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前不久,到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作访谈,朱军问我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为'记者'下一个自己的定义吗?" 我思忖片刻回答:"记者,就是把新闻现场作为战场的战士."  相似文献   

2.
大胡子和我     
结婚以前大胡子问过我一句很奇怪的话:"你要一个赚多少钱的丈夫?" 我说:"看得不顺眼的话,千万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亿万富翁也嫁." "说来说去,你总想嫁有钱的." "也有例外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的问. "那只要吃得饱的钱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问:"你吃得多吗?" 我十分小心的回答:"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4.
刘万永 《中国记者》2012,(10):49-50
我得到的是另一个雅号:藏獒 "他是一个天生的斗士,向不公宣战是他的信仰;他是一个悲悯的义士,为弱小呐喊是他的本能.他所留下的那些文字,给了我们藐视黑暗、追求光明的勇气." 这是2009年腾讯网颁发"年度教育记者"时给我的颁奖辞. 一名年轻记者看到后问我:"你是不是从小就立志从事新闻工作?" 我说,我本科是学教育的,大二时还不知道新闻的5个W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5.
"如果组织上规定你报道哪一个领域的科技新闻,你就会有这样一个任务:跟科技人员交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你要知道这个领域的情况,单靠自己是很困难的."1987年4月17日,时任中国科协主席的钱学森在全国科技新闻研修班上,专门就"优秀的中国科技记者要考虑的几个问题"发表讲话.在钱老的眼里,"跟科技人员交朋友"是科技记者很重要的一项"任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记者,有段时间,我很为自己没有“新闻理想”感到惭愧。是的,大家都在谈“新闻理想”,似乎没有理想,你就要被这个行当抛弃。我对此感到困惑,怎么没听到其他行当的从业者在谈理想?怎么没看到我们的外国同行把理想挂在嘴边?  相似文献   

7.
新华社原社长田聪明曾在一次闲谈时考我:"唐老鸭,你知道<实践论>吗?"我说我知道."那你告诉我,它讲的是什么?" 我说,第一句是什么,我记不清了,不过全篇精髓是"知和行"的道理,"实践-认识-实践"的道理.一句话,"知"和"行"概括了全部人生.  相似文献   

8.
某天,北京市规委召开一年一度的征求意见会议,邀请我去参加.会上同桌坐着一位小伙子,我想可能是房地产发展商.会议开始前,他很神秘地轻声对我说:"我问你一个私人的问题,要不方便的话你也可以不回答."我说:"你说吧."他说:"你是不是用纳美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就问他这是干什么的,他说是护肤的.  相似文献   

9.
不违己心     
亚历山大站在正躺着晒太阳的第欧根尼前面,说:"我是马其顿帝国的国王亚历山大."第欧根尼说:"我是狗崽子第欧根尼."亚历山大又说:"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第欧根尼说:"请你走开,不要挡住我的阳光."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个关于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的故事.有一天日本商人和美国商人一起去北非撒哈拉沙漠打猎,他们玩得非常开心,打了很多猎物以至于把所有子弹用完了.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头大狮子,而他们离自己的车子还有500米左右.这个时候日本人商人看起来很淡定,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双跑鞋,美国商人就很好奇,问他:"你在做什么?"日本商人说:"我在换跑鞋,这鞋比你们的耐克鞋功能强5倍以上."美国商人说:"这时候不管你换什么鞋都来不及了,你还能跑得比狮子快?"日本商人说:"我不用跑得比狮子快,我只要跑得比你快一步就行."  相似文献   

11.
并不是说某个记者或者某一群记者很牛很有力量,而是因为记者作为监督这个世界运行的力量,是结构性的,制度性的,而非个体性的"你最得意的新闻报道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美国中学生问我的。四年多以前,2008年秋天的某一天,我随美国国务院国际访问者亚太组的记者同行,访问美国南卡罗莱纳州的一所中学,遇到一个新闻兴趣小组,十来个同学,各种肤色的孩子都有。一个肤白发黄的漂亮女生,在回答我们的提问之后,反过来问每个来宾一个同样的问题:听说你们是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优秀记者,你们能告诉我,你们每个人最为  相似文献   

