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辑佚作为一种学术传统,古今之间有同有异。现代文学的辑佚往往针对的是“集外”文,即作家自己或他人编有作家的单集或全集,但仍有一些文字散佚在“集外”,辑佚就是收集这些集外文。辑佚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文献整理中“发现的技艺”,存在诸多方法,首先是从判定报刊和佚文的性质入手,其次是追踪线索,还可由笔名而发现佚文,也可通过作品的广告去发现佚文。在发现的喜悦之中,更需要对辑佚的学术规范和价值层面进行“二重批判”,质疑、审思辑佚成果。有价值的辑佚学术实践已转化为一些不同的著述形态,如佚文单集、拼合型佚文集、佚文论等,都将有益于现代文学辑佚学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庾蔚之是南北朝时期一位很重要的礼学家.他的著作很丰富,但已全部散佚.清人马国翰辑佚了庾氏《礼记略解》一书的部分内容,收入《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而庾氏其它礼学著作仍有相当数量的佚文散见于《通典》、《礼记正义》等书之中.本文在马氏辑佚工作的基础上,对庾氏礼学著作进行了进一步的考证与辑佚.通过考证,本文从《颜鲁公集》、《礼记正义》、《通典》与《晋书》中共为庾氏《礼论钞》辑录了82条佚文;从《梁书》与《礼记正义》中为庾蔚之所注《丧服要记》辑录了2条佚文;从《通典》中为庾氏《礼答问》辑录了1条佚文.此外,本文还对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庾氏《礼记略解》的不当之处进行了匡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辑佚著作,《现代作家佚文考信录》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辑佚视角的选择,一是由辑佚走向阐释的理性选择。在辑佚对象上,本书关注于四类报刊,即综合性文化报刊、国民党所办或受其影响的报刊、国统区艰难生长的左翼刊物、战时刊物及边缘性的地方小刊、宗教刊物、学生刊物等。  相似文献   

4.
《张三丰全集》失收佚文有三种类型:即仅存书目之佚文、全集未收之佚文与扶乩降笔之佚文,通过辑佚考证,以期对张三丰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郭国庆 《文教资料》2009,(20):10-13
清代辑佚的繁兴最根本的原因是辑佚和学术研究活动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互动.考据学的深入发展与典籍缺佚的矛盾,是辑佚发展的内在深层动力.本文从尊古崇汉的治学理念对辑佚的影响和促进、佚书佚文在学术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与辑佚的发展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赵万里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从事历史文献研究长达50多年.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他就注意对<永乐大典>的研究,积极主张从中开展辑佚工作.赵万里在辑佚学上成就卓著,辑有<校辑宋金元人词>、<元一统志>,主持<析津志>辑佚等.他的辑佚特点主要体现为重视宋词、方志的辑佚,体例完善,校勘考证严谨,对所辑佚文详加校勘、考辨等.赵万里的辑佚实践和研究工作推进了辑佚学的发展,并为保存利用古籍、传承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宋诗话辑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岳珍 《天中学刊》2003,18(1):55-57
郭绍虞先生《宋诗话辑佚》是辑录宋代失传诗话的一部专门著作,所录作品36种,宋代诗话总集以及单行诗话之外的失传作品,大致已经包括在内。不过就笔者所见,还有若干种宋代已经成书而且曾经产生过一定影响的诗话著作,还没有进入辑佚者的视野,如《笔墨间录》、《王子思诗话》、《范元宾诗话》等,《宋诗话辑佚》就没有收录。即使是《宋诗话辑佚》已经收录的诗话中,如《王直方诗话》、《漫叟诗话》、《洪驹父诗话》、《蔡宽夫诗话》等,也还有若干佚文可供辑补。以上诸种诗话中,前两种笔者已有专文辑考,今汇集以下诸种佚文若干条为一篇…  相似文献   

8.
四库开馆期间的辑佚,是清代辑佚的重要时期。四库馆臣的辑佚实践揭开了清朝大规模辑佚活动的序幕,促进了清代辑佚活动的繁荣,对清代中后期的辑佚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针对有清一代四库馆臣辑佚之学的缘起、过程、成就与不足进行梳理、分析和总结,探讨主要辑佚大家的辑佚思想、成就、方法等,可以更好地认识清代辑佚这一学术活动发展、繁兴的历程及其对学术研究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惜抱轩诗文集》是目前所见收录姚鼐作品最为完备的集子。历年来,姚鼐佚文受到学者的重视,多有辑佚之作。笔者近日翻检家集、史料、谱志及相关拍卖图录、明清文人手札等文献,偶觅得姚鼐佚文六篇、诗三首。经查检,实为是集未收,其中序两篇、跋一篇、尺牍三篇、题画诗三首,可补姚鼐作品的缺失,对于考索他的交游与治学特点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道光《徽州府志》征引了大量文献,其中有不少志书。这些志书中有一些原书已经亡佚,有的虽有辑本却已不完整。道光《徽州府志》注明了资料出处,因而成为辑佚这些旧志的资料来源。道光《徽州府志》总共辑出16部志书的40条佚文,其中包括6部总志的24条佚文,5部府志的8条佚文,以及5部不知归属之志的8条佚文。  相似文献   

