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1 毫秒
1.
《学周刊C版》2016,(26):95-96
将生活的热点引入初中作文教学中,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把热点话题引入作文课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觉到作文存在于生活中,是生活的一部分。文章从初中作文的教学内涵和目的入手,从贴近生活,打造绿色作文课堂;引进热点,打造时尚作文课堂;透视内心,打造真心话作文课堂;出亲情牌打造真情告白作文课堂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将生活热点引入初中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曲以它那优美的旋律、精致典雅的歌词,赢得了众多中学生的青睐。倘若能将流行歌曲引入到作文中来,作文势必会形成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线。闲暇之余哼唱一首经典的流行音乐,就会打开尘封已久的回忆,就能"闻歌而情动,情动而辞发",就能让文章插上流行的翅膀,着上时代的色彩,从而使文章顾盼生辉。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流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流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话告诉我们作文应来源于生活。生活化作文就强调学生生活、作文的共同提高。而学校、家庭、社会生活构成了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为此,笔者在生活化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尝试和研究,即设计、引导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然后以此为题材作文,使作文反映生活,深化生活,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叶老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使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生活内容的积累,何来学生作文时真情实感的倾吐。  相似文献   

5.
诗文名句、名人名言和歌词谚语具有精练深刻、脸炙人口的特点。在中考作文中如能恰当引用或化用(仿拟),那定能使文章意蕴丰富,闪出亮色,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2001年中考满分作文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一、画龙点睛,言简意赅。“点睛”时引名句作“一篇之警策”,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新意迭出。安徽省要求以“最需要”为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昼夜不息。因而,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语文课程标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高谈阔论,那只是空中楼阁。怎样使作文写得有血有肉,感动读者呢?教师必须引领学生亲密接触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五彩缤纷的世界、校园、家庭生活、热点话题等,尽情体验“原汁原味”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刘小红 《成才之路》2010,(27):39-40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然而,当前相当一部分中学生的作文抄袭严重、语言贫乏、情感淡漠。追其根源是一些教师走入了应试教育的误区,扭曲了学生对生活的正确认识,使学生脱离生活,缺乏丰富真切的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要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关注生活、记录生活、热爱生活,加强阅读、积极引导等方式使学生积累语言,体察情感,就能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把生活引入作文课堂、把作文寓于生活,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文章的源泉,真情是文章的生命。对于作者来说,总是先有生活,再有作文;先有生活的体验,然后才能有感而发,有为而作。丰富的生活实践、写作的欲望会使学生的作文不再无病呻吟,不再胡编乱造。叶圣陶先生则从更深的层次认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决不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就是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练习用自己的话表达意思。他还强调“:教学生作文,老师先要自己明白为什么作,作文不是为了考试,作文不是为了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作文就是说话,用笔来说话。”把生活引入课堂,让作文走进生…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要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情景、关注生活、记录生活、热爱生活,加强阅读、积极引导等方式使学生积累语言,体察情感,就能突破作文教学的难点.把生活引入作文课堂、把作文寓于生活,这是新时期作文教学的趋势和必然.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会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生活则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学生作文中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是来源于生活,积淀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臬再现生活,描绘生活。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学生习作离不开生活,取材于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 一、观察生活,引入源泉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  相似文献   

14.
张淑梅 《高中生》2013,(18):12-13
写作时巧妙地引用,把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乃至蕴含其中的情感、旋律"嫁接"到作文中,使其成为文章的"亮点",可以使文章深刻鲜活起来。这样的"嫁接"可以引用名言警句、歌词、现代诗歌等,"手术"小,效果好。引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前人的体验、总结,精辟并蕴含深刻的哲理,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作文中巧引名言  相似文献   

15.
有的同学说作文材料难找,其实歌词源于生活,有许多包含了丰富的人生经历,通过巧妙地构思与加工后,有深刻的内涵。其代表性和概括性甚至不亚于名人名言,用于作文可以增强感染力、说服力,效果很好。歌词内容角度多样,比如:  相似文献   

16.
张彩娟 《考试周刊》2012,(83):53-53
叶圣陶曾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淌不歇。"诚然,文章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人生活积累的再现。生活则是作文不竭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情感等构成文章的一切材料,都来源于生活,积累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描绘生活,再现生活。因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与生活对话,  相似文献   

17.
傅含冬 《生活教育》2013,(1):100-101
作文教学生活化,即在作文教学中,让作文教学的内容从学校、家庭向社会、自然延伸,要写生活内容,反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让生活走进作文教学的课堂,让作文教学充满时代的气息和活力。也就是说作文教学要面对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努力寻求作文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作文走近学生生活,为作文教学注入时代的“活水”。  相似文献   

18.
“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因此,强化体验对作文教学极为重要,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写作时巧妙地引用,把富有表现力的文字乃至蕴藏在文句中的情感、旋律。"移植"到作文中,成为文章亮点,会使文章深刻、鲜活起来。这样的"移植"可以是引用歌曲、名言警句、现代诗歌、古诗文、广告语等等。下面仅从名言警句和歌词的引用上举例,谈谈在作文中如何妙用"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20.
在近几年来,中考作文中出现“文体不限”的要求,这就给作文的形式创新上留有广阔的空间。大量的满分作文在形式上新颖别致,令人耳目一新,从而提高了作文的质量。如何使作文的形式夺人眼目呢?可以运用下面几种方法。一、题记式题记式指在正文前面加题记。题记可以是名言警句、歌词、诗句、民谣等。有提纲挈领、点明本文的主要内容或主旨的作用。如《那夜,星在笑》一文的题记是“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引用周华健的《朋友》中的歌词,巧妙地贯穿全文,又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主题。二、标题式标题式指在文中巧拟小标题,不仅使文章层次分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