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佩 《新读写》2012,(9):6-7
像其他传统技艺一样,书法,尤其是毛笔书法,正逐渐被现代化的产物所取代。摄影怎样取代了画像,录音棚怎样取代了现场演奏,数码科技就怎样取代了文房四宝。在书法家可以拿着iPad用手写输入法发微博的今天,学习书法还有什么实用价值和意义呢?  相似文献   

2.
何欣 《辅导员》2011,(18):64
眼下社会上少儿书法教学出现了空前的兴盛局面。各种书法培训班、书法学校为孩子们学习书法创造了便利条件。家长不惜费时费力把孩子送去学习,因为他们已经意识到书法并不是艺术象牙塔里的圣物。书法应该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书法艺术充满了辩证法,蕴含着美的节奏与韵律。动与静的关系,收与放的对比,斜与正的融合,黑  相似文献   

3.
宗孝忱关于书法的观点与理学的书论观点一致,主张“书以载道”,认为书法能够吸收人的浮躁粗狂之气,使人变得文雅、沉稳、心静;主张利用书法中蕴含的“道”,培养学书者善良的品格及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书者的自身修养。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宗孝忱形成了“中正平和”的书风,用笔严谨、结体端正、章法冲和。文章拟探究宗孝忱书法中的理学因子,对当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伟林:潘主席好,您写过大量散文随笔,也写过一些小说,是一个作家;您也写过不少歌词,您作词的歌曲《三月三九月九》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是一个作词家;您还出版过多部书法作品集,如《潘琦书法作品集》、《墨海探笔》、《唐诗墨韵长卷》,是一个书法家。今天我想了解的是,作为一个生长在罗城的仫佬族人,您是什么时候接受的书法教育,从什么时候学习书法的?仫佬族生活环境中,有怎样的书法学习氛围?我想问的是,您在童年、少年时代,曾经学习过书法吗?当时的罗城,有怎样的书法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书法不仅是艺术,更是中国人修身养性的根本。弘扬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书法教育的文化矿藏,以书养德、以书养学、以书养身、以书养美,是书法教育的使命与责任。  相似文献   

6.
徐幼强 《教育》2013,(6):58-59
新教师走上讲台,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新教师的当务之急,自然是怎样上好课。其实不然,在笔者看来,新教师最应注意的,是懂得与学生如何相处,保持怎样的距离。因为学会怎样上课是个系统工程,得慢慢来,即使开始上得不好,只要踏实努力,善于学习和总结,总会有进步的;但教师和学生处得不好,师生关系搞  相似文献   

7.
<正>一、书法在小学教育中的意义小学教育是人生受教育的重要阶段。虽说只有短短6年,但在这6年里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如何做人,怎样做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国人。而书法的学习正应该从小学开始,练习书法不但有益于身心健康,还可以让孩子从小了解祖国源远流长的历史,培养爱国情操。二、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对于书法的教育,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书法课程每周学习的课时严重不足,因为不是升学的必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普遍写不好字,更无从谈起书法,一手扒拉字让老师批改作业成了最头疼的事,也影响日后就业、工作。写字不是表面事情,它是一个人品行和精神的再现,从古人的事例中汲取经验,成为高素质人才,从写好字、学好书法开始。  相似文献   

9.
“中国书法走向世界”是当代书法界的“中国梦”。但靠“迎合”西方世界是不可能实现梦想的。从唐朝中国文化走向了世界和近现代西方文化走向中国的实例来看,文化输出需要有一个国力强盛、文化先进的国家背景作为前提。因此,当本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日,方才是“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梦想实现之时。目前,书法界首要关注的重点,是如何让书法在中国下一代传承下去的问题。此事若解决不好,走向世界等于空谈。  相似文献   

10.
正一书法,是一种高尚美术,要从篆、隶、楷书入手,然后进入行草用笔,才有神韵。二抄书,可增人文思,而尤多习于实用之字。书法无他巧,多写便工。三关于方法的问题,前代书家都只讲理论,而不讲方法,所以我答复书法朋友们的询问,只讲"无死笔"三字。就是说,写字无死笔,不管你怎样组织,它都是好字;一有死笔,就不可医治了。现在我再补充四点:其一、多读。写字本来是读书人的事,书读得好,而字写不好的人有之,但绝没有不读书而能把字写好的。  相似文献   

