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飞南澳岛     
在酷热的暑期,我应邀飞抵海滨讲学,来到了祖国南端的美丽岛屿———南澳。南澳真美!云,是白的;山,是绿的;海,是蓝的。我们应当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白云,那么纯洁;远山,那么翠绿;大海,那么深沉。这绚丽多姿的大千世界,引起我们多少遐想。在金色的沙滩上,我内心发出这样的呼唤:但愿大千世界无灾难,但愿人类社会无战争,但愿人生路上无病患。在这东海与南海交汇处,我们看到海鸥在飞翔,水鸟在鸣啭,是那么闲适、安详、自由自在。它们与山共鸣,与海共舞,在和谐的大自然中演奏着一曲欢乐之歌,使人感受到说不尽的惬意与舒畅。…  相似文献   

2.
E:因《呼唤黎明》中的《通哉反也》而被更多人熟知,自己对手这首曲子是怎么理解的? 贾茹涵:这首歌的概念是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体现了“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中国古典哲学思想。所以我在演唱的时候,用非常东方的处理方式来诠释,加入了昆曲的韵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国的汉字结构及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多个角度阐释了“中国精神”的精髓,以及在灾难时刻,“中国精神”在人们救灾过程中的体现,从而对《中国精神百年回声》一书给予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中国的汉字结构及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多个角度阐释了“中国精神”的精髓,以及在灾难时刻,“中国精神”在人们救灾过程中的体现,从而对《中国精神百年回声》一书给予深刻解读.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报》2004年5月10日刊登的《漫漫求学路,赶考何时休?》一组章,打动了我,此除去《编的话》和《后记》,共由9篇短组成,其中有家长的、教师的、学生的,他们一致动情地揭露了“应试教育”带来的灾难和痛苦,他们所反映的问题,是符合中国基础教育的实际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要坚强     
有这样的一幕,让我永生难忘。在那个瞬间,在这场灾难中,在那片山崩地裂的土地上,在一块爆裂的楼板下,一个小女孩在呻吟,歇斯底里地呐喊,她在呼唤谁?呼唤母亲,呼唤家人,呼唤解放军战士?不,不,不仅仅是这样,她呼唤的是亿万中国同胞的心,海外华人华侨的心,她呼唤的是中华这个古老民族团结的血脉,她呼唤的是两个字:坚强。  相似文献   

7.
本课题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鉴赏》的《战争与和平》。教学中采用绘画、雕塑、电影、招贴画等艺术形式综合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呼唤学生的和平意识及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铺糜,上用仓浪天故,下当用此黄口儿。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这首题为《东门行》的汉乐府,见于于《乐府涛集》。余冠英先生选注的《乐府诗选》也选了这首诗,并象上面引的那样加  相似文献   

9.
梦幻鄱湖     
当央视《欢乐中国行》走进中国湖城——鄱阳湖生态科学园时,湿地公园以其耀眼的光芒成为鄱阳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梦中的鄱湖,再一次张开她的怀抱,呼唤远方朋友的到来.我亦准备好笔墨,去描摹她清新淡雅的江南神韵。  相似文献   

10.
正寒冷冬日,闲坐阳台,手捧《湖北教育·新班主任》,文字的墨香配以茶香,顿感暖意浓浓,沁我心脾,怡情养性,溢智清心。《湖北教育·新班主任》,我喜欢你的名字,就像热爱自己的职业一样。对你油然而生喜爱之情,因为我是教育第一线成千上万班主任中的普通一兵。我对你的喜爱更在于你的内涵。你不仅呼唤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还呼唤为教育者的教育。《关注》《人物》《修炼》《实践》《思考》《专栏》《视野》七个版块,从宏观到  相似文献   

11.
自辟蹊径各显秋色———《春蚕》、《秋收》思想成就之比较方尤瑜一30年代的中国,天灾人祸、外忧内患交相煎迫,民族灾难空前深重。民族工商业几乎瘫痪,农村经济濒临破产。被挤压于这沉重的民族灾难下的农民们辛辛苦苦,经历了无数惴惴不安的日日夜夜,在连年失收后好...  相似文献   

12.
《小读者》2009,(1)
《每一步》(1986年)演唱者:徐小凤歌词:道路段段美好,总是血与汗营造.感激心中主宰.每道道路为我铺。但愿日后更好.我要闯出新绩.要用实力做旗号。《我的未来不是梦》(1988年)演唱者:张雨生歌词: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  相似文献   

13.
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一个怀揣救国梦想的年轻人充满激情地呼唤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少年中国"尽快到来,今天,那慷慨激昂的呼唤仍旧在人们耳边回响。本期经典阅读,《百年渴望,终成梦想——重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将带同学们重温那个年代属于年轻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14.
灾难自古至今从未停止过对人类的侵害,而作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史记》,其对灾难的描述散见于整部书中,主要有洪灾、旱灾、蝗灾、饥荒、地震等。针对这些灾难,《史记》中提出了相应的减灾措施和禳灾途径,如举行仪式、大赦、帝王罪己、免三公、选贤等。笔者通过对《史记》中的灾难描写进行探究,以此来分析司马迁神话式的灾难观及天人合一观,探寻《史记》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智勇,男,1997年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2007年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南宁师专艺术系美术讲师。曾有油画作品《静物》发表于《中国写生作品选集》、敲铜作品《日月的呼唤》发表于《中国中青年美术家作品选集》,有十多幅作品入围原南宁地区、祟左市的画展并获奖(其中油画作品《希望》荣获三等奖、敲铜作品《日月的呼唤》荣获优秀奖)。  相似文献   

16.
值黄霖先生主持的“九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20世纪中国古代学研究史》形成七卷本的研究成果,由东方出版中心隆重推出之际,笔有幸就中国学批评史研究等问题向百忙中的黄先生进行了访谈,但愿下面整理的记录能给读诸君以教益和启发。[编按]  相似文献   

17.
十多年前,我在《中国呼唤教育家》的一文中,肤浅地分析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稀缺的原因,是缺乏产生教育家的土壤。这个土壤,指的是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环境,更直接地说,就是要给教育者以思想的自由和创造的天空。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看来,诞生教育家的土壤并没有太大改观,而“教育家”却出现不少了。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3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撰写的《呼唤本色语文》,我认真拜读,反复琢磨,并深为教授痛心疾首的“呼唤”精神而难于静心!4年前我在参加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时曾聆听过杨教授的讲座《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与课程标准》,那时他对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如是总结:讲的太多、问的过碎、统的太死、管的太紧;历时4年的课程改革,今天,杨教授再次总结语文教学的问题时,概括为:一虚、二闹、三杂、四偏,概而言之,语文教学失去了本色。语文教学为何失去了本色?原因何在?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感到主要问题在以下几方面:其一…  相似文献   

19.
高贵的捐赠     
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逃生出来。电视上,那个中年男人哀伤的表情和翔子呼唤妈妈的哭声打动了我。我是在灾难后的第  相似文献   

20.
李镇西 《班主任》2012,(4):64-66
十多年前,我曾写下《中国呼唤教育家》的文章,肤浅地分析了中国当代教育家稀缺的原因是中国缺乏产生教育家的土壤。这片“土壤”,是宽容个性、鼓励创新的环境,或者更直接地说,就是给教育者以思想自由和创造的天空。十多年过去了,在我看来,诞生教育家的“土壤”并未出现,但眼前却遍地“教育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