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刘慧霞 《文教资料》2009,(22):26-27
张爱玲通过她笔下所描绘的种种婚姻与爱情的故事,显示了作者实用功利、虚幻偶然和悲观残缺的婚恋观.本文对张爱玲的婚恋观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在作品中成功塑造了众多姿态各异的男性形象。在她的笔下,这些男性都是扭曲和残缺的,他们或是在权威家庭中缺席,或是在家庭和社会中处于去势和弱化状态。张爱玲对传统男性的权威性和主体性地位进行了无情地嘲讽和否定,彻底消解了传统男权的中心地位,反映出张爱玲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的小说为我们描绘了人生的荒凉,写尽了世间的俗事俗物,而她笔下的女性形象又是如此的独特,总有着天使似的面孔,孤傲的性格,却又是软弱的凡人,过着残缺的人生。她们或被金钱桎梏或被抛弃或坠落或是等着一种没有结局的结局,她们不是被摧残扼杀就是摧残扼杀他人,她们是孤傲、软弱、残缺的天使。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坚强     
一个不幸的家庭,却成为了他人竖起大拇指的幸福家庭,并且她们确确实实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其原因就是她们积极乐观、不屈服命运。两个人的家庭,母子二人,如今,母亲八十有余,儿子己近花甲。她们孤儿寡母的残缺家庭,演绎了虽残缺却和谐幸福的家庭生活。  相似文献   

5.
陈染的作品主题在于表现“女性的特殊存在”,表现女性所独有的心理体验,因而其笔触自然走向女性的内心世界.她的笔下的女性形象在现实世界给予女性的偏见、压抑及束缚中表现出内心世界的抗争,而这种抗争是如此苍白、困惑,甚至表现出心理畸形的特征,因而她们的意识是“残缺”的,生活方式也是“残缺”的。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她笔下的母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从她的几部代表作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文章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和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从小成长在特殊的家庭背景下,这对她笔下女性形象的产生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笔下的女性所追求的只是证实自己的存在,抓住一点真实的、最基本的东西,抑或只是想在尘世中得以安身立命之依靠,却最终以演绎一段人生悲剧结尾,体现了在封建家庭和金钱枷锁禁锢下的女性所遭受的身体和灵魂的压迫。本文通过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来分析她笔下的母亲与儿女的关系,并从她的几部代表作中来分析其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9.
你会羡慕一个失去双腿的人吗? 几乎所有人都会回答——不.因为失去双腿,代表着残缺,代表着在别人的异样眼光和可怜中走完这并不顺利的一生. 但是你能想到,双腿残缺,却让一个人激发了更多的潜能,创造了更多的奇迹吗? 先天没有小腿排骨.她的一生就此开始,也就此注定不易.一岁时,小腿截肢,为了使她像正常人一样生活,母亲从小就不让她坐轮椅.  相似文献   

10.
英国杰出的女作家简·奥斯丁,用她短暂的一生完成了六部举世闻名的经典著作.奥斯丁通过女主人公表达了她对性别差异的不满以及她对平等自由的追求.然而,她笔下的女性最终都难以逃脱决定妇女劣等地位的传统社会准则.婚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对于受过良好教育但没有多少嫁妆的女子,除了嫁个有钱人就别无它法度过余生.文章试图通过分析简·奥斯丁的个人经历以及她笔下女性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来揭露当时英国妇女的社会角色.  相似文献   

11.
"报喜不报忧"是一种很坏的作风和态度。它掩盖了事实真相,危害党的事业,成为新闻媒体的一个顽症。在不断深化新闻改革的今天,认真解决报喜不报忧的问题,恢复新闻真实性原则已显得十分重要。因为,有喜有忧是社会的客观事实;报喜报忧,是新闻宣传"三贴近"的客观反映,所以,在新闻宣传中注意掌握报道分寸、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报喜也报忧才能提高我们新闻宣传的公信力,为社会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闻束报其实是主题性报道的一种叙事方式.是编辑将来自各方面彼此独立的新闻,根据新闻主题需要和以构成完整社会画面、彰显一种宏大社会氛围的目的出发,撷取众多新闻中最具新闻价值和传播价值的事实所进行的综合性的新闻叙事.目前,理论界对其研究较少,媒体实践又大多处于随意的状态,深入研究并进行理论梳理,寻求新闻传播规律,用于指导新闻实践,对于改造主流媒体的新闻面相,提高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新闻故事化报道是媒体适应受众心理,挖掘深度报道的重要方式.不断提高新闻故事报道质量,是当今市场经济下,记者适应新闻竞争,挑战发展机遇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所有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性。模糊限制语也是自然语言模糊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使用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的使用频率很高。从模糊理论和新闻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模糊限制语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对模糊限制语正确理解有助于对英语报刊文章所蕴涵的丰富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策划竞争是当前报纸竞争的主要手段,时事新闻策划是报纸策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总编定势”对时事新闻策划的影响,提出总编辑应是时事新闻的总策划,并进一步论述了总编辑怎样当好时事新闻的总策划。  相似文献   

16.
民生新闻的独特魅力在于其"以人为本"的报道视角和报道理念以及"人文关怀"最为显在的社会品格。民生新闻的出现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媒语境嬗变的结果,是电视新闻报道顺应社会政治语境发生重大变革的显现。保持和发扬民生新闻高蹈的社会品格是其健康发展、在新闻样式族群中谋得重要地位的根基。这就势必要求民生新闻报道遵循提升其社会品格的特殊路径。采用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扬"社会主旋律"和用亲民的叙事方式及报道手法是提升民生新闻的两条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现场报道是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重要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社会新闻报道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形式之一。实践证明电视现场报道是改进电视社会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的、主要的手段。现场报道分为完全性现场报道和不完全性现场报道,有着独特的报道特点。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媒体在各种重大灾害性事件的报道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错位现象.为防止灾害性报道中的媒体错位现象,媒体应明确传播职责,更新观念;应针对国情,实现灾害性新闻报道的再定位,从而更好地发挥媒体在报道灾害性事件时缓解各方矛盾、降低社会恐慌以及减少不良效应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急需加强对外报道,向世界传达自己的声音,提高新闻编译的质量在对外交流中也显得日益重要。导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信息传达的质量,是对外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中译英翻译原则,特别是新闻翻译原则的指导下,通过收集中外报刊及相关专著中具有代表性的导语编译实例,归纳出三种新闻导语及其编译方法。并从导语编译的外宣效果出发,对其编译原则进行进一步探讨,最终总结出对外新闻导语编译原则——出发点原则和重要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新闻的真实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和过程。事实的变动是新闻赖以存在的依据。而事实的变动在为我们提供可供报道的新闻素材的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对事变的认识与把握的难度。动态真实的理念是对传统新闻观的纠偏。防范动态性新闻失实的策略是注重交代消息的来源以及获取信息的时间,变静态、结论式的平面报道为动态、过程式的立体报道,新闻的时效性必须服从动态真实性,报道策划要有预见性与应变性,注意截稿时间与新闻细节的交代,实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