11.
魏晋时期,我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全面成熟期。曹氏父子多才多艺,对各种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爱好,有较高的艺术修养。父子三人是当时书法界中的名家高手,皆工书。曹操工章苹,有“雄逸绝伦的“衮雪”二字传世;据《三国志.文帝纪》载,曹丕有自书其《典论》作为外交礼品赠于孙吴;曹植对“世间术艺,无不毕善”,也工章草,有自书其赋14篇传世,其书体遒丽蕴秀,体现魏晋人的书法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以"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育人目标为主线,致力于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基于区域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卷质态;基于校园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香韵律;基于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法志趣。学校以具有"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为支点,期许儿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13.
读书随感     
巫洪金 《生活教育》2014,(22):67-68
正人与人之间的主要差异不是遗传,不是智商,而是读书——读的书不如人多,不如人广,不如人深。读书的广度决定人生的跨度,读书的深度决定人生的力度,读书的厚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为何读书有如此之大的作用?因为:读书是最好的德育。读好书,做好人;与经典为友,与大师为友,与文化为友,与真理为友。开展读书活动,能把人类优秀文化品格和精神品质根植在学生心中,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影响了多少代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  相似文献   

14.
目前书法界大多教书法流派仍在跟着西方走,因袭西方,甚至有些书法家在进行文化"邀宠".怎样从一个世纪的拿来主义中走出来,是目前书法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北大书法所坚持中国文化本位立场提出了一种新的书法理念一"文化书法"."文化书法"强调在一个世纪的西化之后,坚持文化书法的"固本创新","守正创新"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当下重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历代是非常重视文化的。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认为艺术是一种游戏,被排在了最后。以前,中国人写字、画画都用毛笔,公事之余要在宣纸上写写画画。中国的文人将这些当作业余爱好,以自娱自乐为主。尽管古人不刻意做专业的书法家,但是字写不好也是相当丢人的。古人重视书法,因为书法是学问。苏东坡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就是说,如果画画只以形似为基准,只  相似文献   

16.
沈尹默在《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中指出:“唐代论书法的人,实在不少,其中极有名为众所知如孙过庭《书谱》,这自然是研究书法的人所必须阅读的文字,但它有一点毛病,就是词藻过甚,往往把关于写字最紧要的意义掩盖住了。致使读者注意不到,忽略过去。”沈先生这简短几句话,包含有几层意思:一是唐代论书之风大盛;二是《书谱》在当时就引起书学界的重视,而且至今在书法研究中仍有重要地位;三是有关一些细节方面,因“词藻过甚”,言之未详,或易为读者“忽略过去”。笔者细读《书谱》数遍,多有所得,然有个问题或隐或显于字里行间,即《书谱》中除了关于书法发展、书体流变、书法创作与批评等论述外,还涉及到关于书法文献的编纂、审订的标准与方法等重要问题。以为一得.请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7.
学校书法教育要从“在墨香气息中以文化人”“在实践活动中铸魂育人”“在课程实施中立德树人”三个层面着手,打造“以书育人”情境,提升学生书写技能,陶冶学生性情,塑造学生品格,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许织云 《现代教学》2014,(6X):76-77
<正>从小艾同学的种种表现来看,她是一个爱学习、有思想、爱憎分明但不善于表达、不善于交往且不太懂得如何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孩子,对待这样一名特殊的学生,应采取多方合力的教育策略,促其尽快融入班集体。一、正确把脉,形成合力育人氛围1.学会尊重,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小艾之所以和同学关系不好,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她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因为她自己是学霸,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当她看不惯他人时,她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起先是汉字符号,在秦统一六国文字后,才正式形成书法这一艺术。中国书法至今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二十一世纪中国书法的动态,为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20.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始,河南书法在省书协的强力领导下,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形成以雄浑、厚重、质朴和豪放为特征的"中原书风",影响波及全国。二十一世纪以来,全国高等书法教育发展迅速,作为书法大省的河南虽起步较晚,但也紧跟时代脉搏,自2002年河南大学招收书法硕士研究生到2014年郑州大学招收博士研究生,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形成了完善的学科教学体系。未来,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如何办出特色,成为河南高等书法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