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寒停 《钓鱼》2009,(14):6-7
一场席卷全国各地的《钓鱼》杂志“读者杯”钓鱼比赛,已将“我钓鱼、我健康、我快乐”的理念深入人心,所到之处引起了广大钓鱼爱好者的极大关注。为延续“读者杯”在全国的热潮,2009年6月21日由《钓鱼》杂志、上海雨生渔具有限公司联合主办、青岛市钓鱼协会淡钓委员会协办、青岛市友谊渔具承办的第二届《钓鱼》杂志“读者杯”比赛“雨生杯”青岛分站赛,在山东省青岛市北宅淡钓基地开赛,来自青岛市及周边地区的120名钓手参加了本次比赛。  相似文献   

2.
王建明 《钓鱼》2006,(17):69-69
我是一名钓鱼爱好者,同时也是《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多年来,我一直都订阅《钓鱼》杂志。从这本杂志中,我学习到许多知识,掌握了更多的钓鱼技巧,也了解了我国以及国外钓坛、钓具行业的发展态势。世上的万物总是存在着两个相对的方面,我说这话并不是讲《钓鱼》杂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但看得多了。也就总会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觉得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足。如我在该刊中看到。一些钓鱼大师们就钓友提出的钓鱼方面问题专门撰文予以回答,还有民间钓鱼高手写的关于鱼在不同季节里不同的钓法等。  相似文献   

3.
华朝熙 《钓鱼》2005,(6):23-23
回眸2004中国钓坛,翻阅过去年《钓鱼》杂志,我以为除了十件大事七大要闻外,还应该大书特书一笔的是,《钓鱼》杂志为全国钓鱼人开辟了个很好的“争鸣”平台。诸多钓鱼人直抒已见,探讨中国钓鱼的发展、方向,对钓技钓法作了很好的交流、切磋、商榷。这在中国钓鱼史上,中国钓鱼媒体上,恐怕是史无前例绝无仅有的。如果有人撰写中国钓鱼运动年鉴,有人撰写中国钓鱼史,应该重重地大写一笔。  相似文献   

4.
《钓鱼》2007,(9S):5-5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这几年我们单位订了《中国钓鱼》杂志,这可乐坏了我们这帮钓鱼迷。每期杂志到手后.我总是细心阅读,爱不释手,从中学到了不少钓技、钓法,也大大增强了环保意识。没想到的是,我学到的钓技、钓法,在环保中还起了一点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沈永兴 《垂钓》2006,6(3):21-23
我学钓鱼起步很晚。起初我胡乱地买了根钓竿、一副预制好的羽管散标钓组,便把自己“武装”成了钓鱼人。之后我又购买了钓鱼书籍,订阅了钓鱼杂志,学到了很多钓鱼方面的理论知识,知道了什么是传统钓组、什么是台钓钓组,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也终于明白了我买的是传统钓钓具,用的是传统钓钓法,于是我把自己归类为“传统钓钓者”了。  相似文献   

7.
王中兴 《钓鱼》2005,(11):31-31
近几年,我养成了一种习惯,每次钓鱼归来,都要对钓鱼过程进行一次回顾,无论钓绩好坏,我都要从气候条件,钓位选择、用饵情况、钓法运用等方面做个总结,尽可能找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对于一些弄不懂的疑难问题,我会查找《钓鱼》杂志等相关资料或请教其它钓友,直至问题求得明了。通过总结感觉此后几次出钓的成功率大有提高。  相似文献   

8.
我年过古稀,是我们都昌县最早订《中国钓鱼》杂志,买玻璃纤维竿,用商品鱼饵,参与台钓讨论的,现在又是惟一专钓滑口鱼的钓者。我钓鱼与众不同的独特之处有以下几点,现介绍给老年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猷廉 《钓鱼》2005,(5):46-46
一《钓鱼》杂志是我师图文并茂务求实。竿钩轮线全方位,释疑解惑从不辞。二《钓鱼》杂志是我友常年四季在握手。无论垂钓旺与淡满载冬夏和春秋。三《钓鱼》杂志是我伴,撩发童趣起新欢。永葆垂钓青春在,风雨同舟坚如磐。四《钓鱼》杂志是我园,提高钓技把鱼还。笔耕疾书为热闹,哪知自己夕阳残。钓翁四颂《钓鱼》杂志!湖南@王猷廉  相似文献   

10.
刘晓平 《垂钓》2002,2(11):1-1
《垂钓》诸位编辑:你们好!我是一位来自锦州的钓友。我的钓龄很短,直到2002年初我才开始接触钓鱼,所以在钓技方面我是没有什么发言权的。但说起《垂钓》,我却感到非常亲切,我正是在《垂钓》杂志的影响下才开始钓鱼的。  相似文献   

