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千米和吨的认识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尺度时用的单位 ,通过直观和操作建立 1毫米的长度观念。首先引导学生用尺量一下数学书长多少 ,宽多少 ?学生汇报时只知道比××厘米多 ,比××厘米少 ,从而引出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例 1是观察尺子 ,除了厘米外 ,还有什么 ?引出 1毫米后 ,让学生数一数每 1厘米中有多少 1毫米 ,得出 1厘米 =10毫米。 1毫米多长 ?让学生量一下一分硬币的厚度 ,他们能清楚地看到一分硬币厚度是 1毫米。然后让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夹住一分硬币 ,把硬币抽出 ,看到两手指间的空隙 ,就是毫米长…  相似文献   

2.
巧记‘进率’一例秦皇岛石塘路小学刘志敏我在讲长度单位的进率时,根据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讲率羊案,让学生利用拇指与其它各手指的距离来记忆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效果较好。基本方法是:眼看左手心;用拇指代表公里;食指代表米;中指代表分米;无名指代表厘米...  相似文献   

3.
孩子患了眼疾,如结膜炎、沙眼等,眼部用药是主要的治疗途径。而用药方法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疗效。 正确的用药方法是让孩子取坐位,头向后仰,眼睛向上看。大人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撑开上下眼睑,暴露出下穹窿结膜,右手持滴眼液,滴1~2滴药水于结膜下穹窿部。随即用右手轻轻提起上眼睑,使药液存留于结膜囊内,并立即指压两眼内眦角下方的泪囊区。然后让孩子轻轻微  相似文献   

4.
谢革 《教育导刊》2006,(5):49-49
老鹰小花猫玩法: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拇指互相勾住,两手的其余四指均伸直。摆动动两手的四指,就像老鹰正在飞翔一样了。玩法:在左手的手腕上用丝带扎一个蝴蝶结,拇指、中指和无名指向手心握紧并捏住三根尼龙线;食指和小指的关节弯曲伸直;右手在左手的后面,食指跷起。手上下、左右地摆动,活像小猫捉老鼠。玩法:左手的拇指向下,食指和中指往上跷,无名指弯曲,手腕向上凸。手向前、向上或向下活动,表现了活泼可爱的小兔。鸭子奔跑的兔子玩法:左手的拇指和食指相捏,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伸直,小指和中指、无名指分开伸直;手腕向前弯曲,右手五指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P60~61。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抽象,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  相似文献   

6.
刘宗敏 《教育文汇》2014,(21):47-47
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看书本的插图,认识纸币、硬币上的数字,使学生们能认识到钱币,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让学生在自己书本的插图中找出和屏幕上一样的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并告诉学生“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硬币上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分。  相似文献   

7.
正一、利用插图,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这一课时,我首先叫学生看书本的插图,认识纸币、硬币上的数字,使学生们能认识到钱币,从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出1分、2分、5分的硬币各一枚,让学生在自己书本的插图中找出和屏幕上一样的1分、2分、5分的硬币,让学生看一看,读一读,并告诉学生"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硬币上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分。接着采取同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幼儿手指操     
儿童第一次伸出自己的小手,代表自我要努力进入这个世界之中。———著名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一、二、三、四、五,左手摊开手掌,右手握拳伸出食指,用食指去点左手的拇指 食指 中指无名指 小指指尖。(十五)一、二、三、四、五,五、四、三、二、一,我们围圈点虫虫,点到中指小虫虫。(本节操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让幼儿认识各只手指的名称,最后一句要求小朋友听教师的口令,当教师说“点到中指小虫虫”时,幼儿就要最后点到中指上。教师的口令要变化,尽量让幼儿点到各个手指上。本节操可用右手点左手手指,也可用左手点右手手指,训练幼儿左右手的灵活…  相似文献   

9.
⒈怎样滴眼药水?滴眼药水是治疗眼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无论是结膜病、角膜病、虹膜睫状体炎等眼病的治疗,还是验光配镜,都需要滴眼药水。滴药方法:①家长洗净双手;②孩子仰卧或坐,坐时头向后仰,眼睛往头顶方向看;③家长可用左手拇指与食指轻轻分开孩子的上下眼睑,也可用左手拇指轻拉孩子的下眼睑,同时用右手滴眼药水1滴,轻轻关闭孩子的眼睑;④滴完眼药水后,让孩子闭眼2~3分钟,使眼药水与眼部组织充分接触。注意事项:①每日滴眼药水的次数要遵医嘱;②为防止某些眼药水经泪管进入孩子的鼻咽部,滴药后要压迫内眦泪囊部5分钟;③眼药水的瓶口距孩…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教材简析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观察…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科书(人教版)第五册第60~61页. 教材简析 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米"的基础上进行的,后面学生还要学习"长度单位换算",因此,这部分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可观性.它不像有的数学概念那样很抽象,而且能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具体的长度;二是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随处找到1毫米、1分米的实物,可以用尺画出1毫米、1分米,也可以用1毫米扩展出1厘米、1分米、1米;三是实用性.生活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12.
1.巧记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伸开左手 ,掌心向内 ,五指自然张开(如图1) ,按从左到右排序 ,大拇指代表“千米” ,食指代表“米” ,中指代表“分米” ,无名指代表“厘米” ,小指代表“毫米”。拇指与食指间距较远 ,设定进率为1000 ;其余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的间距较小且较一致 ,故相邻两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设定为10。据此 ,还可看出 :这四指中相隔一个指头(一个单位)的进率为100 ,相隔两个指头(两个单位)的进率为1000 ,等等。2 巧记常用的重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伸开左手 ,掌心向内 ,屈中指和无名指 ,其余三指自然分开 ,成等距离…  相似文献   

