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凭借教材读写结合训练到位四川张邦春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现行小语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教学中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能使学生语文水平较快地得到提...  相似文献   

2.
词语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教学大纲指出“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述思想感情的作用。”在教学中,我除教会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义外,还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准确地理解词义及认识它在课文中的作用。一、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词语是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许多词语只有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领会其确切含义。因此,在教学中,不要孤立地讲解词语,而要把词语放到文章中引导学生去理解。如教学《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卜文中的“折磨”一词时,我先让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联系描写“小萝卜头…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想办法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跟着课文学语言、学技法、学生活,坚持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例谈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宁国县实验小学吴金萍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也就是说,语文教学要教会学生读懂文章,还要凭借文章的语言材料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陶冶...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要使教材成为例子,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备课要求,善于发现和挖掘例子的样板作用,使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6.
为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更新语文教学观,进行单元整体教学的研究。树立单元教学的整体观新的语文教学观就是不再把传授每篇课文的有关知识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不要求学生全面弄通每一篇课文;而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课文作为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对他们进行读写听说能力训练的语言材料来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相似文献   

7.
阅读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得方法于课内,然后得发展于课外。正如叶圣陶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离开阅读去搞作文教学,必然使学生失去依傍而造成作文难的结果。如何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有机结合,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进而让学生养成阅读和写作的习惯?我的做法是: 一、重视对应规律,抓好读写训练 读写教学要体现“读写对应”规律,抓好这一规律,学生才能取法于课文,运用于写作。读写对应,一般从十个方面入手:(1)阅读中学解题,结合作文练审题、拟题;…  相似文献   

8.
金彩虹 《小学语文》2012,(10):32-34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例”,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图文并茂,语句优美,每篇课文还为学生留有语言学习创造性发挥的空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技巧。”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是要了解学生语言的不足之处,善于从教科书中寻找适当的“例子”,帮助学生认识自身在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训练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只是理解字、词、句、段和篇章结构以及中心思想,还要从课文中学到写作方法。再就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儿童文学修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大力倡导重视语言训练,回归本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品味。教学中睿智地引领我们的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词语,把课文语言转化成学生的语言。这样才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缰绳",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相似文献   

11.
黄新明 《广西教育》2010,(23):44-44
一、走进教材,读懂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学生学完了一篇课文,仅仅是学完了一个“例子”,一本书学完了,也仅是学完了一本“例子”。这些例子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能力训练的依据,但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还要拓宽思路,先做好“举一”的练习,再来“反三”的训练。  相似文献   

12.
包小平 《成才之路》2013,(17):73-74
学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叶老早就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从阅读教学来说,它的任务正是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在课文这个"例子"中理解、感悟、积累语言,并学会运用。  相似文献   

13.
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是词语训练。只有准确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才能进而理解句子的意思和文章的主要内客,才能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正确运用,具体表现事物的特点。由于词义的多样性,决定了具体语言中的词义就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因此,加强多角度、多层次理解词义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在词语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搬“教参”上的词语注释,让学生死记硬背,把词语的教学单一化、机械化,严重影响了学生解词能力的发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词语训练走进了形式主义的误区,这种现象必须改变。应以课文为凭借,以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为核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教材中低年级课文生动有趣、文质兼美,是学生写话训练借鉴的“例子”。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能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梯子”,为学生打好句子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对语文教材体系理解不够,以致在进行随文写话训练时盲目无序,甚至远离课文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如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叶圣陶先生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地使用才能练成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解读课文,  相似文献   

16.
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思想教育必须根据语文的特点,渗透到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并应“入于学生之耳,根于学生之心,发于学生的肺腑而布于学生之四体”。一、抓语言品味,促内化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教学来实现的。要使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产生熏陶感染作用,就要首先理解教材。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对课文中表现教育内容的重点语言、关键语言、疑难语言,以及学生易疏忽的地方,仔细推敲品味,以促成学生理解吸收课文所蕴含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技巧。"可见,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渗透写的训练是非常必要。可是,不少教师的阅读课教学往往只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感悟,却忽略了引导学生对课文写作方法的归纳与提炼,同时也忽略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导致学生因写作训练少而难以提高写作水平。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应改变这种"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写"融入阅读课,才能更好地完成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拓展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写作能力也获得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词句训练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又要使学生认识作者是如何运用词语和句子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与运用的训练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认识理解”这个层...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多数为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们既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想象的艺术。语言既有准确性的一面,也有模糊性的一面。我国古代的苦吟诗人卢延让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叶圣陶先生也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可见品析词语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词语训练方法,一般是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词语蕴含的感情,体会其表达效果,这种训练方法,为结合词语训练发展想象力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作为基础工具的语文教学,不仅要学习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应用语言文字.作为语文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有重点的选择某一方面内容作为教学突破口,在丰富语言积累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我认为可以从教材主题入手,把握教材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用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