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作内固定的效果及其优缺点.方法:25例患者共43处下颌骨骨折均行接骨板内固定.结果:25例患者术后创口均无感染,为I期愈合.20例咬合关系到位,5例咬合关系不理想,术后张口度在35mm以上者22例.X线复查:未见骨愈合不良.结论:下颌骨骨折应用接骨板坚固内固定效果可靠,避免了颌间结扎;对颞下颌关节功能影响小;较传统的下颌骨骨折颌间结扎固定及钢丝栓扎固定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钛板坚强内固定与颌间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87例下颌骨骨折患随机分为二组。一组采用上下颌牙弓夹板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术(39例).另一组采用钛板内固定加颌间弹性牵引术(48例)。治疗后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两组术后在感染发生率、骨愈合方面疗效基本相同。在咬合关系、张口度的恢复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疗效满意,在咬合关系及张口度恢复方面优于颌间固定术。  相似文献   

3.
作者对10例下颌骨骨折复位后行单颌固定及颌间固定进行了4月—2年的随访观察,讨论了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及治疗,认为单颌固定及颌间固定对减少咀嚼系统的损伤和恢复口腔功能有更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固定矫治方法矫治上前牙缺失伴前牙反[牙合]后再修复缺失牙的疗效。方法15例患者均用固定矫治方法解除前牙反[牙合]后再行固定义齿修复缺失的前牙。结果矫治后均取得正常的咬合关系和正常的缺牙修复,平均修复一年,未见反[牙合]复发和修复牙的异常。结论用固定矫治方法解除前牙缺失后的反袷再行义齿修复,保证了缺牙修复功能和美观效果,是保证缺牙区良好咬合关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儿童矫正牙时,因牙列拥挤,造成上下颌左右尖牙移位,要将移位的上下颌左右尖牙复位时,但无间隙,就将减数牙拔除后,矫正牙列恢复其正常的颌关系。常拔除上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拔牙时上下颌左右第一前磨牙与近远中邻牙拥挤,无间隙,易造成邻牙损伤或松动,我科自1996年来采用高速牙钻扩大间隙拔除减数牙45例95颗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随着牙体治疗范围的扩大 ,术后引起牙冠劈裂的情况越来越多 ,对此少有可靠的修复方法 ,笔者采用结扎丝固定加光固化充填的方法治疗 10 6例 ,效果满意 ,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 10 6例均为磨牙 ,其中上颌第一磨牙 6 4例 ,下颌第一磨牙 2 3例 ,上颌第二磨牙 10例 ,下颌第二磨牙 9例。1.2 病例的选择 牙髓治疗后无根尖病变且劈裂隙于根分歧以上者为本法适应证。1.3 操作方法1.3.1 用结扎丝于患牙牙颈部做简单结扎 ,等治疗完成后拆除以防操作中劈裂片脱落。1.3.2 将原充填物去除至便于结扎丝穿通结扎为度。1.3.3 打孔 用细裂钻于…  相似文献   

7.
总结临床使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拔牙病例的疗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年轻恒牙(牙合)安氏Ⅱ'错采用拔除4)/(4 4)/(4进行直丝技术矫治.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13.4岁,平均矫治时间24.5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面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为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尖牙成Ⅰ类关系.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显示ANB角由平均5.5°±2.1°改正为3.1°±1.3°,代表面部软组织侧面外形的Z角由60.5°±5.6°改变为77°±5.8°,代表上下颌矢状关系的AO-BO距离由(6.5±2.3)mm改为(3.1±1.1)mm.结论直丝弓技术矫治Ⅱ'错(牙合),临床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儿童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3岁以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聪位手法复位固定后并发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 例(28髋)患者,采用手法按摩、牵引、复位固定并内服生脉成骨片(主要成份为木豆叶)的综合疗法治疗,疗程为9月,随访1-7 年  相似文献   