12.
一只乌鸦打算飞往东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鸽子看到乌鸦飞得很辛苦,关心地问: "你要飞到哪里去呢?"乌鸦愤愤不平地说: "其实我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叫声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鸽子听后劝告乌鸦: "你别白费力气了!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的."乌鸦沉思了片刻,觉得鸽子说的言之有理,决定不再去东方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有机会在四川与新闻院系的师生座谈交流,记得一名读新闻学专业大三的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年,我是怀着对记者这个职业无限渴望和热情报考的新闻专业,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但是如今,我看到的听到的更多却是关于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负面报道,我惶惑且迷失了,我不知道我是谁,我在哪儿?"当时,一起参加座谈会的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所长陆小华老师回答了这位学生的提问:"年轻人,作为将来的新闻从业者,现在就思考这个问题,非常好,但是我希望你能多思考一句话,那就是--我是谁,我在哪儿,我该做什么?"  相似文献   

14.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15.
要我给今天的记者提"忠告",心中一片茫然.我不知道我该说什么、能说什么,枯坐终日,一字不出. 世事大变.我当记者时的那些"经验",有的还可能管用,有的则完全没用了.我没采访过黑窑主,没受过黑社会的威胁,没接触过贩毒分子,也没奔袭千里去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那时,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还没有"新闻发言人"这个新生事物,更没有人当面训我:"你是代表政府说话,还是代表人民说话?"我知道我们的经济在飞速发展,同时我也看到我们精神文明大厦的建设进展缓慢,相反有的却正在断裂、坍塌.所谓精神滑坡,不仅是指信仰、理想在逐渐消失,而且直冲我们的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6.
来自媒体人的声音 ——"工作了五年,前三年很兴奋,后来慢慢疲惫,越来越麻木.每天都在重复." ——"每天都很忙碌,夜深人静,稿子交完,忽然一种巨大的空虚感侵袭内心." ——"曾经为了新闻梦想,高考志愿从头到尾都是新闻专业,工作十年,我的梦想破灭了,我成了新闻的工具,新闻也成了我谋生的工具." ——"这辈子再也不想再做电视,缺少价值、缺少成就、缺少尊严."  相似文献   

17.
张国 《青年记者》2011,(4):31-33
做记者以来,常听人问起:"你的工作很危险吧?"我曾对此不以为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记者视为"高危职业",同行中流传着"2010中国记者被打不完全档案",身边朋友也有了在采访中被无端扣押的遭遇……身为从业者的一员,面对这些令人不安的信息,我无法不感到"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8.
去年6月份的一天,一位茌平的农民在电话里告诉我:"我想给你说一声,你的文章里,有一个字写错了." "什么字?"我问. "一个是非的是字,你写成事情的事了."他说. 错了就错了呗,又不是看不明白.我有点不高兴,但还是装模作样,用感激的声音说:"没想到你看得这么仔细,谢谢你,感谢你对我们报纸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记得刚参加新闻工作时,我跟一位同事讲:"我爸爸很喜欢你的文章,说你写得不错。"他的眼中马上有了亮光,问:"你爸爸干什么的?"我回答:"做点小生意,初中读了一年。"他眼中的亮光马上黯淡了一些。当时我就想,如果我父亲是位老师,是知识分子,或许这位同事会更高兴一些。但我的想法与这位  相似文献   

20.
杜京 《传媒》2001,(7):58-59
从事新闻工作多年来,我碰到最多的发问是:"你是做什么的?"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里、在隆重的国庆阅兵式上、在飞往大洋彼岸的班机上、在边远的民族村寨、在抗震救灾的抢险战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什么场合,别人用何种语气发问,"我是记者!"理直气壮而又干脆的回答总会脱口而出.作为一名党报记者,我心中始终牢记的是记者的职责和使命,专心致志于党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