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飘》是文学史上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作者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坚强女性的成长史和爱情婚姻史,她的性格和故事感动并鼓励着许多人,逐渐产生并培养自己的女性独立意识。  相似文献   

3.
何姣姣 《文教资料》2009,(17):30-31
《飘》中多方面多角度地描写了女主人公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表现出了在战争年代女性独有的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精神。战争的洗礼使得郝思嘉能够适应新局势、新生活.敢于打破一切旧传统,走出家庭,成为独立而坚强的女性。  相似文献   

4.
《飘》的女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她敢于蔑视封建传统礼教,独立掌握命运,在爱情、家庭生活以及方方面面表现得坚强乐观,郝思嘉在文学人物塑造中有着永恒的魅力,其来源在于她身上所体现的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本文从斯嘉丽成长过程的主观表现及客观因素上深入分析了她的现实主义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小说《飘》以女性的视角描绘了美国南北战争中的南方社会生活及战后重建,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独立意识、自由、坚强的性格和现实的人生态度、面对逆境不退缩、褒贬相加的郝思嘉的形象,体现了作家对女性困境的思索,反映出超前的女性意识。本文将对《飘》中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形象及小说所体现的女性观进行尝试性的探析。  相似文献   

6.
长篇小说《飘》自上世纪30年代问世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喜爱,小说主人公斯嘉丽勇敢、坚强的性格一直为读者所称道。由于受出生家庭和时代的影响,斯嘉丽在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逐渐从一个性格叛逆的少女成长为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典型代表。在小说人物的形象塑造上,斯嘉丽身上所具有的生存意识、进取精神以及独立人格等对新时期的现代女性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笔者主要分析斯嘉丽的角色定位和其女性意识的觉醒,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其独立人格对现代女性发展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中创作的唯一长篇小说,其主人公斯嘉丽在战争年代,经过家庭、爱情、社会的种种磨砺,成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多面的女性,她具有在男权社会中超乎寻常的女性意识,探讨这个文学形象的内在精神对21世纪女性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尚信 《现代语文》2009,(10):150-152
《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主人公莎菲同是生活在大变革时期,同样具有酷爱独立和自由的女权思想。莎菲由于感受到新的变革时代的气息,而不能容忍爱情生活中的平庸和苍白,一种时代的苦闷造成了她爱情的悲剧性。郝思嘉虽然对解放农奴制的变革心怀不满,但她在实际生活中又顺应着时代变革的趋势,在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中如鱼得水,在爱情生活中亦是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9.
张尚信 《现代语文》2009,(8):150-152
《飘》的女主人公郝思嘉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女主人公莎菲同是生活在大变革时期,同样具有酷爱独立和自由的女权思想。莎菲由于感受到新的变革时代的气息,而不能容忍爱情生活中的平庸和苍白,一种时代的苦闷造成了她爱情的悲剧性。郝思嘉虽然对解放衣奴制的变革心怀不满,但她在实际生活中又顺应着时代变革的趋势,在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中如鱼得水,在爱情生活中亦是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0.
话语与权力总是胶着一起,互为耦合、互为支撑,而女性话语也总是表现出一定的女性权力意识。通过对巴金《寒夜》中女性对话、内心独白等的分析,认为女性话语权力意识在"家庭"中具有实在性。曾树生的女性话语表现了女性享受独立、自由的权力及经济支配权,同时女性话语(曾树生与汪母)之间存在着权力斗争。曾树生所活动的社会场景———银行是她在家庭中的话语权力意识的来源,在这个她所依托的社会环境中,其先前话语所体现的权力意识具有虚妄性。而汪母作为一个被剥夺了青春及经济权的绝望的女性,她在家庭中所呈现的话语权力是女性话语的伪权力。  相似文献   

11.
试析埃德娜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在《觉醒》中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女性形象。书中的女主角埃德娜.蒙特利尔本是一个善于独立思考、渴望自由和爱情的新女性。她不满于传统的女性角色和平庸的家庭生活而追求自我。婚后,她开始思考她生存的意义和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她的女性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从而走上一条违背传统妇道的离经叛道之路。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详细地分析了埃德娜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过程。她对自身价值和生活产生了重新的认识,痛恨自己过去的生活状态,渴望独立的新生活,却又无力改变现有世界的父权制,最后平静地选择了死亡。作者试图通过埃德娜的例子揭示出处于传统的男权社会的女性的困苦与挣扎。  相似文献   

12.
《简·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感情丰富、勇敢执着、独立自尊的聪慧女孩,在传统的社会压力下,追求着自己的独立和忠实的爱情。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剖析了简.爱的性格对她生活的影响,进而探索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的选择,总结出对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思考并对当今社会女性爱情婚姻选择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该书塑造了德·雷纳夫人这个十分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从陌生、懵懂、挣扎到勇敢追求,这段历程反映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苏醒,带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将从爱情这个角度对《红与黑》中的这个突出的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经典之作,该书塑造了德·雷纳夫人这个十分动人的女性形象,她对爱情从陌生、懵懂、挣扎到勇敢追求,这段历程反映了其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苏醒,带给人无限的感动和深刻的思考。文章将从爱情这个角度对《红与黑》中的这个突出的女性角色的女性主体意识作出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5.
舒婷是21世纪中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最有影响力的诗歌《致橡树》是一首女性的爱情宣言。本文从诗歌本身入手,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女性的独立精神、平等观念、主体意识和自我价值,并且讨论这样的独立意识对现代女性爱情观的树立产生的深远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历时十年之作,其中洋溢着浓厚的女性意识。本文将通过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地位和女性价值观,以及主人公斯佳丽的典型表现这三个角度来分析作品中复杂的女性意识。出身高贵的女性虽然生活富足却处于男性强权之下,但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价值的实现又表明女性并非无知无用,特别是斯佳丽身上主体意识的进发和后来对传统的皈依,都表明《飘》中的女性意识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7.
论池莉小说《所以》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意识是池莉小说的内质,在《所以》中,她继续关注着女性命运和两性关系。在这部小说中,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了中国当代女性的成熟过程,构建了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世界。文章试图分析池莉小说《所以》中表现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斯佳丽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名作《飘》中的女主人公,她虽历经磨难却毫不气馁,凭借着智慧和勇敢最终走出困境,把握了自己的命运,表现出具有一定程度的觉醒了的女性自我意识。文章试图从斯佳丽对待生活和爱情的态度上来探究她的女性自我意识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张悦 《考试周刊》2012,(54):22-23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传世之作,她成功塑造了斯佳丽这个与众不同的南方女性形象:突破传统追求爱情,为生活和事业奋斗,是新女性的代表。  相似文献   

20.
王海鸽在《中国式离婚》中塑造了林母、林小枫、肖莉、娟子四位女性形象,通过她们对各自婚姻所持的不同的态度来展现老、中、青三代女性的婚姻状况及各自所面临的危机.从林母对传统爱情的坚守到林小枫在现代爱情中的自我迷失,再到娟子对唯美爱情的追求以及肖莉独立意识的觉醒,本文以她们为一个缩影,谈谈伴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及给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