9.
总结临床使用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错(牙合)拔牙病例的疗效,操作要领和注意事项.方法对25例年轻恒牙(牙合)安氏Ⅱ'错采用拔除4)/(4 4)/(4进行直丝技术矫治.结果25例患者平均年龄13.4岁,平均矫治时间24.5个月,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面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为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尖牙成Ⅰ类关系.矫治前后头影测量显示ANB角由平均5.5°±2.1°改正为3.1°±1.3°,代表面部软组织侧面外形的Z角由60.5°±5.6°改变为77°±5.8°,代表上下颌矢状关系的AO-BO距离由(6.5±2.3)mm改为(3.1±1.1)mm.结论直丝弓技术矫治Ⅱ'错(牙合),临床效果良好,椅旁操作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错颌畸形不仅严重防碍患者牙颌系统的正常功能,而且影响患者的外貌及美观。我们采用截冠再接术的方法对185例(306颗牙)无条件正畸的患者进行矫治,较好地解决了患者的功能及美观,均收到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固定矫治器是正畸矫治器中的一个主要类型,这类矫治器是粘着或结扎而固定在牙上的。它具有固位良好,支持充分[1],异物感小,操作时出血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易于配合。牙受到外力作用而脱离牙槽窝为牙脱位;完全离体的牙为全脱位[2]。牙齿完全脱位后行牙再植术。传统常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验喙突移位术治疗肩锁关节完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喙突远端1/3斜行截断连同肱二头肌短头与喙肱肌联合腱一同移位至锁骨中外1/3交界处并用螺丝钉与之固定,以达到复位并固定脱位之肩锁关节。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0个月~5年,平均35个月,按Lazzcano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5例。有8例术后一年取钉,观察一年脱位无复发。结论:此方法虽然在临床操作上有一定危险性,但只要操作仔细危险是可以避免的,而且临床疗效观察满意,因此对肩锁关节全脱位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第三磨牙乃至第二磨牙阻生的情况增多,临床采用固定矫正器配合NiTi推簧,对6名患者出现的8颗水平或前倾阻生的下颌磨牙进行远中向、牙合向移动,引导其竖直并建立正确的咬合关系。最终前倾、水平阻生的下颌磨牙全部竖直,并与对牙合建立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阻生磨牙竖直治疗时间为58个月,平均时间6个月。通过对下颌近中、水平阻生第二、三磨牙的正畸治疗,证实了临床近中、水平阻生的下颌磨牙可以通过正畸治疗保留,并可获到良好的牙合接触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对35例39侧跟骨关节内骨折采用外侧扩大“L”形切口,使用跟骨板内固定,并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35例39侧跟骨关节内骨折按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76.92%.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有重要意义,术中掌握复位和固定的关键点,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和切口无创操作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儿童口腔外伤的类型及诊疗体会。方法:对78例儿童口腔外伤的类型,致伤原因,治疗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78例儿童口腔外伤以牙齿损伤为主,其次为软组织损伤合并颅脑损伤6例,结论:儿童口腔损伤中软组织损伤及时清创缝合,牙体损伤结扎复位固定,注意辨别合并颅脑外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三枚斯氏针闭合经矩穿针微创法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采用下肢牵引复位器复位固定,在放射诊视床上,闭合经矩用三枚斯氏针交叉固定股骨颈骨折.结果:经1—3a的随访,20例患者除2例外均达到骨性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术后20例均达到解剖复位.结论:闭合经矩三枚斯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微创、感染率低、内固定坚强、愈合快等优点,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成人前牙牙周病的正畸治疗疗效。方法 本对21例成人前牙牙周病患,运用固定矫治技术进行治疗。结果 使移位的牙齿复位,前牙覆铪、覆盖关系正常,牙击状况、咬合状况及颜面外貌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成人前牙牙周病经过正畸治疗可以恢复牙列外形,达到美容和恢复咀嚼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牙(牙合)面偏颊或偏舌腭侧1/3至正中1/2完全性纵折磨牙(以下简称完全性纵折磨牙)的保存治疗。方法:采取裂隙冲洗、清创、牙冠结扎、调(牙合)、牙周牙髓联合治疗、分层充填裂隙及冠缺损处,临时冠修复、过渡至金属全冠或烤瓷全冠修复的综合系列治疗,保存上述类型完全性纵折的磨牙。结果:34例患者的39颗完全性纵折磨牙,成功保存35颗,保留时间最长的达16年。结论:牙(牙合)面偏颊或偏舌腭侧1/3至正中1/2完全性纵折的磨牙是折裂牙中比较严重和特殊的一种类型折裂牙,尤其折裂时间长、髓底穿通合并牙龈瘘管,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经恰当的综合系列治疗和全冠修复后,仍可保存并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肘关节是儿童最常见的损伤部位,在全部儿童骨折患者中,肘部骨折的约占三分之一,但肱骨小头骨骺分离则不常见,其治疗方法亦未见文献报告。近年来我先后发观过两例,一例是肱骨小骨头骨骺向前滑脱,另一例是向后滑脱,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后,均获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研究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微创治疗青壮年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优点。采用透视下闭合复位应用股骨近端空心钉锁定板内固定治疗41例青壮年股骨颈基底部GardenⅠ~Ⅲ型骨折或股骨转子间EvansⅠ~Ⅱ型骨折。观察术后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股骨头坏死情况。结果显示,41例患者骨折愈合率为100%,无髋内翻及内固定失败;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0%(Harris评分标准);股骨头坏死率7.3%。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