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四讲:开合 开合,是指汉字书写时,通过笔画之间长短对比以及偏旁部首搭配关系形成的空间变化,以达到调整节奏、丰富审美情趣的目的.其中,兼含收放与欹侧两种手段.开合在各种书体中都有使用,往往是动态书体(行书、草书)中较静态书体(篆书、隶书、楷书)中使用更为频繁与夸张.或者说,开合对比强化书法艺术的表现力,越是张力大的作品,其对比度越大.所以,同是动态书体,草书中又比行书表现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2.
行书笔法由两部分组成:用笔和执笔。书法线条当以中锋为主,侧锋为辅,这是用笔的结果。执笔是为用笔服务的。如何执笔,自古至今,众说纷纭,玄之又玄,因此对执笔的研究和认知也是非常必要的。各种书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试把行书的特点归纳成十种,这将可以让行书学习者加速对行书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它既不像楷书那样一笔一画的规规矩矩,也不像草书那样连绵缠绕。行书的书写比楷书更为方便,比草书更易识别,它能够充分地表达性情,是可读性与欣赏性较好的书体。行书具有如人行走的感觉,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运动感。为此,行书的结字总原则是使之具有动势。具体做法如下:一、加强笔画的倾斜度。  相似文献   

4.
行书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偏于楷书者,称为行楷;偏于草书者,称为行草。与楷书相比,行书写得快捷,书写效率高;与草书相比,行书容易辨认,具有很强的普及性。所以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王在《书议》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由于行书很实用,又便于书写,故它的起源很早,在秦代就已经萌发了基本结体形态,汉代初步形成行书字体,后经魏晋时期刘德升、钟繇、胡  相似文献   

5.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形式,是一种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唐代张怀瓘《书断》说:行书者,正书之小伪。务从简易,相间流行,故谓行书。它是楷书的小变,是在楷书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的。行书分为两种,近楷意的称为行楷,行中央草的称为行草。行楷较规整近于楷书,行草较流动近于草书,是人们广为喜爱且有广泛使用价  相似文献   

6.
林泉 《青苹果(高中版)》2014,(6):F0002-F0002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它不像楷书那样规整方正,也不像草书那样潦草难认,结体简捷流便,大小参差,点画映带,顾盼多姿,意态活泼,气韵生动,富有节奏感。我们在欣赏行书时,要抓住行书这些特点。自魏晋以来,历代著名书法家大多有行书精品传世。最著名的当属天下三大行书——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唐颜真卿的《祭侄稿》、宋苏轼的《寒食诗帖》。(此  相似文献   

7.
正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非真非草的书体。它不仅活泼天真、形式美观,而且结构灵活、多法并存。与楷书相比,行书灵活跳跃;与草书相比,它好写好认、受众面广。因而,行书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又有着广泛的实用意义。正因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书法爱好者,特别是老年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多从行书学起。然而行书学会虽不难,但写好则不易,而要达到一定的高度,更是非常艰难的事情,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特别是在用笔方面,行书要做到"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近几十年出土的部分简牍、残纸墨迹与汉隶的发展历程的分析和研 究,进一步探究了行书和楷书的源流问题,试图从另一角度去探求行书与楷书的发展渊源,对书体发展中的这一争议颇多的问题作一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行书有法     
正我们学行书,首先要知道行书是中国书法史上一种重要的书体,不是可有可无的。打个比方,比如小篆,它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并用作官体文字,随着时代的变化,篆书在常用字当中消失了,那后世的书法家是不是一定要会写篆书呢?不一定。反过来讲,行书是任何一位后世书法家都要写的,写篆书的、写隶书的,画画的,都不能绕开。古人讲楷如立、行如走、草如跑,好像就是说把楷书写快就是行书了。鲁迅先生教人写作  相似文献   

10.
我们的汉文字,传统是用毛笔书写,现在是多用钢笔(硬笔)书写,因书写方法的差异,大致可分为楷书、行书、草书三大类别,三类书体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自身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3个观点。一是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学,应重视培养学员读贴、临帖的学习理念。二是老年大学的书法教学,应以楷书、行书为书体训练重点。三是老年大学的书法教育,应尽快提高教学品位。  相似文献   

