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着对“人格魅力”的思考,我翻了翻词典。“人格”义项有三。①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②个人的道德品质。⑨人的能作为的权利、义务的主体资格。“魅力”+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难怪有人说,“魅力”是财富,“魅力”是效益,“魅力”是地位。是的,对个人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本;对团体而言,“魅力”是一种资源。“魅力”理应成为一种资源要素而存在和被利用。  相似文献   

2.
人格是教师对学生、事业以及自己的态度在其言行中的反映,是教师魅力的核心。“人格”在拉丁文中最早被翻译为“面具”,即表演的自我,大庭广众面前自我的呈现。“魅力”一词的产生是20世纪以后的事。“魅力”在英语中相应的词是attraction,意思是“吸引、诱惑和被人喜闻乐见”。在《现代汉语字典》中被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从以上东西方对“人格”“魅力”相同或不同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格魅力并不是一项单纯的性格或特质,而是多方面的综合呈现。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应该对自己的教育使命有清醒的认识,要有为师为范的正直的人格力…  相似文献   

3.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折射。何为人格魅力?人格是人的角色特征,而魅力是一种能吸引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人的角色特征特别能吸引人,就是“人格魅力”。作为人的文化心态和社会行为的集合,人格魅力凝聚着个人自身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现象等条件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格是一个人品质、意志和作风的集中体现,是理想和追求的外部表现,是一个人的灵魂的折射。何为人格魅力?人格是人的角色特征,而魅力是一种能吸引人的力量。也就是说,人的角色特征特别能吸引人,就是"人格魅  相似文献   

5.
近读《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发表的关于“校长的人格魅力”的专论,所得到的感受是,不读这篇大作,对这个问题似乎还多少明白一点,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反而糊涂。自然,是自己糊涂。一何谓“魅力”?据作者援引《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它指的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不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都称得上“魅力”么?譬如,看了某一部电影的广告,很想去看这部电影。看了以后,即使觉得不错,甚至很好,而可能觉得它并没有什么魅力,自然这不意味着这部电影一定对别人没有魅力。那份电影广告居然把人们吸引到电影院,不可谓没有很大…  相似文献   

6.
影响一个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作为一校之长、一校之魂的校长本身的魅力。正如有人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在学校管理层次中处于最高的中心位置,其本身的魅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现代汉语辞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力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校长的魅力是磁石,能使校长把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吸引过来,凝聚在一起,围绕着一个共同目标团…  相似文献   

7.
郑周轮 《考试周刊》2013,(22):24-24
<正>人格,是个人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行的总和,是人在一定的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魅力,指成熟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那么,教师的人格魅力,即教师个人成熟的并能够感染和影响学生的尊严、价值和道德品质力量。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就是指语文教师在人格方面表现出来的"很能吸引学生的力量"。就其本质而言,她是语文教师内在素养和禀性的总和,是语文教师的知识、能力、情感、习惯、意志、气质和道德情操等方面的高度统一和集中体现。语文教师必须充满人格魅力。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师的人格魅力呢?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词典》对“人格”的义项界定为三种:一是指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统一,是“个人的尊严、名誉、价值的总和”;二是指心理学意义上的“个性”:三是指人的“道德品质”。而“魅力”是指“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校长的人格魅力就是校长的性格、气度、道德、品质等个人综合素质在领导和管理学校事务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感染力、影响力、号召力的总和。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辞典对魅力的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就人而言,这一种力量,是由一个人的仪表、气质、思想、品格、情感、学识、才能、兴趣、爱好乃至包括心理和体力的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反映。如果放在人的管理范围中来看,它更多的是属于非权力影响力。班主任是学校管理链中的非常重要的一链,直接管理着众多的学生,他的管理指令要得到被管理者“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并且能执行,  相似文献   

10.
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师的魅力,即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对学生有强烈而持久的人际吸引力、精神感召力和智慧的启迪力.它能够激励、鼓舞学生汲取知识的信心和力量,不断向新知识殿堂奋发进取.完善的人格力量是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基础;广博的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根本;生动灵活的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教学魅力的翅膀.  相似文献   

