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0):27-29
一个妈妈说,孩子上幼儿园已经好几个月了,平时都是保姆接送,下班回家很想跟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情。每当他问:“你在幼儿园学什么了?”他总是说:“没学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吃的什么?”“没吃什么。”“跟妈妈说说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不好玩。”他的回答让妈妈很失望,如果不问他,他从来不主动说幼儿园的事情,他为什么不喜欢说幼儿园的事情?怎样才能让他乐意跟家长交流幼儿园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大刘是一位事业成功的男士,谈到和孩子吃饭的问题,他给我讲了自己的切身体会。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年了,我们几乎没在家吃过饭。我和我妻子都常常在外头应酬客户,闹到夜里十一二点才回家。我们有个儿子,从小就在外面餐厅吃饭,中午在学校吃校园餐,晚上自己上饭馆。我们给他不少零花钱,让他别亏待自己,上干净的好一点的餐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儿子是个老实孩子,不像一般男孩那样疯,他吃完饭就回家做作业。晚上我们不回来他自己就先睡了。我们一直很放心。这样的日子过了好几年,我和我妻子都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可是,突然有一天,…  相似文献   

3.
有些家长平时喜欢数落孩子,而且还随便给孩子下结论。比如,孩子考试得了个不理想的分数,家长一急就信口开河:“你就是笨,连这样的题目都做错。”又比如,孩子做家务,不小心把碗打破了,家长一心疼就喋喋不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说将来你还能做什么大事?我看是没希望了。”其实,考不好与头脑笨不见得有必然联系,因摔破碗而认定其将来成不了大事压根儿就是小题大做。家长这样做,嘴上是痛快了,但因此有可能给孩子带来十分消极的后果。一个人被别人下某种结论,就像商品被贴上了某种标签。当孩子被贴上标签时,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  相似文献   

4.
睿齐 《教育导刊》2006,(8):51-51
你真正爱孩子吗?那就请你千万不要犯以下十点错误。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归我。2.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孩子对他人破口大骂、粗言秽语,他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让他辛苦干活挣钱,也不教他节省,他将来能和父母一样勤劳和吃苦耐劳吗?5.当他和邻居、同伴或陌生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  相似文献   

5.
什么情况下孩子可以自由飞扬,什么情况下孩子需要规则有度,是做家长的一门艺术。难题举例目前有两类家长比较崇尚培养孩子的自由创新精神,而忽视规则意识的培养。一类是商界成功人士。许先生说自己小时候就很调皮,喜欢逃课,老师家长都拿他没办法,但结果他很成功,把一个企业管理得有条不紊,业务发展得很好。现在自己的儿子上小学三年级,老师总反映他不写作业,恶作剧特别多。许先生则说那些作业太简单,聪明的儿子不用花很多心思就能学好。至于恶作剧,主要是老师讲得没兴趣造成的。关键是许先生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他说:“在一个社会,规规矩矩的…  相似文献   

6.
小铁从小一直很瘦,好像吃什么都不长肉.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病,就很随便地问他喜欢吃什么东西不喜欢吃什么东西,小孩子哪里知道这是医生在"诱敌深入"呢?那时,他还没有上学,以为是幼儿园的阿姨在逗他玩呢,马上回答他最不爱吃的是鸡蛋.这一点没有错,鸡蛋是他的深仇大恨,每次吃鸡蛋跟吃药一样的难.真是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孩子挺爱吃鸡蛋,一到他的嘴里死说活说就是咽不下去.  相似文献   

7.
有些做父母的一辈子为孩子操心,到头来却“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无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说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原因: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就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以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事皆备于我。2当他口出狂言时,尽管讥笑他。这样,他的词汇就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会把人气死。3避免批评孩子,免得孩子觉得内疚。这样,将来他出去偷东西,或者因为其他犯罪而被逮捕的时候,就会感到全世界都与他作对,他反倒成了受害者。4把他随手乱丢的东西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长大后…  相似文献   

8.
写字潦草不仅是一个习惯的问题,同时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如果父母对此不及时加以纠正,孩子将来就可能形成做什么事都不认真的不良习惯。那么,该如何指导孩子将字写工整呢?以下几点做法不妨一试:(1)让孩子喜欢写字孩子的字迹潦草,很大程度上在于孩子不喜欢写字,孩子之所以不喜欢写字,一部分是因为生理发育未成熟,以致眼手协调不良。如有可能,不妨和孩子多玩“沙地写字”、“海滩作画”的游戏,让孩子在广阔的沙地中,快乐地写下他刚刚学会的“国”字或其他的什么带框框的字,这可比在笔记本上,一笔一画勾勒要有成效。因为孩子多半不喜欢字有框…  相似文献   

