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舒缓与激荡交错的节奏,暗合着CIO历程中职能中心的实时变迁。伴着企业的信息系统的建立、实施、再造,不同的阶段对CIO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于是CIO也在成长中得到历练。在其中,对CIO的IT技术专家身份的强调也或浓或淡,甚至被人们忽视。掌握IT技术对CIO还重要吗?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企业对IT投入越来越多,信息系统也经历了长久的发展变革。在企业对IT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新业务开拓期望越来越高的同时,企业也已经把IT战略规划同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紧密结合,一起上升到企业高度。此间,CIO从企业的幕后转向前台甚至核心位置,成为企业中举足轻重的角色,是负责IT战略规划的企业高层管理职位。此时,CIO作为一名战略家,坐在企业高层管理这个位子上就必须做出某个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到企业的CIO这样抱怨,公司的高层领导不重视信息化,所以企业信息化工作难以推进,CIO的工作难做。可企业老总也感到冤枉,“我们怎么不重视信息化了?我们已经为信息化拨了经费,我们经常开会要求各部门重视信息化,公司领导一直在强调信息化工作的重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理解偏差,原因在于企业IT的话语权不在CIO手中,真正的CIO体制还没有形成。由于中国信息化起步较晚,掌控信息化话语权的是专家学者和IT厂商,而不是政府或企业的CIO。企业的信息化不是内在拉动,而是外部推动,这就造成在信息化的进程中,表面上CIO处于信息化的…  相似文献   

4.
在欧美很多国家,因为IT的发达以及IT在企业中的深入应用,IT部门在组织中拥有重要的地位,CIO机制比较成熟,其职能、责任非常明确,整个企业对CIO的认知程度也很高。但是因为我国企业信息化还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明确的CIO分类,整个IT部门管什么、怎么管、如何与其它部门进行协调,这些都还在探索之中,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并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的发展。 在此,通过北大CIO班,我们请到了十一家单位和企业负责信息化的领导,进行关于CIO机制与C1O领导力的“论剑”,希望能对广大从事IT工作的读者有所帮助。[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种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认识到信息化对企业重要性。很多企业开始建立IT部门。但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CIO  相似文献   

6.
我国企业缺少真正意义的CIO,信息化主管多是“拧螺丝的人”或者“消防队员”,哪里有电脑、网络故障,他们就到哪里“安检”或“灭火”。企业信息化主管们如何摆脱这种尴尬身份?如何运用信息系统来帮助自己提升在企业中的地位?笔者以为,信息化主管们应从企业制度、自身综合素质和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的CIO们来说,2003年是成长的三年,由2002年的渐露端倪到走上IT的台前,与CEO、CFO并肩成为企业发展的“三驾马车”。可以说,企业渴望信息化快速发展的需求,促成了CIO。但兴奋之余,CIO也有成长的烦恼,由于业内对CIO的认识不足,企业对CIO的定位不一,因之CIO在工作中的身份也渐露尴尬。  相似文献   

8.
真的要感谢杂志取了一个好名字,IT技术报道有很多层面,由于《信息系统工程》更关注信息系统,因此无论是在讲述投影机产品,还是在介绍ERP时,CCNEWS《信息系统工程》主要是从系统层面,以及具体应用环境的角度出发,来阐述IT产品技术。从系统层面出发的报道方式,让读者能够很容易地将我们的杂志与其他IT媒体区分开来。强调应用,更要求我们的记者能够深入到CIO当中,同他们一样去思考IT对企业、行业所产生的影响。2005年,我们将会在ERP、SCM等管理应用软件方面,更加注重报道来自用户层面的使用心得。  相似文献   

9.
企业要建立CIO机制,首先就离不开一个能够真正担当这一职务的管理者。时代在不断地变化,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一个能谋善变的IT当家人来驾驭信息系统,帮助企业劈荆斩棘。同时,这个管理者不能像目前很多信息主管那样,只是企业实现某些战略的“工具”,而必须转变思路,将自己视为企业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大丁 《信息系统工程》2004,(12):100-101
CCNEWS《信息系统工程》希望借助轻松阅读的方式,将一些简单且能迅速解决企业运营中问题的IT产品介绍给CIO。“5大IT虚拟员工”的策划。正式基于这样的思路.通过“整理”已有的IT方案,将几个实用的解决方案展现在CIO面前。  相似文献   

