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9 毫秒
1.
2005年,我们在编纂《历代荥阳县令》一书查考资料时,赫然发现县志上有“吴承恩”三个字.几名编纂人员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再次详看还是一字不差。难道闻名中外的四大名之一《西游记》的作竟然在荥阳生活过?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对荥阳这个吴承恩进行了一些考证.发现其与《西游记》的作吴承恩有许多关联之处.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非吴承恩所著及主题是修心证道李安纲【运城】《西游记》的作者和主题,一直是学界所关注和讨论的热点。尽管署名总是吴承恩,提出异议的却不乏其人,只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罢了。本文则试图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加以讨论。首先,说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的,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吴承恩在其留存下来的部分词作中,表现出的是一种深深的英雄情结。这种英雄情结既是传统儒家人文理想影响的结果,也是作者困顿失意的人生遭际之反映;而且这种英雄情结与小说《西游记》的英雄理想有一脉相承之处。剖析吴承恩词的英雄情结,有助于我们找到吴承恩诗词文章与小说《西游记》的契合点,为探讨《西游记》的作者是否吴承恩提供一线思路。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5.
吴承恩曾做过荆府纪善,并将荆王府的一些情况写入书中,对此,蔡铁鹰先生有过详细的阐述[1].也正因为吴承恩做过荆府纪善,竞使得<西游记>一书不能立即面世,吴承恩的作者身份不能公开.究其原因,在于明代的文字狱和荆王府的处境.  相似文献   

6.
吴承恩曾做过荆府纪善,并将荆王府的一些情况写入书中,对此,蔡铁鹰先生有过详细的阐述^[1]。也正因为吴承恩做过荆府纪善,竟使得《西游记》一书不能立即面世。吴承恩的作者身份不能公开。究其原因,在于明代的文字狱和荆王府的处境。一直到万历中后期,由于朝纲混乱,各种非君、非经、非圣思潮盛行,《西游记》的出版时机才真正成熟。  相似文献   

7.
名著的情趣     
萨孟武 《出版参考》2007,(14):11-12
作者自幼就爱看小说.在古典小说之中,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红楼梦>何以列为第一,待后再说,现在先谈<西游记>.  相似文献   

8.
顾长芬 《大观周刊》2012,(11):16-16
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人的精神层次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方面。利用这种学说来分析我国的古典小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西游记》就是一部用神魔故事来表现人类精神理解的著作,小说申的唐僧师徒四人以及妖魔鬼怪代表着三个层次中的不同方面,猪八戒代表“本我”,沙僧代表“自我”,唐僧则代表“超我”.孙悟空徘徊于“本我”与“超我”之间.而妖魔鬼怪综合了人类精神的多个层次,虽然侧重于“本我”,但不乏“自我”和“超我”的特征,“理想的超我”。“游走的行者”.“人性的妖魔”。本文试从魔性、人性、神性三个层面分析四种典型的人格。指出师徒四人是作者吴承恩精神世界、内心情感投射到现实存在的结果.其作品是作者“心灵游历”的外在体现。  相似文献   

9.
一 中国人缺乏想象力吗?从来不是。中国人从来不缺乏美妙神奇的幻想与科学思维。从老子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庄子的逍遥游蝴蝶梦,到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创造的神人魔兽四界众相,从《山海经》描述的上古远方异国、江山神灵、飞禽走兽到民间口耳相传的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无不体现了中国人丰沛的想象力和对宇宙太空、未知世界的曼妙憧憬与向往。  相似文献   

