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北京奥运将使世界聚焦中国。目前,新闻媒体的奥运报道在进行怎样的冲刺准备?指定报道这一重大赛事的奥运记者在就位前正在做哪些训练和培养?一个国际性重大报道对个人素质提升和事业发展意味着什么?《奥运2008特刊》已经送到读者手中;《北京青年报》投入500万元,选派二十多名采编人员赴英培训,北京《竞报》专为奥运而生;《广州日报》组建了208人的报道团队,相关采编人员将在报道期间进驻北京;各种奥运报道联盟相继诞生;搜狐网投入700人的专业报道团队、其中300人将从事现场报道……这个名单还要包括记者规模更加庞大的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等。奥运会,中国和世界正有数万名记者为之期待、为之准备。做奥运记者,不仅关乎国家形象、媒体发展,还关乎每个人的梦想。  相似文献   

2.
赛前大揭密     
听听悉尼奥运会上的这些数字,人们大概就能明白如今的体育盛会究竟是怎样抓住了世界的目光:参赛运动员共10300人,体育官员5150名;参与奥运报道的记者近两万人,其中广电系统的12000人,其它媒体记者5500人,包括1088名摄影记者。新闻竞争的严峻形势可见端倪。截止到9月28日上午12时,中国奥运代表团已获得25枚金牌。感谢前方记者与后方编辑在百忙的报道中对本刊的支持,他们为我们展示了奥运新闻战中的许多精彩瞬间和努力的成果。还有一些稿件因时间和版面的限制将安排在下期与大家见面。  相似文献   

3.
今年上半年.作为新华社火炬报道团队一员.我完成了一路跟随奥运圣火传递的使命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体验到火炬传递的神圣气息之余.也感受到了记者工作的艰辛.为日后的采访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4.
时刻准备着     
火炬在接力传递,奥运倒计时已破百天。厉兵秣马、全力以赴,眼下各媒体奥运报道纷纷进入实战演练。一位媒体负责人说得好,对不少国内记者而言,当你用笔墨、话筒、摄像机记录历史时,历史也留下中国记者的轨迹。这是莫大的机遇,也是挑战。实际上,为应对挑战,相应的培训、准备早已拉开序幕。一年前的四月,新华社与路透集团在京举办奥运报道培训班;传媒大学2008北京奥运体育报道技巧与道德规范培训班也于去年末开班……在云集21600名注册记者,数万名非注册记者的赛场上,主场优势远不如充足准备、把握规律实在已为共识,那么,即将奔赴赛场的采编人员经历了怎样的培训?要重点规避的报道误区和注意是什么?这些准备对今后应对重大活动报道有哪些启示?本刊这一期将从新的角度,在更深层面上与您一起体会、感悟。  相似文献   

5.
离奥运只有一百余天,怎样报道好奥运?当前的奥运会前报道还存在哪些问题?在报道重点和报道领域上还可做哪些拓展?两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体育界的政协委员。着眼参赛目标力求客观实际提到奥运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崔大林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从已经确定的四个参赛目标谈起。崔大林说,中国参赛有四个目的:一  相似文献   

6.
《新闻与写作》2008,(9):17-18
北京奥运前后.我们常常存电视上看到.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小节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各个和奥运有关的地方做着相关报道.尤其是她身兼制片人、主编、主持人的身份制作的系列节目《小节探营》更成了所有关心奥运的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不到10分钟的社目背后.王小节和她的团队顶住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并最终借着奥运的契机完成了中国电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大手笔制作。  相似文献   

7.
林萧 《中国广播》2008,(11):8-9
北京奥运会留下了大量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遗产:对于地方广播记者而言,无论火炬传递也好,赴京报道奥运盛会也好,在中央台全国奥运广播联盟报道中心转播和报道赛事,确实有许多值得回味和总结的东西:尤其是在记者捕捉新闻,  相似文献   

8.
《传媒》2008,(9):22-23
奥运赛场,记者的战场。借助媒体的“眼睛”,赛场上的细微变化都逃脱不了人们的视线,而奥运记者的艰辛却鲜为人知。本届奥运会。参加的运动员达10000多人。而记者方面,除21600名注册记者外,非注册记者人数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4100人猛增到20000名,几乎是4个记者追1个运动员!奥运媒体大战之激烈,从这些数字中就可见分晓。  相似文献   