11.
李寒停 《钓鱼》2004,(8):24-25
3月27、28日来自各地区近百人参加的《钓鱼》杂志读者之友杯,经过两天的激烈角逐,在海滨城市连云港落下帷幕。山东钓手李晓光力克群雄,以6场积13.5分的好成绩,将冠军的头衔牢牢锁定在自己身上。赛后,他十分愉快地接受的采访,并毫无保留地将他整场比赛的施钓经过一一道来:“我今年40岁,很早就开始钓鱼,1998年开始学习悬坠钓,是《钓鱼》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从贵刊当年还是报纸的时候,我就是每期必读。”  相似文献   

12.
《钓鱼》杂志社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贵刊的一个忠实读者。自2000年订阅《钓鱼专刊》以来,我从中学到不少钓技新知识、了解了钓坛新动态和各种新钓具,真是受益匪浅。《钓鱼专刊》改为周刊,今年又从周刊升级改版为《钓鱼》杂志。告广大读者,订阅《钓鱼》杂志,可加入读者俱乐部,并免费赠送钓鱼背心一件。在订阅杂志前,我心里还在想,送钓鱼背心,怕是不可能的事,全国订阅杂志的读者成千上万人,送得了那么多?可万万没想到,最近我就收到了贵社寄来的钓鱼背心,别提我心里有多高兴,我也成为读者俱乐部的一员了。当我第一次穿上钓鱼背心去钓鱼时,那种…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才有三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朋友曾借给我几本《钓鱼》杂志,使我和《钓鱼》杂志结了缘,每期必买,但也错过了一期,所以今年早早就去邮局订阅了。  相似文献   

14.
陈钢 《钓鱼》2005,(13):44-44
钓迷爱钓鱼,还爱看《钓鱼》杂志各个栏目的精彩文章,作为爱好美术的钓迷,就更喜欢看《钓鱼》杂志每期的摄影照片和漫画作品,并更加钟爱杂志的封面。当收到精美的《钓鱼》杂志时,一个封面常让人品味无穷,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15.
李洪生 《钓鱼》2005,(10):39-39
辽宁铁岭钓友孙家军来信问,我刚使用海竿钓鱼,抛竿时总是抛不进钓点,故写信给《钓鱼》杂志的钓鱼专家们,垂询海竿如何打得准。  相似文献   

16.
李哲 《钓鱼》2007,(11X):37-37
很多有关钓鱼的专业杂志都对秋钓做过介绍,“秋钓边”成为不少钓鱼人秋季钓鱼选择钓点的指南。我却耳闻目睹了不少钓鱼人在这条经验的指导下无功而返。我也曾有过数次这样的教训。去年9月的一天,我在一个养殖密度比较高,中间和水面都没有水草的池塘钓鱼,根据鱼谚“秋钓边”的说法把窝子打在了靠岸边的光水,结果钓远的人最少也钓了15千克的收获,而一向自认钓得不错的自己却以3千克鱼获惨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忆钓     
《中国钓鱼》杂志是钓鱼人很喜欢的一本杂志。不论是老钓手还是新钓手,竞技钓的大师还是休闲钓的爱好者,杂志无疑是老师,是朋友,人们喜欢它、赞誉它。  相似文献   

18.
张忠江 《钓鱼》2006,(23):70-70
我是一名有着十多年钓龄的钓鱼爱好者。平时,我闲暇时总喜欢研究研究钓鱼理论。2004年,我在邮局的售书摊上看到了《钓鱼》杂志2004年的最后一期。我立刻就被贵刊精美的版面设计、丰富的栏目安排以及实用的钓鱼理论文章所吸引。随后,我立即到邮局订了2005年全年的《钓鱼》杂志。每期的《钓鱼》未到之前,我那种企盼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时地会去看看邮箱里是否有投寄信函。  相似文献   

19.
范宁 《钓鱼》2004,(13):38-39
近日,本刊钓技诊所陆续收到许多钓友的来信或来电,询问的主要话题大都与参加钓鱼比赛有关。福建沙县钓友林新贡这样写道我学习悬坠钓已有四五年了,苦于无名师指点,进步很慢。订阈杂志《钓鱼》是从1999年开始的,可以说贵刊是我真正的师傅。我于4月份参加了一场市级的钓鱼比赛,约有40人参赛。每区10人,一天4扬,每场90分钟。我的成绩是:  相似文献   

20.
张雨 《钓鱼》2014,(14):18-18
我是个环保工作者,也是个有二十多年钓龄的老钓迷。我与《钓鱼》杂志从相识、相知,到成为她的自由撰稿人,到今年已有七八个年头了。2013年是《钓鱼》杂志发行20周年,在这个喜庆的时刻,作为《钓鱼》杂志忠实读者和业余作者的我,首先向《钓鱼》杂志社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