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教材,这是影响课程实施质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为学校自主开发校本教材提供了依据。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中心小学基于学校特色发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仁智》校本课程,课程从学校发展定位和学生参与兴趣、认知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设定合适的年级活动主题、内容、方式,并以教材(学材)的方式编印出来,为各年级推进课程实施提供了"脚手架",有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质量和学校特色办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没有教材、缺乏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瓶颈。为此,宿迁市尝试"133"课程资源开发实施策略,有效整合地方性的特色课程资源,从而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深入实施有了抓手。  相似文献   

3.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中出现不少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一些学校无论是课程计划还是课程实践都没有设置、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单纯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来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缩小了课程开发范围,进而降低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能;教师欠缺开发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客观上造成课程开发不力;有些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等同于教材编写开发;不少教师与学生围绕教材在课堂上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或盲目套用其他学校或地方的课程开发主题。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的选择与开发、课程实施的管理和指导及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利用等问题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4.
综合实践活动目前国家只规定了基本的授课时数和课程标准,没有统一的教材和教参,没有专业的指导教师,没有可以借鉴的教学经验,所以在课程实施之初被戏称为"三无"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它是最能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性课程,这就要求课程实施的具体内容更多地来源于地方和学校的自主开发生成。从课  相似文献   

5.
张霞 《学子》2013,(10):28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和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凸显学校的特色、尊重学校的差异性的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以校为本的课程开发与管理"这一指导性意见,使我们意识到:学校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办学理念、特色,充分挖掘社区和当地课程资源,并根据学生发展水平,个性需要,走"校本化"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之路,才能使综合实践活动走向"常态化"实施,有效实施,就像语文、数学那样成为常规课程。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主题活动为组织方式的课程形态。可以说",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然而,对于课程的实施者来说,最大的困惑也正源于"主题"。如何开发、生成、确立研究主题,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指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克服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脱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  相似文献   

7.
纪成涛 《山东教育》2009,(11):49-5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初走进我们的视野是在2002年,面对无课程标准、无教材的局面,我们确立了“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以开展小课题研究为载体”的指导思想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使这门“亮点课程”的实施逐步走向了常态,四种课型(课题开题课、行动指导课、汇报交流课、体味反思课)的构建使课程的实施逐步规范和有效。随着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开宗明义指出"充分发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突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独特的育人价值。当前中小学德育因为缺乏德育实践导致知行脱离、内容单薄、照搬教材、空洞说教等种种弊端。作者提出,应当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载体、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以培养德育行为能力为重点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没有固定的教材,没有教参,没有专任教师.教师们普遍存在畏难情绪,而且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三无"课程所具有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加大了课程开发和设计的难度.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在实施层面困难重重,难以常态开展.那么,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究竟路在何方?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规范、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改变学校过于偏重学科课程的倾向,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的现代化发展,省教育厅颁发了《江苏省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简称《纲要》)。《纲要》切实地将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具体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方法目标",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了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它目前还没有现成的理论基础,教学中不知使用什么方法指导学生活动;离不开教材的束缚,摆脱不开传统教学中"课堂为中心、课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头脑中缺乏学生自主活动的新概念,对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教师从讲台退居到"二线"心存顾虑;如何开发实施历史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呢?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组负责人郭元祥教授指出:"综合实践活动如果只讲开放,没有规范;只讲体验,没有建构;只讲学生自主实践,没有教师有效指导;只讲经历过程,没有目标达成,都是不利于课程实施的有效性的。"因而,在课程实施初期的探索阶段,开发活动过程记录手册将有效促进课程管理有计划、有步骤、规范地落实,减少学生参与活动和教师指导活动的随意性,为综合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课程改革中,课程结构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面向全体学生,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以学生自主选择、直接体验、探究学习为基本方式,以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社会实际和科学实践的题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任务的非学科性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助于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程中对教材过分依赖的情况,促使学生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  相似文献   

14.
教育聚焦     
<正>江苏苏州市教育局发布关于中小学综合实践课实施指导意见近日,《关于苏州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指导意见》由市教育局正式发布,它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与发展定好了方向,明确了操作基准。《意见》对这一课程的目标、实施要求、评价、教师培训等提出了要求。在该课程中,学生应以"做中学"为主,经历  相似文献   

15.
建立并完善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随课看课"制,是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客观要求。"随课看课"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的一种手段,其操作策略在于:看方案设计,"搭好架";看课前准备,"张好弓";看过程性指导,"唱好戏";看对"问题生成"的关注度,"支好点";看活动实施成效,"站好位"。从而"随课"不"随意"、"看课"有"看点"、"指导"有"方向",以此推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实施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概述许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提出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方法,依托利用环境教育资源、人文社会教育资源、学科教材资源等特色资源,开发实施许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7.
杨琳 《湖北教育》2009,(10):48-49
作为一种经验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必须超越课程即知识、课程即学科、课程即教材”等狭隘的课程观。以全新的课程观为指导,具体实施这门课程。但是,在当前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依然不能摆脱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的影响,说教痕迹依旧较深。  相似文献   

18.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选择的实践体验为课程的基本方式。从目前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过程的现状分析出发,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种不同课型的有效指导策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指导真正有效,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一、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现状1."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全新的课程,目前没有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因此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开展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教师结合生物学科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活动内容,这对初中生物教师提出了新的考验.2.大多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缺乏统一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仅仅是生物教师的自发行为,开展综合实践活  相似文献   

20.
邱伯聪 《教师》2012,(11):43-4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从小学到高中都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为学生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设置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在实施中根据学生需要,根据地方和学校实际开发课程。农村学校具有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探索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