9.
小铁从小一直很瘦,好像吃什么都不长肉。带他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没什么病,就很随便地问他喜欢吃什么东西不喜欢吃什么东西,小孩子哪里知道这是医生在“诱敌深入”呢?那时,他还没有上学,以为是幼儿园的阿姨在逗他玩呢,马上回答他最不爱吃的是鸡蛋。这一点没有错,鸡蛋是他的深仇大恨,每次吃鸡蛋跟吃药一样的难。真是不知道为什么别的孩子挺爱吃鸡蛋,一到他的嘴里死说活说就是咽不下去。医生最后对我和他妈妈说,这孩子吃饭挑食影响发育,要给他加强点儿营养,鸡蛋还得想办法让他吃。然后,医生转过身来对他又重复说:“鸡蛋还是要坚持吃,不吃你没有…  相似文献   

10.
教育问与答     
正Q小小"电视迷"我家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特别喜欢看电视,动画片、音乐、童话剧,什么都喜欢。我怕长期这样会让他眼睛近视,如果我把电视强制关掉,他就会趴在地上耍赖。请问有什么办法让孩子不再那么迷电视呢?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我们有许多家长在一起讨论了一个类似的问题:我的孩子不爱学习,做作业特别马虎,不是少题就是丢字落字,这是怎么回事?应该怎么办呢?有的家长问:孩子平时对什么感兴趣?爱干些什么呢?一个家长说,我的孩子爱看童话,一看看几个钟头,吃饭都不情愿,童话中无论什么细节孩子都清楚,甚至能背下来;另一个家长说孩子爱做飞机模型,各种各样型号的飞机都清楚,俨然是个飞机情报专家。还有一些家长说:孩子喜欢玩玩具,总是将玩具拆下来又装上去,不厌其烦的没完没了,真是没办法。听了这些回答,我就对他们说:这些孩子没有问题。他对感兴趣的东西就能专…  相似文献   

12.
闫荣霞 《家教指南》2007,(12):42-43
朋友一家来做客。我们几个人话题三转两转就转到孩子身上,这一聊,我才发现朋友竟是不得了的“婆婆嘴”。 问题一: 当时,朋友一边爱怜地抚摩她孩子的脑瓜,一边问我:“你想好将来让孩子上什么大学了没?”我吓了一跳:“我孩子才12岁,现在就想着让她考什么大学?”  相似文献   

13.
元。孩子有孩子的未来,将来他做什么还要看他自己喜欢什么,咱们不能勉强他。我看他画的那些小人儿就挺有灵气的,将来也许他能搞艺术……”父亲的气总算止住了,这时候,母亲又将刘墉拉过来,柔声说道:“孩子,以后只要你尽力了爸爸妈妈就不会怪你。但是,你要记住一点,不可以再作弊来欺骗我们。你能做到吗?”刘墉使劲地点了点头。不经意间,母亲那句“将来也许他能搞艺术”的话在刘墉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的世界开始变得清晰,他有了自己的理想,有了学习的动力。从此以后,刘墉开始认真听讲,虽然他的数学成绩依然不好,但他再也没有在考试中作弊,他…  相似文献   

14.
《少年儿童研究》2007,(7):102-102
问:我的孩子7岁,马上就要上小学了。他一直都很听话,但是最近我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一看到新的玩具,他就要。如果不满足他,他也不管是什么场合,就开始又哭又闹,非常难看。我没办法了就只能满足他。我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5.
爱好与能力     
猫喜欢吃鱼,猫不会在水中游泳;鱼喜欢吃蚯蚓,而鱼不能上岸行走。人生本身就有缺憾,不是喜欢做什么,就能够做什么。爱好和能力有时就如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或不可同时得到满足。一个人喜欢看足球比赛,但他不一定就会踢足球;一个人喜欢将来当领导,指导别人做事,但他不一定有能力当领导。如若世人都能如愿,那人生也就缺少了冒险和惊喜。  相似文献   

16.
问题:小奇刚上小学,兴趣特别广泛,今天要练书法,学不了几天,看到别的孩子弹琴,他又要去弹琴。琴买来了,还没被他摸热,他又要去学画画。见什么爱什么,但都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真让人拿他没办法。分析:孩子有爱好,对每种新事物都有兴趣,都想去尝试一下是件好事,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如何让这种兴趣与爱好持久下去,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那么,怎样让孩子的爱好与兴趣不见异思迁,能保持长久呢?这就需要我们家长动一番脑筋了。妙招: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的妈妈到一位音乐老师家去做客,恰巧音乐老师正在…  相似文献   

17.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短处     
从小,什么捉迷藏、过家家之类的游戏,她都不喜欢玩,唯独,对乒乓球情有独钟、如痴如醉。人们都说,这孩子爱好太与众不同,有点疯。 四岁半,她就天不怕、地不怕地站到了墨绿色的球台前,与大人厮杀。那时,她人还没球台高,脚下还需要垫上一块木板。人们常笑话她,这孩子真的不知天高地厚。  相似文献   

19.
梁勇 《家教世界》2008,(10):46-47
他出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一个贫穷的外来移民家庭。从小他是个腼腆内向的孩子,和他一样大的孩子都不喜欢和他在一起,因为他什么也不会。  相似文献   

20.
南美英 《家长》2008,(4):8-10
孩子不看书,怎么才能让他喜欢看书呢?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读些书,但大部分人在这方面付出的努力都不足。他们连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书、讨厌什么书都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