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康弘 《世界文化》2005,(1):22-24
19世纪西方美术的中心在法国,主宰法国画坛的仍然是有势力的官方学院派。19世纪后半叶,法国画坛上一批有才华并且志趣相投的画家聚集在一起,他们蔑视官方所推崇的矫饰、虚伪的学院绘画法则,一反欧洲数百年来只在画室中作画的传统习惯,摒弃了从18世纪以来画面变化甚微的酱褐色调,走出画室、奔向森林、乡村、草地、海滩……。  相似文献   

2.
<正>19世纪70年代,以爱德华·马奈、克劳德·莫奈、奥古斯特·雷诺阿(为了区别起见,下文将以奥古斯特来指代奥古斯特·雷诺阿)等人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画家以革新者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他们在扬弃写实主义和古典主义绘画的基础上,大胆地走出画室去描画真实的自然和社会,  相似文献   

3.
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画坛产生了印象主义画派,它使古典主义的室内主观色彩走向自然界去描述真实的光和色.早在威尼斯画派,也比松画派时期,就开始探索,形成了后来的印象主义这一飞跃,是一批青年画家反对西方学院派陈旧束缚而求革新的创举.1877年法国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莫奈为代表的<日出@印象>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4.
可以说,19世纪的欧洲是布尔乔亚的世纪。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等一系列轰轰烈烈的运动,为之带来契机。由此,他们逐步取得欧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控制权利,并寻求及建立自己的文化品位。然而,古斯塔夫·库尔贝的《画室》,却表现出当时人们品位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肖丽华 《世界文化》2008,(11):25-26
莫迪里阿尼是20世纪艺术史上具有极强个性、独具魅力的画家,艺术史家一般将之归为20世纪初法国画坛上出现的“巴黎画派”,该画派主要是由居住在巴黎的外国画家组成,这一群流浪画家为了艺术只身来到异乡,过着孤苦漂泊的生活。巴黎画派并没有共同的艺术主张,他们共同秉持的就是坚持自我,尊重个性,建立个人化的绘画风格,但由于他们不随波逐流,  相似文献   

6.
安格尔(1780-1867)是法国19世纪古典主义画派大师。他自幼学习绘画,16岁进大卫的画室, 21岁获去罗马留学奖学金,因政局动荡未能成行。5年后,他被派往意大利。在罗马和佛罗伦萨逗留的*,年间,他努力汲取古希腊、罗马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精华;对提香等著名画家的裸体人物,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都给他的绘画技巧打下深厚的基础。1824年回国后,安格尔的油画《路易十三的誓约》受到官方的狂热赞扬。他先后被委任造型艺术学校校长、法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还曾获得荣誉军团骑士称号。安格尔在艺术上追求抽象的、静穆的古典美,主张艺…  相似文献   

7.
马昊 《世界文化》2009,(8):51-51
名画预示空气污染 画坛上印象派的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日出印象》一幅画而来的。为了此画,莫奈曾到英国伦敦的威斯敏特教堂写生,整个创作过程是在伦敦的雾天进行的,在画面上隐约可见云遮雾绕中教堂的哥特式屋顶。伦敦是世界上著名的雾都,在英国人的头脑里雾总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8.
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画坛产生了印象主义画派,它使古典主义的室内主观色彩走向自然界去描述真实的光和色。早在威尼斯画派,也比松画派时期,就开始探索,形成了后来的印象主义这一飞跃,是一批青年画家反对西方学院派陈旧束缚而求革新的创举。1877年法国展览会上第一次展出了莫奈为代表的《日出·印象》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雷诺阿(1841-1919)就是印象主义画派其中的一员。他的创作以人物为主,是一位善画妇女儿童和表现女性美的画家。他以细腻笔触和明亮的色彩来表现青春活力和形态的优美,如:《罗拉柯小姐像》(1864)、《浴女…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法国有三位公认的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是戴高乐、毕加索和夏奈尔.其中只有夏奈尔是一名女性,她的成就就是开拓了世纪时装领域.  相似文献   

10.
“通巴弗朗塞萨(La Tumba Francesa)”,原意是“法国鼓”的意思。它是盛行于古巴东南部的一种黑人社团的歌舞。 16-19世纪,约有1000万非洲黑奴被贩运到美洲。17世纪末起,法国殖民者驱使黑人奴隶在海地为他们种植甘蔗和咖啡。  相似文献   

11.
洪凌 《大理文化》2021,(1):前插2-前插4
一 今天,院子中笼罩着一层青光,画室里大雾濛濛,心也像过滤了似的不容躁动,一切都缓慢地流逝在朦胧中.雾将散时,天上悬着一轮银色的盘子,辨不出那是太阳还是月亮,只能任意识里混沌的时间,从雾中蔓延到我的画布上. 说来奇怪,寄身于自然之中,总让我的细胞更加活跃,心灵也更加自由.  相似文献   

12.
法国文化史大家丹尼尔·罗什曾经说过,服饰文化首先是一种秩序,透过服装语言的嬗变,可以看到道德价值的转化.小说《包法利夫人》首版发表于1857年,正值以欧仁妮皇后为中心的法国宫廷流行时尚文化的时代.19世纪初期西方社会主流观点对女性在照顾家庭、培育后代方面有着重要的肯定,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19世纪中叶新兴的中产阶级...  相似文献   