12.
正隶书是篆书演变而来的一种书体,既是篆书的快写,又是楷书、行书、草书的源头。其笔法、结字、章法相对其他书体来说比较严谨、简易,能使初学者更容易走进书法的世界。掌握好隶书这种书体,对将来进一步学习书法很有帮助。笔法。隶书改变了篆书(尤其是小篆)笔法单一少变的状况,使线条的粗细、方圆、曲直有了变化,而且笔锋的提按动作加大,形成了代表性的笔画"蚕头燕尾"及收笔处明显的"左波右磔",因此增加  相似文献   

13.
颜真卿成为历史上书法大家的渊源是因其既承家学、又参名师;既学古人,亦学唐代人;既从文人书法家获益,又向民问吸取营养;既学楷书、行书,也研究其它各种书体。师古不泥、学人能化。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方法一直为书论家和书法家们所沿用,它表现在点线,架构和章法,意趣的理论,艺术实践与数学的各个方面,字发源于符号,大篆(含甲骨)和草书(含行书)是圆形书法,其他书体是方形书法。  相似文献   

15.
从书体的角度看,南方楷法得力于行、草颇多。楷法既成,反过来再促进新体行书、草书、今草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各种书体都能风流潇洒。魏碑体以蜕化的八分铭石书为基础,倾斜其体势,加上有“刻风”的渲染,遂成稚拙开张。倔强刻厉的面目。北朝碑版中工美而古质、与魏碑体有所差距的风格,融合南方流美书风后来演化成隋与初唐楷书的主流。楷法弃质而就文,的确是艺术规律和人心所向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书法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时期流传下来的甲骨文字和金文,都是笔力遒劲、造型别致的书法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殷商以前的书法至今还没有发现。只就殷商到今天这三千多年以来,书体已经过多次变化:从古文变为大篆、小篆、隶书、八分书、草书、真书(也就是一般说的楷书)和行书。这些书体,都有大量的作品流传下来,有的是留有姓名的书法家的作品,另有一部分作品出自没有留下姓名的书法  相似文献   

17.
正放松楷法,书写增速。行书,兼有楷书的基本法则和草书流动的笔法,行书运笔虽比草书慢,但比楷书要快,而且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苏轼所言"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的观点,说明了不同书体形态的不同,也说明了书写速度和节奏的不同。研习楷书时,在笔法上要建立楷法,即关于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各种要求。概括地说,起、收笔须有交代,如藏锋、露锋、回  相似文献   

18.
正第十讲结字虽然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在楼兰简纸文书书法学习中,构字法则同样重要。尽管这些资料书写时间不同、书手众多、书体多样,但对它们分类整理后,我们仍然会受到许多启发。结字特征受书体影响,隶意重的字多宽扁形,章草多横势,今草多纵势,行书变化最丰富。因为书写习惯和审美取向不同,同一书体在不同书手笔下,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所以,楼兰简纸文书的结字是多样的、复杂的。要之,在于求同存异,能于共性之中规范法则,能于个性  相似文献   

19.
隶书被视为一种书体(古称正书),在周代已有萌芽。继续发展,便于西汉定型,盛行于东汉。它上承六篆、古隶,下启行书和草书(有说下启正楷,不确)。因其基本保持了平实方正的风格,故备显朴实、稳重、舒展、飘逸。  相似文献   

20.
<正>《元保洛墓志》,北魏墓志,北魏永平四年(511年)刻。此志呈四方形,高42厘米,宽39厘米。正书,12行,行12字。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东。由于右任先生捐赠给西安碑林,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墓志廊。唐太宗李世民之前的入碑书体皆为正书,即秦代的篆书、汉代的隶书、魏晋及隋代的楷书,自从李世民的《晋祠铭》以行书入碑后,使圆劲流动,粗细有别的行书加入了碑刻的行列,真正确定了行书在书坛上的地位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