10.
提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李滨同志,就很容易让人想由冯小刚执导的<甲方乙方>中那个快人快语、待人热情、办事干脆利落的街道主任.李滨早年投身革命,在她这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先后出演<龙须沟>、<茶馆>、<关汉卿>、<青春之歌>、<骆驼祥子>等多部精品话剧.1981年参与话剧<北方>编剧并获得全国编剧奖,离休后步入影视界,出演了<甲方乙方>、<卡拉是条狗>、<西洋镜>、<我的父亲母亲>、<编辑部的故事>、<心理诊所>等多部电影、电视剧,李滨通过她那朴实细腻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为人熟知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敬重.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甘肃地区广泛流布的"唐僧取经图"和<西游记>图像进行了梳理与介绍,包括敦煌绘画品、石窟寺壁画、寺院壁画、雕塑品等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12.
<大唐西域记>是唐代高僧玄奘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撰写的一本纪实性的<西游记>,它从唐代至今一千多年来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影响更是深远.有人说它是佛学著作,有人说它是地理学著作,有人说它是旅行家著作,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经认真研究后认为<大唐西域记>还是我国和世界最早的国际新闻作品集.  相似文献   

13.
六小龄童喜欢红色,红色的衣服、红色的鞋子;他的服饰离不开“猴”,手表、皮带、围巾……全是“猴”的图案。在六小龄童的房间里,摆着一尊玄奘取经铜像,走哪带哪。这些年,六小龄童一直默默地在上海筹建玄奘纪念堂和吴承恩纪念堂。六小龄童说,今年是老版《西游记》开拍30周年,他要通过此举表达对玄奘和吴承恩的敬重。  相似文献   

14.
范长江(1909~1970),原文范希天,四川内江人.曾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撰稿,担任<大公报>记者,代表作有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等,这些通讯真实而生动的记录了历史,为后人赞誉.范长江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筹办国闻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我党新闻传媒的重要职务,曾任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新华通讯社总编辑、<解放日报>社长、政务院新闻总署副署长、<人民日报>社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等要职,在领导岗位上为我党的新闻事业贡献了毕生的智慧.观其一生,不管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范长江始终坚持其新闻操守,信奉其新闻观念,以其笔记其见、述其思,无愧为中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新闻记者.为纪念他,1991年设"范长江新闻奖"作为中青年新闻工作者的全国性高层次奖励.  相似文献   

15.
我家门口有个小报摊,忽一日挂起个小牌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北京日报>代销点.奇怪的是除每天有两份<北京日报>外,其他三种报纸从没来过.报摊的主人说:人家让挂的,可人家又不送报.  相似文献   

16.
名著的情趣     
作者自幼就爱看小说。在古典小说之中.作者认为写得最好的共有三部:《红楼梦》第一,《西游记》第二,《水浒传》第三。《红楼梦》何以列为第一。待后再说,现在先谈《西游记》。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1980-2007)发文的被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图书馆>(1980-2007)发文的被引情况,分别从论文被引年代分布、频次分布、被引期刊分布、高频被引论文分布、高频作者分布和基金论文被引分布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图书馆>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萌芽>杂志跨过半个世纪了,前二十五年山险水寒,后二十五年柳绿桃红. 1956年3月,正当社会主义建设红红火火的春天,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适时地联合举办"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当时上海有八名作者前往赴会,眼下健在的尚有一半,其中两人在<萌芽>,那就是唐克新和我.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的文化大透视──评《苦海与极乐》刘纪昌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相对于《三国演义》、《金瓶梅》和《红楼梦》来说,在学术研究方面显然是过于冷静和寂寞了。从30年代鲁迅和胡适二位先生对它作了一番考订,指出书的作者是吴承恩,内容是滑稽...  相似文献   

20.
<启颜录>是中古时期的一部民间笑话集.在<启颜录>现存诸多辑本中,最为珍贵的是敦煌遗书中编号为S.610的唐开元抄本,载笑话四类四十则.宋初<太平记>所辑内容最为丰富,为六十九则.经考察发现,后代的<类说><续百川学海>、宛委山堂本<说郛><广滑稽>等类书、丛书、幽默专集中收录的<启颜录>笑话基本来自<太平广记>本系统.敦煌本和<太平广记>本这两个系统的版本互有异同,为我们考察其作者、成书年代、中古时期笑话集的编纂和流侍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和资料,是中国古代笑话研究的重要文本,对于后代笑话集的编纂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