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比较学与世界学学科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的关系上,陈Chun等主编的《比较学概论》中的“比较学”定义有不绵密之处;范伯群等主编的《中外学比较史》中对歌德的“世界学”言论的阐释游移不定;雷马克所罗列的“比较学”与“世界学”之间的细密差异未必尽然;约斯特把“比较学”是“有机的世界学”的说法过于主观。从国内目前比较学与世界学研究现状看,“自觉的比较意识”从理论和方法上刻意的提出,并非仅仅是比较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世界学学科存在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其实,后不但理应如此,而且本该如此,只是学界将其冷落了。  相似文献   

2.
李超 《现代语文》2006,(7):65-66
《受戒》最初发表于《北京学》1980年第10期的小说专号,随后获《北京学》年度优秀作品奖。作品描写了小和尚明海与少女小英子之间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从他门的相识到渐渐地情窦初开,小说处处洋溢着清新、含蓄而又质朴天然的美感。《受戒》之美依笔看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人性的解放、风俗美和纯净的语言。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和她的小说   张爱玲 (1920~ 1995),她出生于上海,比萧红晚生 9年。 1939年考取伦敦大学,因战事影响,改入香港大学。同年,发表处女作《天才梦》。 1942年中断学业回上海。 1943年至 1952年,发表《金锁记》《倾城之恋》《十八春》《小艾》等小说,出版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 1944年与胡兰成结婚, 2年后分手。 1952年逃往香港,供职于香港美国新闻处, 2年后出版长篇小说《秧歌》《赤地之恋》。 1955年去美国。次年与美作家赖雅相识并结婚,直至其 1967年去世。 1976年《张看》出版,次年《红楼梦魇》出版。 1992…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提倡学科综合”一条,具体要求是:“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然而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这一理念的误解和体现在操作上的偏差时常可见,甚至是低层次的重复。下面是一中学教师上唱歌课《长江之歌》的情形。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相比于别的学科,新闻学的研究者往往要多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新闻到底有学无学”。朗朗乾坤,何以在潜心于斯时还得经受“新闻无学”的耳边凉风,而且这股凉风还绵绵不断呢。据理力争固然必要,审视自己更加难得。陆定一的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发表60年了,当我们从学科发展历史的角度重读时,这篇影响了中国新闻学研究几十年的里程碑式的文章,让我们这些后辈想得很多。  相似文献   

6.
与汉儒严守注不驳经相比,作为一个有创见的学,皇侃在《论语义疏》中,并不盲从前人旧说,因而纠谬指误之处,颇不少见,此即“疏亦破注”之例也。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之学"与"诗经学"、楚辞学"、唐诗学"、宋词学"、红学"等专门之学一样,已成为一门与时俱进之显学,学界多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然而,就《文心雕龙》综合情况观之,当称"文心学"为妥.其理由有四:一是称"《文心雕龙》之学"为"龙学",很容易与中华图腾"龙"的专门之学"龙学"相混淆.二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与萧统的《文选》二者的选文篇目大多相同,而且两人的文学观念与选文标准也颇为相似.因此",文心学"与"文选学"之对应自为契合,而"龙学"与"文选学"则不相对应.三是"龙学"之名未能彰显出《文心雕龙》书名之主要精神.四是刘勰自己早已认定《文心》是《文心雕龙》的简称.故命名"文心学",则理所当然而天经地义.吴中胜教授对拙文予以质疑,仅此一家之言,不能推翻拙文原来之观点,"《文心雕龙》之学"终究以称"文心学"为妥.  相似文献   

8.
中国矿业大学部分从事统战学研究的领导、专家学者丁三青、张爱淑、王莉等人撰写了我国第一部《统战学》专著,该书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这是自1979年3月李维汉在中共中央统战部召开的统战系统干部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统一战线工作是一门科学”的命题之后统战学的开拓之作、统战学学科的创新之作。该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品牌经济时代的到来,迫切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品牌科学。然而,学者们对品牌方面研究大多是站在广告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单一学科或有限学科组合视角下展开的品牌专门化研究,导致品牌学科体系不完整,学科理论比较混乱。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张锐、张燚两位学者的著作《品牌学——理论基础与学科发展》(2007年12月),从系统全面的视角廓清了品牌学的学科理论,建构了品牌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0.
心理与教育测量的历史,如果从法国比纳于1905年发表的《智力量表》算起还不足百年。但在这之前,已有英国菲奢于1865年发表的《重要学科量表集》,美国莱斯于1897年发表的《拼字测验》和美国桑代克于1903~04年发表的《学  相似文献   

