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边塞题材入诗,古已有之.边塞诗的创作形成风尚,达到顶峰,则在盛唐.而盛唐边塞诗人中尤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二人在诗歌创作与风格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和各自独有的艺术个性特征.高、岑诗歌的比较研究,对了解盛唐边塞诗概貌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史上,常有这样的现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内,不同的诗人对同一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写出了题材相近、主题相似的诗歌,盛唐的边塞诗派便是伴随着开元时期的开明政治,国势强盛和扩边政策导致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而形成的。由于边塞战争的频繁,盛唐的边塞生活成为诗人所歌咏的题材和主题。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的卓越代表,诗史上以“高岑”并称,他们的边塞诗从各方面深入地表现边塞生活,以豪迈雄壮的风格著称。  相似文献   

4.
盛唐边塞诗是盛唐诗坛独具特色和价值的一颗明珠。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向我们展示了无比雄奇壮丽的边塞风光和多采多姿的民俗风情,也不仅在于反映了边塞生活中的一些深刻的矛盾。盛唐边塞诗的价值更在于它堪为盛唐之音的典型代表。本就此略述浅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正有那么一批诗人,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是"边塞诗人",他们写的诗歌叫"边塞诗"。边塞即指边疆,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唐初四方战事不断,一部分仕途失意的文人,把立功边塞当作求取功名的新出路。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在边塞生活过,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边塞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题材,它所表现的深刻的思想、丰富的想象,成为唐诗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  相似文献   

6.
高适、岑参与盛唐边塞诗的人性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作家的盛唐边塞诗是产生于特定历史时期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现象,是"盛唐气象"的重要表征。盛唐边塞诗这种文化现象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突出体现为人性的张扬。盛唐边塞诗的意义可归总为三个方面,即边塞情怀、边塞风物和边塞战事。边塞情怀的核心是功业情怀。功业情怀具有两面性。边塞风物的特点是雄奇壮伟。高、岑的战争诗并非纪实,他们的战争观可概括为胜概和非战。  相似文献   

7.
试论中唐边塞诗风的审美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唐以高适、岑参为代表,中唐以李益为中心,分别形成了边塞诗的两次创作高峰,同一边塞题材,前后两期风格却是大不一样。三方面因素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审美嬗变:一是社会和时代的差异奠定了嬗变的基础,二是意志和情感的薄弱决定了嬗变的根本,三是艺术和创意的选择开拓了嬗变的格局。可见从盛唐边塞诗的“功业张扬”一转而为中唐边塞诗的“感伤迷茫”,它们之间的转换是必然的。同时,建立在二者比较的基础上,中唐边塞诗一发现出深层的悠久的审美魅力,这种魅力是盛唐边塞诗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8.
马婧 《黑河教育》2014,(5):40-40
边塞诗在我国古代源远流长,在经历了萌芽、发展期之后,至盛唐达到顶峰。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中个性十分鲜明的一位,他的边塞诗继承了前人边塞诗悲壮豪迈的风格,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对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予以审美表达,使本已绚烂多姿的盛唐边塞诗更加奇彩斐然、魅力独具。  相似文献   

9.
中国边塞诗源远流长。它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各部落间军事冲突为题材的歌谣;秦汉帝国建立后,边塞诗得到进一步发展;到唐代,边塞诗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盛唐,可谓“高潮中的高潮,巅峰上的巅峰”(黄刚师《边塞诗论稿》)。盛唐取得这种成就的原因多而复杂,尤与当时诗人的创作心态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边塞诗人的心态,对盛唐边塞诗的创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关于唐代边塞诗的讨论,大多集中于盛唐边塞诗派。诚然以高岑为主要作家的盛唐边塞诗,代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是盛唐诗苑中瑰丽夺目的奇葩,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大量的研究,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边塞诗在盛唐时期出现的这一高峰状态,是经历了渊源久远的孕育、初唐的奠基而产生出来的。“高峰”过后,还留下了强大的殿军—中晚唐边塞诗及嗣后的历代边塞诗。所以,整个边塞诗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