11.
CXO间的分歧     
《信息系统工程》2004,(7):15-15
面对IT业的现状,绝大多数企业能做的就是压缩成本,使得大多数企业CIO工作开展艰难。当CIO刚准备做一个行之有效的决策时,公司的CFO不断地向他们施压,让他们尽可能多的节省成本。所以许多企业的CIO都感觉到,CFO不能领略当前IT业的战略重点。每当CFO不得不向CEO汇报的时候,CIO就成为项目超支或失败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2.
“在《信息系统工程》眼中,任何IT产品技术背后都烙刻着效率、成本、利润、回报等字眼。 构建信息系统的决策权,是CIO拥有的第一职权”  相似文献   

13.
《信息系统工程》2005,(4):13-13
优秀的CIO,不仅要具备IT的组织、规划和实施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充分运用IT的潜能,并具备用"超越现实的目光去看待未来的变化"。CIO利用这一视角,来积极参与企业的战略决策,并运用最有效的IT投资来全方位的协调和调整企业的各类资源,为企业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在实践中,CIO们面对着当今复杂多变的技术环境与商业环境,经常需要做出许多艰难的决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已成为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宝贵财富。人贵在自知。也许只有CIO自己,才能说得明白如何做一个成功的CIO。迪安.莱恩所著的《首席信息官智慧--硅谷顶级IT专家的最…  相似文献   

14.
IT预算作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的最基本环节,决定了CIO在CEO心目中的地位。做好IT预算,是企业CIO由技术向管理转型的第一步.因此.CIO应全盘周密计划.争取向CEO交出一份出色的IT统筹表单。  相似文献   

15.
选择"是",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种逃避责任的最好办法,所有的后果都可以由那个提出建议的人来承担。而当你说"不"的时候,不但会凭空给自己树立很多对立面,同时也会将所有的责任肩负在自己身上,说"不",对于CIO来讲是需要一定的勇气,但更为重要的是它要求CIO具备一个理性的头脑。IT建设势必要"先投入,后产出",每一次诸如ERP、SCM、CRM等应用管理软件项目开展时,CIO总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 当企业花费几十万、上百万的资金,投入到IT建设时,CIO势必要去应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质疑、IT伙伴的花言巧语。当IT项目触及到企业部门领导的权再分配、乃至裁减企业员工等公司权利暗礁时,CIO更需要小心行事。稍有不慎,CIO就会"IT未酬,身先去"。 毕竟今天还有很多CIO,嘴里还在大谈特谈所谓"IT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听上去很有道理,而他们骨子里却是在将政府、企业、行业所有的IT决策,一股脑地推给别人,而忘记了CIO最基本的指责就是进行IT项目的建设。 说"可以"很容易,但是说"不"却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在IT建设受到企业各部门反对,甚至连CEO也开始产生动摇的时候,CIO是否可以选择项目下马呢?当然可以,但总有一些CIO却顶风而上,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每一个IT项目所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真正价值,对于那种官僚体制早就到了该说"不  相似文献   

16.
很多信息化从业人员往往感叹,CIO或者IT经理往往不需要众多专家给出高深莫测的理论和遥不可及的技术趋势,因为众多的CEO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同企业里一般业务人员相比,没有高明多少。基于这样的认识,怎么用最简易的语言把最复杂的事情交代清楚,往往是考核一个CIO的最基本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CIO应该学会用CEO能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将要搭建的计算机平台的来龙去脉,以免在日后更多的IT投入上遭遇CEO的否决。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许多企业已经设立了自己的CIO。11月7日~8日,中国信息协会信息主管(CIO)分会成立。而在此之前的10月15日,北大CIO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了大型的开坛第一讲活动,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信息产业部、商务部信息中心、国家发展委员会办公厅信息处、人事部人事信息中心、新闻出版署信息中心、国家烟草专卖局信息中心的领导或者专家出席了当天的演讲或者论坛。来自北大的在校研究生、企业CIO、政府CIO、IT  相似文献   

18.
很多信息化从业人员往往感叹,CIO或者IT经理往往不需要众多专家给出高深莫测的理论和遥不可及的技术趋势,因为众多的CEO们对信息化的理解同企业里一般业务人员相比,没有高明多少。  相似文献   

19.
《信息系统工程》2006,(2):100-100
您玩过拼图游戏么?如果您是一位企业的CIO。我建议您去玩玩。在进行拼图之前,玩家往往要在头脑中构建一个清晰且完整的拼图图案 。而企业的IT建设也同样需要在建设之初就设计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只有具备了完整的规划才能使IT建设有序进行。否则CIO在IT建设后只能面对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有一笔能够自由支配的IT预算,那么你打算为企业买些什么?作为企业的CIO或者CEO,在对企业IT基础架构的期望上,究竟会有多大程度的不同?对于类似的问题,相信也正是您所关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