11.
周礼文化与原始儒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汉以来,关于《周礼》聚讼纷纭,迄无定论。现代相关学术研究证明,《周礼》一书虽不无后人损益,但其宏纲大旨,大抵为周代典制,是研究周代历史文化的无可替代的传世文本。周礼文化是继夏、商文化而后以礼义、宗法、人本为主要特点的历史文化,是儒和儒术的直接源头。降至春秋,孔子传承并改造了周礼文化,创立了原始儒学,经孔门弟子的播扬,遂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学术文化的主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自汉代实行朝贡制度,唐代走向成熟,明清两代发展到完全成熟时期。清代的朝贡制度是对明朝制度的沿袭,但同时,两者由于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的方式不同,导致两朝统治者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也不同,朝贡贸易在朝贡关系中也居于不同地位,朝贡关系的实质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3.
汉至唐,春秋谷梁学经历了从私学——官学——私学——官学这一周期性演替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西汉官学兴盛,东汉官学则不振,魏晋南北朝私学繁盛,至唐虽借重科举占有官学席位,但此时官学皆因学风的转捩而被抛出正常的学术轨道,千年之间形成两个波峰和三个低谷的学术曲线。西汉官学之盛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学之盛有内在的区别,官学盛表现为政治地位的拔高,私学盛表现为民间学注疏学的高涨,这一切源于学术与政治之间的内在张力而形成的反向互动。因此,汉至唐代春秋谷梁学总的情形是官学与私学反向互动,形成了官学与私学之间的盛衰演替。  相似文献   

14.
在南宋的前期及中期,由于政治风向、社会思潮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三苏文章得到了君王的褒赞、士人的首肯和民间的追捧,三苏文集的编选、标注及刊印风靡一时,现存的南宋三苏选本就有七种之多。这些选本或依人系文,或分类辑文,体例不一。其中吕祖谦编选的《三苏文集》是较早又较好的选本,其所选之文都是可诵习为矜式者,非如他本繁简失宜、取舍不当,故而该书具有一定的选本价值,在三苏文章的传承、流播历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时,该书因成书较早且质量较好,还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可以在编纂三苏文集时发挥重要的校勘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封建社会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至明朝已经步入晚期。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体经过朱元璋的不断调整,君主的权利达到了封建社会空前强化的高峰。而这一君主专制政体的空前强化,又和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就非常重视政权建设不无关系。本文论述了朱元璋集团统一全国前的政权建设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6.
晚清时期,清朝统治者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被迫实行了教育“新政”。通过教育“新政”,以科举制为主体的教育体制走到了尽头,产生了近代新式教育体制,形成了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西晋时期中原地区墓葬的形制较之曹魏和东汉时期墓葬的形制有很大差别,模拟宫室制度的多室葬制不见形迹。由单室墓代替东汉时期的多室墓葬成为主流,墓葬规模有所减小,其变化最为突出的是出现了引人瞩目的装饰性的墓葬装饰。中原地区出土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墓葬情况来看,出土的牛车周围都伴有佣或佣群的出土。东汉魏晋后,洛阳一直是北方乃至全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墓葬随葬牛车佣群的传统首先是于西晋时期流行于洛阳地区的。  相似文献   

18.
自隋初迄清末,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期间,该制度在完善自身的同时,对社会文化、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明话本小说“二拍”中多篇婚恋故事即以科举为背景,向我们形象的展示了其对于婚恋文化的影响。科举制明显作用于社会婚恋习俗,并将传统婚恋观念导入其控制之下,使与科举关系密切的女性皆以“科拳成败”为标准,形成普遍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在唐朝中后期面临内忧外患、各种矛盾尖锐、皇权衰弱的情况下 ,宦官作为皇帝的心腹与助手 ,对监视朝臣 ,控制藩镇 ,维护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是垂危皇权赖以延续的“强心剂”。  相似文献   

20.
明人对宋集的整理,是在元代图书典藏、刊刻的基础上进行的。明代公私对宋元遗籍的搜集和保存,应当说是相当重视的。明人整理宋人别集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对宋人别集的刊刻、抄录等方面。另外,在宋人别集的重辑、选编和注释上,明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