11.
如何让哲学成为一门充满活力的学科,为培养情理相通、和谐发展的人服务,是一个有趣的话题。近来,读了北京大学张世英先生的《哲学导论》、吉林大学孙正聿的《哲学通论》,也读了发表在《中国大学教学》杂志上的两篇文章:张世英先生的《提高境界之学》(2003年第8期)和许倬云先生的《情理相通的通识教育》(2003年第5期),作为一名教师和一个哲学爱好者,有了一点想法,提出来和大家探讨。一、哲学的核心是人,是人的追问之学不知从何时起,哲学成了一门凌驾于其他学科之上的学科;更不知从何时起,哲学成了政治之学,哲学课成了政治课。然而,现实中的情…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报》在2005年12月8日发表了吴平安先生批评我的文章—一中学语文老师惹谁了》。该文发表后,引起了不少中学语文老师情感上的共鸣。同时,该报还以图配文刊登了一幅漫画,讽刺那些对中学语文发表了一点儿批评意见的人是“躺着说话不腰疼”。如果用我解读《游褒禅山记》时所讲“表现性追问解读法”来解读这些事相之表现,  相似文献   

13.
《唐宋词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一书,系刘尊明先生近十年来词学研究成果的结晶与荟萃。其中有些章节,已先期作为词学研究论文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曾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有些章节则尚未发表。今刘先生能够整合成书,而各章各节又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说明著者近十年来的治学与积累已涵盖了词学研究的方方面面,并非一般泛泛收集论文之著作。全书共分八章,即“审美体验论”、“词学思想论”、“形体艺术论”、“内容题材论”、“创作主体论”、“发展史论”、“传播史论”、“学…  相似文献   

14.
“语词分立说”的提出,对汉语语言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影响:首先理清了多年来在语言学中模糊的术语概念,有利于分别建立汉语“语”、“词”研究的科学理论体系。其次建立了一门与《汉语词汇学》平行的新学科——《汉语语汇学》,使这门新学科走进高校课堂,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又能指导语词类辞书编纂。  相似文献   

15.
唐山师范学院苑玉成教授主编的《创新学》在构建创新学的理论框架和理论体系等方面起到了“探索”、“拓荒”的作用,当以后有更多更好的《创新学》在这片开垦了的园地上播种、开花、结果时,人们决不会忘记开拓者的艰辛与功劳。《创新学》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是一门学科赖以生存的基础,《创新学》的作者经过长期的探索、思考,构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具有开拓性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创新学是以所有不同领域的创新活动及其规律和创新者应具备的主观条件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他们在构…  相似文献   

16.
偶然读到张中行先生发表在《读书》杂志1989年11期上的一篇文章(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读《顾随文集》)。不由得心中感叹:大师驾鹤已西去,道德文章永留存!特别是先生有关文风的一段文字,的确切中时弊。张中行先生在文章中认为有一种“各行其是”的文风,  相似文献   

17.
伍先生     
肖川 《青年教师》2006,(11):51-51
伍铁平先生是国内学术界鼎鼎有名的语言学家,他通晓五门外语,到过十多个国家。对伍先生我早有耳闻,可真正与伍先生相识,井成为忘年交,却是因为2005年3月在《北京师范大学校报》的《肖川快语》专栏上发表的《遏制“能者多捞”》一文,伍先生看后十分欣赏。他老人家与校报编辑部联系,要了我家的电话,亲自打电话约我到他家叙谈。这时的伍先生已是年近八旬高龄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历史教学》2007年第9期发表了《2007年全国高考陈寅恪题值得商榷的三个问题》一文,认为这道试题的设计存在着三个明显的缺陷,考查的效果也不够理想。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一些关注。赞同者有之,提出商榷者也有之,如王俊伟老师在《中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2期发表了《也评2007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兼与何凡、周明学老师商榷》。一篇文章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我想,这是每一个作者所乐见的。  相似文献   

19.
从20世纪中期到今天一直存在比较学“危机论”,笔结合英国学巴斯奈特与美国学米勒的观点剖析了这一历史现象。认为这种危机论有合理的一面,也存在不足之处。我们承认比较学学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的确定方面有缺陷,但是通过辩证的比较思维可以使得比较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得到明确。同时对于一些片面理解比较学研究对象与方法的论点进行了批评,提出了新的比较学学科对象论、比较学定义与系统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20.
张岱年先生主编之《孔子大辞典》“论语学”条曰 :“其在古代从属于‘孔学’、‘经学’ ,而未用‘论语学’之名。至近代才出现‘论语学’一词。始见于 2 0世纪 2 0年代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十三章 (192 4年发表 )。 3 0年代周予同著《群经概论》 ,辟专节论述了‘论语学的沿革’。”按 :万仕国编著《刘师培年谱》于 190 5年下记载刘氏著述曰 :“《经学教科书》(第一册 )上海国学保存会编辑 ,上海国粹学报馆印刷 ,9月初版 ,3 2开 ,环筒页装 ,系国学教科书之一。”该书第二十一课、第二十八课、第三十五课 ,题目分别是“三国南北朝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