言”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有山处必有水,有水处必有山。有山水处必隐约着英才俊杰的身影,而英才俊杰的不凡却也正枕着对山水痴恋般的寄寓。狂放山水这个人世原本就不属于你。如椽大笔,何以栖居蜗角虚名之华堂?诗仙傲气,何以委身蝇头虚利之盛殿?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浊世太小,太杂,惟有山水的胸怀可以容纳你;人间太俗,太暗,惟有山水的性情可以抚慰你。于是,你“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于是,你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把一生的潇洒都融入行迹中,把回归的人性交付给了山水。你信任山水,赞颂山水,泼墨着山水,思维着山水;山水是你惟一的泊口,也…  相似文献   

9.
读了一些古代山水小品,我把它们分为三类:一是把山水拉入社会的“山水游记”,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等;二是把人文注入山水的“山水碑记”,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三是为山水立传的“山水志”,如地方志中的“山水”款。这三类文章中,山水志属于说明、介绍性文字,写得比较客观,主体因素不太明显;而在山水游记中,游者的游踪既是  相似文献   

10.
一阵清风迎面吹来。我突然想到了陶公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什么让他放弃了官场的浮华与富贵而寄身于山水田园之间呢? 这篇记叙类散文在构思立意上有一定特色。考生没有直接从“水的灵动”和“山的沉稳”展开自己的联想和感悟,而是写一直忙碌于高楼和学校之间、几近迷失了自己的“我”,在来到了一心向往的山水之间时,心扉顿启,联想到陶渊明等古代文人志士寄情山水的故事,从水的灵动里感受到人性的自由和才思的飞扬,从山的沉稳中领悟到精神的独立和生命价值的永恒。文章联系思想和生活实际,构思精巧,立意深刻,写出了当代优秀青年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文章结尾句,内蕴丰富,颇有意味。  相似文献   

11.
水,因为你的灵动,给人以聪慧,又因为这种聪慧,给了你与众不同的诗意。然而,更为难得的是,你永远保持自己的本色。关于水,作文材料中有三个关键词:“灵动”、“聪慧”、“一色的蔚蓝”,本文所写,紧紧地扣住了这三个关键词,这使得文章有了一个“沉稳”的根基,推它不倒。  相似文献   

12.
搞文学的人,当然得了解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创作的规律是什么? 文学界长期来受“左”的文学思想的干扰。而“左”的文学思想的一个最基本的特点便是不准谈文学的特点、规律,否认或抹熬文学的特点、规律。这里,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启事:小溪流杂志社、湖南省少年作家协会从即日起征集“小溪流创作丛书”作品:或许你是一个缪斯女神的虔诚崇拜者,或许你正在寻找通往文学殿堂的捷径,或许你发表过或整理了自己不少的优秀文章——想不想把你的文章以“书”的形式展现出来呢?那么请把它寄给我们吧,我们为你提供出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而且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大师.他的山水游记,历来以名闻遐迩的“永州八记”为代表.这些文章不但继承了魏晋山水田园诗派的优良传统,而且有了新的发展和创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如果说柳宗元的政论散文、人物传记和讽刺小品写得“雄深雅健”(韩愈语)的话,那么,他的山水游记就以秀丽幽深和清冷峭拔的风格,独树一帜,极大地丰富了唐代文学画廊.一千多年来,吸引着无数的读者,给人以美感薰陶和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碧蓝的清池不会改变它的颜色?智者乐水,欣赏的就是它的灵性与矢志不渝的心志。黛玉,你总是在这么抗争着,为着你的初衷,也为着你不变的灵气。面对封建的枷锁,你选择了水,洗一身高洁,染一池灵动,追一方梦想。仿佛是烘云托月一般,文章以“西子浣纱的涟漪”、“貂蝉戏水的波澜”、“红拂袖水的誓言”、“虞姬临江的哀叹”等如花如诗的灿烂形象,突出了那永不失去灵动真彩的“你——黛玉”,起笔即洋溢着浓郁扑面的感赞之情。其后的文字里,作者以浓墨重  相似文献   

16.
春江的美景、月夜的情怀于“灵动”中喷涌而出,因灵动而自然,因自然而美丽,因美丽而深情。灵动,是一切生命的美,是艺术最美的精华……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思考,“灵动”会与你相约。今年高考作文话题中有一个关键词是“灵动”。“灵动”是一个美学概念,它强调的是一种“境界”,一种“韵味”,一种用心灵来感悟的“灵秀”和“流动”,可意会而难于言传。高中生要写出属于美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线教师,对前段时间作家余华“如何在中高考中写好作文”的演讲,我的看法是,作家很难教得了中高考作文,余华老师提供的所谓“干货”有不少“水分”. 一、《活着》与《在细雨中呼喊》 主持人介绍余华老师出场,明确说“今天余华老师不谈文学,只讲作文”,等于承认文学和作文是有区别的.文学、应试作文、作文竞赛中的作文,确实各不相...  相似文献   

18.
《山海经》是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地理著作,具备了山水游记的特点。其以山川湖海为对象的描摹不仅仅是地理大观的再现,也是其文学特色的集中体现。在依山傍水和移步换景的游记笔法下,娓娓道来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为其增添了灵动和趣味。在由零星的山水文字,到模山范水的山水札记,进而脱胎出形神兼备的山水游记发展史上,《山海经》以其具有开创性的游记笔法为自身的文学特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并作为一部山水游记的雏形,引导人们走向更深层次的山水审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山水文学发展到唐代又有另一方面的开拓,这就是以《记》为主的散文。韩愈不仅写过山水文学,而且对唐代以及其后的山水文学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就山水文学的角度来看,韩柳之间虽然有双向的影响,但总的来说,韩念对柳宗元的影响多于柳宗元对韩愈的。这主要表现在:1.“造物者”的存在;2山水记地形的描写方法;3.以石山比喻创我的表现;4.把山林视为樊笼的观念;5.对山水风土的恐怖感。另外,韩愈山水文学另有以北方山为题材的诗歌,这点值得一提。  相似文献   

20.
鲜语录     
"生活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中国,你还想做到文学高于现实?威廉·福克纳的时代都做不到,更不要说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作家余华就新作《第七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谈文学创作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