9.
记者:从1978年起.您已连续参加了洛杉矶,汉城等六届奥运会和历届亚运会的报道工作.对于大型体育比赛的新闻报道.您一定积累了许多的经验体会.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在体育比赛报道的时效性上.我们新华社是怎样做到第一时间发布的?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您是怎样预测到许海峰的第一块金牌的?  相似文献   

10.
齐鲁晚报的奥运报道,以空前的快速度、大容量、全方位和较高水平,在齐鲁大地引起强烈反响,赢得读者赞誉、同行首肯、领导满意,大众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熙玉在庆功会上兴奋地说:“这一仗打得真漂亮。”作为齐鲁晚报赴亚特兰大的前线记者,对此次奥运报道获圆满成功,感慨颇多。正确决策争取名额作为一名专业运动员出身的体育记者,采访奥运会是我多年的渴望。但我总  相似文献   

11.
巨克梅 《新闻前哨》2008,(12):51-52
奥运新闻大战冲击着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新闻传播的深刻变革。在这场新闻比拼中,《三峡日报》策划实施的“市民记者写奥运”通过借助社会力量,以其独特的视角、独特的风格、独特的运作模式在北京奥运会报道中胜出.成为奥运之年新闻界的一道靓丽风景。  相似文献   

12.
这次悉尼奥运会,《北京青年报》依然只有一张记者证可以进入奥运会场所采访,但实际上,我们前后派出了13位记者去悉尼参与了奥运会的报道。在操作上,前后联动、奥运前线、奥运解读和奥运资料及北京申奥几大版块和特色报道把多年来报道大型体育赛事和活动的优势与特点又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新华社派出了规模空前的报道团队,总人数超过400人,分布在七个奥运城市,如何确保报道指令的及时准确下达是奥运报道成败的关键。新华社奥运报道指挥系统正是为此而设,它承担了奥运赛事报道的指挥、协调、人员调度、命令下达的任务,成为奥运报道的有力技术支撑,实现了第一次在奥运会主新闻中心MPC和后方报道中心搭建电视会议系统,第一次为前方编辑记者提供了即时通讯交流平台,第一次实现了内网网络与手机短信系统的互通,创下了新华社奥运报道史上的多个第一次。  相似文献   

14.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 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闻副主编艾国永等4位体育新闻工作者,为读者奉献《赛后5分钟,必须签版之“秘诀”》、《奥运报道如何借力志愿者》、《非奥组委认证记者如何创造采访机会》、《如何提高大赛的报道效率和走近大牌运动员》等四篇经验之谈。文章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生动可读,希望能对同行报道奥运赛事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 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闻副主编艾国永等4位体育新闻工作者,为读者奉献《赛后5分钟,必须签版之“秘诀”》、《奥运报道如何借力志愿者》、《非奥组委认证记者如何创造采访机会》、《如何提高大赛的报道效率和走近大牌运动员》等四篇经验之谈。文章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生动可读,希望能对同行报道奥运赛事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王谨 《青年记者》2007,(22):20-20
近日,本刊记者通过论坛、QQ、MSN等向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就他们希望看到什么样的奥运报道进行了开放式调查,他们的回复如下:◇幕后的新闻和综述,以及深入报道◇体育对普通人健康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李谦 《中国广播》2008,(10):81-82
97天,奥运火炬在祖国的106个城市进行了传递,全国140家电台的记者共同携手,在联盟的平台上完成了中国广播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记者联动报道。  相似文献   

18.
这一次,“更高、更快、更强”不仅仅是奥林匹克健儿的目标,也成为几千名采访奥运记者的追求。路透社9月15日播发的《朝韩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共同入场》一文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何谓奥运报道的“更高”。 在这场世纪末体育盛会的开幕式上,给人印象最深的恐怕不仅仅是澳大利亚浓厚的文化风情,朝韩运动员共擎一面旗帜入场、波斯尼亚与黑山共和国选手也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将使世界聚焦中国。目前,新闻媒体的奥运报道在进行怎样的冲刺准备?指定报道这一重大赛事的奥运记者在就位前正在做哪些训练和培养?一个国际性重大报道对个人素质提升和事业发展意味着什么?  相似文献   

20.
2004年雅典奥运会报道对国内媒体是次大考,更是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一次预演。从本次国内媒体雅典报道的成效上看,提升媒体奥运报道的关键,在于提高媒体的专业性报道质量,而聘用昔日奥运冠军做记者或主持人的方法,则是提高奥运报道质量的一种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