13.
艾伯特·摩尔是英国画家。他于1841年出生在一个艺术家庭,自幼习画,后来又赴法国、意大利旅行学艺,接触到许多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自16岁起至去世那年(1893年),摩尔一直都在参加画展,但终生未能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士。个中原因有二:其一,他不属于主流画派;其二,他的作品缺乏特定的主题。在19世纪,英国美术禁锢在学院派的清规戒律之中;到了19世纪后半叶,拉斐尔前派打破了这种沉寂。当时一些青年画家认为,学院派艺术远离现实弊病甚多,而文艺复兴早期作品注重描写自然。因此,他们视拉斐尔以前的画家为榜样。在艺术史上,…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评论马格里特的绘画语言很清晰、简洁.这幅画描绘了小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情景,直观地刻画出他们的平庸.房间里的环境没有对看报纸的男人造成任何干扰.画中炉子的款式曾经很流行.墙上的装饰既荒谬又俗气.窗户两侧系着窗帘,窗台上摆放着一小束花,这种场景正是小资产阶级想要在自己家里营造出来的.甚至画中的男人都是那种经常出现在广告里或明信片上的类型.据说马格里特是在19世纪90年代的一本医学书中看到这画中的情景的.  相似文献   

15.
啊!米勒     
19世纪30年代,世界艺术处于辉煌时期,其中画派纷呈。而偏偏有一派别不仅在法兰西的天空上,也在世界艺术的苍穹里,折射出了现实主义风格的巨大侧影。这就是法国著名的巴比松画派。巴比松位于巴黎近郊,一面靠着美丽的枫丹白露森林,另三面向着平原,以天然宁静的自然风光著称。正是  相似文献   

16.
贝宁大西洋东海岸有一座古老的文化历史名城维达市,城市不大,却经常吸引着许多学者游人前去参观。城里有一条通往海边、长约3里的辛酸路,那就是非洲人民的祖先们用他们的鲜血和身躯铺成的奴隶之路。骇人听闻的贩卖奴隶活动自回6世纪中期起到19世纪末,整整持续了三百多年,它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摧毁了非洲的生产力,割断了非洲的历史,影响了非洲经济文化的发展。葡萄牙、丹麦、荷兰、德国、英国和法国等西方列强先后来到非洲,对非洲进行残酷的剥削和掠夺。他们强行把当地人作为奴隶贩卖到南美洲巴西、古巴及海地等地从事种植…  相似文献   

17.
法国人民有十个多世纪是在动荡不安中度过的,但他们的生活却是丰富多采的。他们经历了连年不断的战争、十字军东征、远渡重洋的探险和革命。尽管如此,法国的艺术家们仍不懈地致力于修建教堂和城堡、雕塑人像、制作绘画。同样地,法国的作家们也有闲情逸致从事创作。除英国以外,没有别的国家可以象法国那样以她持久而充实的文学财富夸耀于世。从托马斯·杰弗逊直到欧内斯特·海明威等美国作家,没有一个能使人象对法国作家那样心醉神迷。被翻译成其它各种文字的法国书籍,也占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后半期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涅克拉索夫在1858年创作的著名诗篇《大门前的沉思》中,描写伏尔加河时说:“走上伏尔加河畔,在伟大的俄罗斯河上,那回响着的是谁的呻吟?这呻吟在我们这里被叫做歌声……伏尔加!伏尔加!在春天涨水时期,你横扫田野,茫茫无际……”伏尔加河是俄罗斯的母亲河,这条发源于俄罗斯北方中央高原低矮的群山中的欧洲第一大河,流域面积相当于德国、法国和英国领土面积的总和。而伏尔加这个词本身就已经含蓄地成为俄罗斯民族的象征,历来被俄罗斯作家、诗人、画家所青睐。2006年,一位年轻的俄罗斯油画家创作了一幅再现伏尔加自然之美的《伏尔加河牧归》油画,使人们的注意力又重新转移到俄罗斯当代画家的现实主义绘画上来。这幅作品一经问世,备受俄罗斯画坛好评,油画的作者就是当代俄罗斯新生代画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德米特里。  相似文献   

19.
他高大、儒雅、亲和而淡定,举手投足中透出一种不张扬的激情与自信,或许正是周春芽独特的人格魅力成全了他在当今中国画坛的号召力。彩石、绿狗、红人、桃花……在中与西、古与今、无常与永恒的纠结与冲撞中,他浓墨重彩扑朔迷离地挥洒着西方的自由和东方的典雅,宣泄着凡尘的暖昧和自然的坦荡,飘逸、婉约却淋漓尽致地释放着丰富而深厚的自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举世闻名的巴西文化之都里约热内卢市中心白河大道南侧,一座体现着18世纪欧洲风格的建筑物占据着整整一个街区.这是一幢用灰色花冈岩雕砌而成的三层大楼.在二、三层两排廊柱中间的地方镌刻着拉斐尔、梵高、戈雅等世界画坛巨匠的名字.大楼正中两扇雕花铁栅栏门双双打开,接待着来自巴西各地的男女老幼和各国的旅游者.这里就是巴西目前最大的艺术博物馆——巴西全国美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