13.
漂浮的硬币     
实验准备:一个小盆、若干硬币、一瓶清水、一张纸巾、一块肥皂 实验过程: 1.将准备好的清水倒进小盆; 2.拿一枚硬币,轻轻扔进盆里,你会发现,硬币迅速沉入盆底; 3.再拿一枚硬币,用食指托住硬币,慢慢地把指头没入水中,使硬币平落于水面,观察硬币.(此过程操作要求较高,这里也可借用纸巾:把硬币放在单层纸巾上,捏着纸巾两边,轻轻放在水面,纸巾吸足了水,慢慢下沉,此时观察硬币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单位的换算”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67—68页例3,练习下十七的第3、4题.教学目的:1.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毫米、分米的认识,使学生理解和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2.会进行长度单位厘米、分米、毫米间的简单换算.教学过程:一、预习.1.提问: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师:米和分米是相邻的长度单位,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也是相邻的长度单位,你们想一想每相邻的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2.让学生用手势表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教师注意检查学生表示的是否准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15.
“毫米、分米的认识”这一小节,教材共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通过让学生估计、测量讨论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告诉学生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遇到测量要求比较精确时,要用“毫米”作单位;让学生观察直尺认识毫米的长度,通过数一数1米有多少毫米来使学生掌握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关系,通过“做一做”的练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教学中,用简易、实用的教具实验,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验能力。在力学、电磁学和光学中用硬币可以做以下实验:11水的表面张力111吸引取一只脸盆,盛满清水。用手指拿着一枚硬币(壹角、伍分或贰分币都行),水平地轻轻放入水面,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硬币应是干燥的,水是平静的,动作轻轻的)。如有困难,可用以下方法之一:(1)在硬币上抹点蜡或抹一点肥皂;(2)先将硬币放在吸水纸上,再把纸平放到水面上,然后戳掉薄纸;(3)做一个小铁圈,把硬币托放在上面,然后放入水中,小心翼翼地移去铁圈。用同样方法再放入两枚硬币。然后用手指轻轻拨动,或者用嘴轻轻…  相似文献   

17.
1.找一找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师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 ,要用长度单位来量 ,量比较短的物体 ,可以用“厘米”做单位。今天 ,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评析]课堂教学开门见山 ,一句导言概括出本节的学习内容 ,并让学生知道厘米的用途 ,渗透了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师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生用尺 ,找出多长是1厘米?生 :自己在尺上找出一厘米长。还可以同座互相说 ,小组交流说。师 :谁能指出尺子上的1厘米 ,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生 :拿尺子 ,指出1厘米的长度。生 :一厘米有这样长 ,(用拇指、食指比画着 ,留一道缝。)生…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2.认识重量单位吨。3.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毫米、分米、千米。毫米是用来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时用的单位,教材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起1毫米的长度概念。分米虽然不是常用的计量单位,但对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和建立升的概念是有用的,因此教材对分米也作了介绍。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千米这…  相似文献   

19.
快乐的小手指游戏目的:让宝宝知道每只手的五根手指的名称。游戏玩法:宝宝和妈妈面对面坐好。妈妈先让他伸出一只手的拇指,告诉他:“这是拇指。”然后,妈妈再教他认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接下来,妈妈说儿歌和他一起做游戏。妈妈每说一句儿歌,宝宝都要和妈妈一起用双手做出相应的动作。附儿歌及相应的动作:拇指是爸爸,爸爸开车嘀嘀嘀。(双手都伸出拇指,做手握方向盘开汽车的动作)食指是妈妈,妈妈洗衣嚓嚓嚓。(双手都伸出拇指和食指,然后双手来回地一上一下做洗衣服的动作)中指是哥哥,哥哥拍球嘭嘭嘭。(双手都伸出拇指、食指和中指,然…  相似文献   

20.
漫话数“1”     
“1”有两个意义。一个意义是指标准单位“1”。“1”后而附一种量,就成了一个标准计量单位。1米、1平方米、1斤、1分、1小时、1度(电)等,都是标准计量单位。这些单位,有的能直观地看到,如1米、1斤等。我们应该尽量采用直观教学,使学生对这些单位的含义有个“实感”。有的比较抽象,如1小时、1度(电)等,要启发学生认真思索,加强想象,从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去理解。一个标准单位,应要求学生对它有个大体上的认识。比如,1分,作为时间单位,大约为健康人脉搏跳动七、八十下的时间,作为货币单位,是一个最小硬币的价值;作为地积单位,为6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