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立寒秋,可以观赏自然的风景;独立寒秋,可以打开自己的心胸;独立寒秋,可以锻炼顽强的意志;独立寒秋,可以感受民生疾苦……“寒秋”,不仅仅指一种自然季候,更指一种艰难的生活和人生处境,它们或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或是生理、心理层面的,或是情感、精神层面的。在“寒秋”中“独立”,  相似文献   

2.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情实感,内容也会变得更充实。因此,一定要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接轨。作为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  相似文献   

3.
文艺理论认为:文学来源于生活。学生的作文虽然不同于文学创作.但它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也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说.作文的内容就是生活的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了解、观察、感悟生活.  相似文献   

4.
一位哲人说得好:“人类的伟大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己。”节能减排,不仅要从生产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国际合作层面人手,还要从生活层面、消费层面、日常陋习的改变和饮食习惯的克制上人手,这做起来并不难,但理解起来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5.
昆虫已经成为先秦时期人们一种更为自觉的食物来源,丰富着人们的饮食生活。在社会生活层面上,先秦时期人们对于有些进入自己生活的昆虫采取一定的办法进行驱除。在政治层面上,有些害虫成了国家灾难或者政治罪过的象征。在农业生活层面上,先民们对于昆虫的生态习性有非常细致的观察,对昆虫活动影响农耕或有危害国家农业安全的现象有深刻的认识。桑蚕业的产生也是昆虫与农业生活的重要表现。在精神生活层面上,有些昆虫愉悦着人们的听觉和视觉,但是有些昆虫给人们带来烦恼,常被用来特指某些社会事象。不仅如此,有些昆虫被用作丰富的汉字表达,被用作生育文化的代称,被比作人生的短暂,成为崇拜对象,用来进行某种预测,以及用作文学性描述等,这些都是昆虫与人们精神生活发生关系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生态类作文最基本的特征就在于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上的生灵万物间构建一种和谐的精神生态。从这意义上来说,生态类作文关注的是对精神生态的观照和挖掘,即不但要关注自然生态的物质层面,还应该从生命本体的角度关注精神生态。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能指导学生写好生态类作文,不仅可以唤醒他们对美的渴求,而且还可以唤起他们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巨大热情。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贯穿在我们思维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人格模式与审美趣味。人文精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生活的灵魂与生命。学校的人文精神从其性质来说,大致可分为活动层面和精神层面两大类。本文所谈的是关于精神层面的问题。学校精神是整个社会人文精神的一个子系统,良好的学校精神对一所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是指存在和发展呈现融合、协调、圆满的理想状态。它涵括个体和群体,涵括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和谐理想是东方哲学思想的核心.是华夏文明的精粹。2005年.和谐的强音响彻九州。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教育界责任重于泰山。推进教育创新,构建教育和谐,实现教育幸福,是时代赋予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9.
写景作文.是指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描写的一种作文类型。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热爱。  相似文献   

10.
被遗忘的领域:身体与自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体不仅是物理实体,而且处于社会和历史之中,承载着一定的社会关系.现代以来,被视为他人或自然的工具的身体,逐渐成为自我控制和改造的对象.教育领域中,学生的身体处于被自我或他人压制、控制和忽略的地位.身体具有三个层面,即物质层面、美学层面和哲学层面,是自我价值感、力量感、美感、道德感的重要来源.对身体健康发展的束缚,必然以牺牲精神的发展为代价.学校教育必须寻求自我和身体的和谐发展,将身体的"物质-美学-哲学"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促进个人寻求合适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曾经语重心长地指出:“作文教学偏于形式……是一种弊病。偏于形式,自然把作文看成一种特殊的事,跟实际生活并不怎么切合,于是学生自然要叹无内容之苦。”因此,只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才能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可是,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每天与父母至少相处十小时的孩子,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要达到作文教学的“立人”目标就不可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忽略了这点.作文就只成为一种技能技艺。先哲说得好。“文胜质则史”。  相似文献   

13.
《布伯》神话中的布伯与雷王,分别是人类的代表和自然力的象征,因此,神话中布伯与雷王的斗争也就是对人与自然作斗争的历史的曲折反映,其中对布伯智与勇的描绘是对人类智慧与力量的肯定与歌颂。就该神话的意蕴层面看,还隐约可见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所作的深层次的思考:尽管人类的力量和智慧是无穷的,自然是混沌无知的,但是人类却不能恣意戏弄与践踏自然,否则必然会导致来自大自然的可怕报复;只有谋求与自然的妥协与和解,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这一神话体现了古代社会壮族民众的睿智与卓见,表现出一种超前的、可贵的、理性的生态观念。  相似文献   

14.
张斌 《考试周刊》2011,(2):83-84
“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处处是作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涕一笑,自然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们的某种感受,都能成为我们写作的契机和源泉。常言道:一滴水也能反射太阳的光辉。一叶勃发而见春.一叶飘落而知秋。只要善于挖掘生活小事中隐含的道理,领悟自然景物中蕴涵的哲理,采用以小见大的技法.就可以反映深刻的文章主题。  相似文献   

15.
内在的和谐     
和谐如今已成为一个鲜明突出的社会生活主题,而真正达成社会的和谐,一个不可忽视的层面是每个人内心的和谐。我有位走动颇勤的朋友时来我处煮茶小坐,  相似文献   

16.
裁判亮分     
这三篇作文有一个共同点:作者都是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乡村生活对他们自然为“另一种”,但三篇作文却视角不同、取材有别、各具特色。王飞翔的作文可贵之处在于写的是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把镜头对准了赶驴车的小男孩,通过观察描述、简短的对话,表现了农村生活的拮据、艰难。用农村孩子勤劳、坚韧的品格,对比自己优裕的处境,小作者受到深深的教育与震动.这种情感发自肺噼,真挚、深切。李洋的文章没有直接写到乡村的生活感受.但却在“另一种”上巧思妙想,写在都市中的务“农”之乐。作者在公寓的露台上种菜养花,在门前的水池养鱼,突出自己换土、浇水、  相似文献   

17.
施红晖 《时代教育》2007,(9Z):119-119
“儿童生活作文”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教学自始至终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让学生可以轻松愉快、自由地从事习作活动,尽可能地描写真实生活,表达真实思想,抒发真实情感,使作文变成丰富有趣、生动活泼、令人向往、其乐无穷的现实生活。以“儿童生活习作”为根本价值取向的作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尊重和弘扬学生个性的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假如是命题作文,假如题材脱离学生的生活体验,学生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开了头,硬写下去,也写不出好文章来。相反,如果是话题作文,选择的余地大,学生可以选择最贴近自己生活阅历的内容去写,写出来的作文自然流露出了真  相似文献   

19.
和谐是一种关,是一种大美,包括“美政”.亦即政权建设的美一社会和谐的美.是指祥和、美满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反映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诸如互相关心、爱护、团结、友谊.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美。和谐的美,不仪是感性的美,而且是理性的美:是一种参与、融入的美:  相似文献   

20.
今天的话题是“如何营造语文教学的生态环境”。“生态”.指生物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生存、发展的状态:“生态环境”意指生物生存、发展所需的各种外部条件的总和。刚才几位谈到了作为“教育”一支的“语文教育”目前所处的生态环境,这可谓宏观层面的“环境”:还有的谈了作为“课程”一支的“语文学科”的生态环境.这就是中观层面的“环境”了。为此。我想从微观层面上谈谈“语文教学”如何营造有利于主体发展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