11.
解读魅力     
“爸爸,这个字读什么呀?”“读‘魅’”。 “‘妹?’那‘妹’力是什么意思呢?”“哦,‘魁力’是指一种很能吸引人的力量,让你很喜欢它。” “我很喜欢吃零食,那零食是不是有魅力呢?”“嗯……也可以这样说吧。” “魅力”这个词与我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便是在我5岁的时候。 后来,我才慢慢知道魅力的“魅”字并非我想像中的“妹”字,而是“魅”字。从那时起,我明白了不光是零食对我有魅力,这世上还有比零食更具有魅力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周建琴 《文教资料》2006,(6):171-172
魅力,辞海解释为“很能吸引人的地方”。根据报载,一位普通的体育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把自己全部的爱和知识奉献给了心爱的学生,后因积劳而疾,过早地谢世,学生家长送葬者人流如潮,由此形成的冲击波冲破校园,震撼了社会。为什么这位体育教师能有如此大的震撼力?一位教育专家说“:是这位教师的魅力力量所在。”魅力具有如此重大的功效,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体育教师的魅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的魅力及其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魅力是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一种很能吸引人并能使对方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的非强制性的无形力量,是"内在魅力"和"外在魅力"的和谐统一。"内在魅力"包括个人高尚的品行、情操、学识、性格等因素,这种美会给人一种富有涵养、真诚机  相似文献   

14.
当代人在对女性的评价中,对魅力一词的点击率很高。魅力是什么呢?辞典中的标准解释是:“很吸引人的力量。”我认为,魅力是一种复合的美,是一种通过后天的努力与修炼达成的美,它不仅不会随年岁的改变而消失,反而会在岁月的打磨之中日臻香醇久远,散发出与生命同在的永恒气息。  相似文献   

15.
影响一个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自身的魅力。现代汉语辞典对魅力的释义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魅力是自身非权力影响力,是一个人的人格、人品、学识、兴趣、才能、情感、意志、体力等素养的综合。校长作为学校的行政工作负责人,其权力在起一定作用,并且权力在一定时间、范围、环境下其影响力是肯定存在的。但要想在群众中形成影响力绝非靠的仅仅是权力,  相似文献   

16.
教师具备了"很能吸引人的力量",教育教学就几乎成功了一半,这种力量就是"魅力"。为了更好地展现魅力,教师应从人格魅力、知识魅力、语言魅力、形象魅力等方面塑造自己,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代人在对女性的评价中,对魅力一词的点击率很高。魅力是什么呢?辞典中的标准解释是:“很吸引人的力量。”我认为,魅力是一种复合的美,是一种通过后天的努力与修炼达成的美。它不仅不会随年岁的改变而消失,反而会在岁月的打磨之中日臻香醇久远,散发出与生命同在的永恒气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略议外语教师的“魅力”李晓光(吉林工业大学)“魅力”顾名思义是指能吸引人、打动人。征服人的一种功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魅力”。那么外语教师的魅力又何在呢?一个站在三尺讲台上的外语教师又用什么去吸引学生,感召学生,征服学生呢?如何能成为成百上千个学生...  相似文献   

19.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P39)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学成败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它影响着学生的知识摄取和智能的培养,它影响着整个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它影响着教学进度和效果。 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口齿清晰、准确科学;生动形象,富有情感;逻辑严密,富于哲理。但对高超的语言魅力而言,仅仅如此还远不够。魅力即为很能吸引人的一种力量。要充分表现语言的魅力,教师的语言就必须具有下…  相似文献   

20.
韦朝忠 《教育探索》2002,(10):85-87
教师职业魅力是指教师职业具有的能够吸引人的力量。研究教师职业魅力问题,是建设一支素质较高、数量充足的教师队伍的需要。本从构成教师职业魅力的要素、影响教师职业魅力的因素、增强教师职业魅力的主要措施等方面,对教师职业魅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