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学语文课堂践行"课时课程"是学科课程改革行之高效的途径。将每一个课时的授课视为课程来建构,其课程观的要义在于动态生成。它强调课程建构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上。"课时课程"对于语文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对照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才发现太多教师的课程意识是缺位的。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处于"忠实执行者"层面的居多,缺乏必要的课程意识和课程生成能力。语文教师"课时课程"的价值追求在哪里?如何有效践行"课时课程"?本文尝试做一些探讨,并呈现一些践行"课时课程"的做法,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2.
将每一个课时的授课视为课程来建构,其课程观的要义在于动态生成。这种课程笔者姑且借古德莱德对课程实施层次划分之名谓之"运作课程",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拙文用意,强调课程建构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上,下文改称为"课时课程"。课时课程对于语文教师的现实意义在于,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评课,都要问一问:为什么教?教什么?在哪个时段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怎样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提出几种课时课程建构策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那么,如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落实这一理念呢?  相似文献   

4.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原点,是儿童生命成长的场域。"易课"则是对课堂建构的重新审视。它是东方智慧的教育荟萃,是课程改革的实践对答。围绕"易"的哲学思辨,依托"用自己的课程教与学"价值追寻,整体建构"易课"体系,着力形成"易课"图谱,从"易目标""易结构""易内容""易方式""易时空""易工具"六大维度,进行深入探索与实践创生,从而引领课堂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相似文献   

5.
今天,在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如火如荼,高效课堂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这无疑彰显了广大教育工作者践行课改的热情。但这个概念在实践中渐渐被人们泛化、被人们肤浅化,有其形而无其神,我们要追求的高效课堂也只能是"雾中花""水中  相似文献   

6.
黄少华 《文教资料》2007,(28):130-131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显得愈发重要。为将"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标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落到实处,构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必须和教学相长的必由之路。脱离了这一点,"为了学生"只能不幸地沦为空谈,新课标的实现更是无异于缘木求鱼。笔者在艺术学校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多年,现就如何提高艺术学校地理课堂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将德育与儿童生活有机融合,并让其成为能够改变、改善儿童生活的"因子",是学校德育研究与品德课程研究共同关注的话题。要改变学校德育碎片化的现状,需要以"生活德育"为核心理念,并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品德课堂"和"主题活动"为两翼,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有效结合的一体化德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基础教育的改革正在走入到教育的核心区域,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想实现这一改革理念,课堂教学必须要建构能够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而建构这样高效课堂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会如何学习本身要比‘学会什么’来的重要的多"。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正在探索以导学案为抓手的"四步促学"模式。所谓"四步促学"模式,是指在实施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全国各掀起了一股课程改革的热潮,无论课堂教学怎么改革,最终还是要实现"有效课堂"、"高效课堂"、"实效课堂"、"卓越课堂"。那么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高效课堂"呢?笔者认为:作为中学语文老师,就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环境,构建新颖的课堂模式,打造最优化的师生互动形式,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语文人才。下面笔者结合中学语文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2011年版)》指出:"课堂是一个学生主动参与,亲自从事现实、有趣、具有挑战的数学活动的场所,是学生探究、交流数学知识,构建自己有效数学理解的场所。"因此,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新课标的要求。一、课堂教学设计要做到"目中有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应凸显"以人为本"的理念,既要"心中有教材",又要"目中有学生"。学生原有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到现在,尽管对课程改革也有颇多争议,但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等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主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以"学"为中心,建构具有学校特色的参与式课堂,树立起"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学科立起来"的课堂品质,应该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参与式课堂,使音乐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找到真正的价值所在?笔者结合小学音乐教材  相似文献   

12.
<正>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封闭、枯燥的学习氛围则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的核心任务是建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而"活力课堂"从哪来?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借鉴现代管理学中的"鲶鱼效应"这一激励手段,试图用师生互动这条"鲶鱼"来搅活沉闷的"池塘",让语文课堂因"动"而变得精彩。  相似文献   

13.
刘雯 《新疆教育》2012,(10):83-83
整合有效的教学知识,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实施有效的教学调控,进行有效的教学交往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中学语文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出现了课堂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随着课程的增多,语文课减至每天一节,课堂时间真是少之又少,如何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引领学生学好语文,的确是摆在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立足课堂、善教激趣、减负增效,构建起一个高效的课堂是我们每一位中学语文教师的追求。我认为要构建一堂高效的语文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生成课堂是特级教师李仁甫首倡的一种新型课堂。它与"再现课堂"相对,"着眼于在教学现场""建构起一种真实的对话关系",在"关系与过程"的建构中生成一种真实的课堂风景,追求生命在场的价值目标。这样的价值目标的确立,源自李老师真正着眼于合格公民的培养和人格精神的重塑这一师者情怀。大家知道,语文教学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历来饱受诟病。吕叔湘先生批评的"少、慢、差、费"现象  相似文献   

15.
<正>为把新课程改革引向深入,南通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围绕"课改要改课"这一理念,适时提出了"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的十二字革新方略,并细化了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明确了新的方向,引发了一股课程改革再出发的新风潮。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如何认真落实这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意见,紧扣"提质减负"的目标,努力践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转变教学质量的增长方式,真正实现从"有效课堂"向"优质课堂"晋位呢?一、重组座位,为十二字方略提供便利条件首先,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为了利于学生沟通、合作学习,我打破了横排纵列的"排排坐"传统,采取"围  相似文献   

16.
<正>一、走进课改,借助导学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具体落实到课堂:关注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达成,情绪生活与情感态度的体验,道德生活与健全人格的养成,充分体现学科教学要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要在课堂上践行这一理念,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备课,传统的备课就是写教案。它主要是教师从自身如何完成教学任务以及怎样  相似文献   

17.
在新课程中,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建是本次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以课堂为载体,改变以往的机械的、沉闷的教学方式,必须有实质上的突破。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8.
正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及课堂效率的提高,小组活动的建设与实施是推进高效课堂的关键。如何利用好小组学习这一形式,是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是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小组活动的实施是教师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具体体现。高校课堂强调三段一体。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拓展和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下小组活动是课堂小组活动的前提和保障,也为课  相似文献   

19.
浅谈在幼儿教育中如何实施寓教育于生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新课程赋予的更宽泛更具有弹性的选择空间,应该怎样合理安排和实施基于幼儿教育的课程,这是每一个幼教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如何实施好寓教育于生活这一幼儿园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结合实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教学改革,倡导生动教育,以课堂改革作为切入点,通过打造生动课堂来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其核心理念是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充分地调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自觉学习,体验成功,享受快乐.本文基于生动教育理念,以人教版《海—气相互作用》第一课时"海—气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