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媒体,实现老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在教学《刷子李》这篇课文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在对话中感知人物形象,在对话中习得表达方法. 《刷子李》这篇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语言幽默,是一篇艺术性和趣味性都较强的文章.这样的一篇文章,可讲解的内容挺多,因此,教师就要善于找到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做出合理取舍.  相似文献   

2.
徐青 《山东教育》2011,(25):25-26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经典故事,其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乌鸦和狐狸》三篇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文本,喜欢文本,并且了解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单元的  相似文献   

3.
徐青 《山东教育》2011,(9):25-26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经典故事,其中《狼和小羊》是一篇寓言故事,《小鹰学飞》《青蛙看海》《乌鸦和狐狸》三篇都是童话故事。这些故事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喜爱。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学习中感悟文本,喜欢文本,并且了解故事中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4.
《彩色的非洲》是一篇在篇章布局、语言表达方面特色十分鲜明的略读课文。阅读这篇课文不仅能增进对非洲的了解,感受非洲的独特风情与文化,还能欣赏优美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刘荔、涂娟两位老师的教学在这些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都紧扣文本特点制订了准确的教学目标,设计了合宜的教学方案,既有相同之处,又各具特色。纵观A、B两案,有以下几  相似文献   

5.
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是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新修订稿)明确提出的教学要求,也是在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个具体问题。第五册第七组有《瀑布》、《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三篇讲读课文和《我和企鹅》一篇阅读课文,还有一个“基础训练7”。根据本组课文是写景状物,语言准确生动、优美形象的特点,教学时宜注重在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中感悟语言;在朗读、背诵中积累语言;学习本组课文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在说、写中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6.
《爱如茉莉》是苏教版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最突出拘表达方法是通过细节描写,在字里行间揭示什么是真爱。2口何引导学生通过文本细节的网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奎是课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作家笔下的动物”,前两篇课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后两篇课文《猫》《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这几篇课文同样写动物,但作者的观察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因此,运用的表达方法也有所不同,语言也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8.
一、亲近文本,探寻学法先“读”《白鹅》这篇课文是丰子恺先生《缘缘堂随笔》中少有的一篇写动物的优美散文。课文为节选内容,整篇课文语言幽默、诙谐,  相似文献   

9.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散文所占比重极大。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以"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为人文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父亲、树林和鸟》《带刺的朋友》三篇散文。教学时,可依循散文特质,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结合文本内容和课后习题设计逐步推进,引导学生读书、感悟,逐步学会积累喜欢的语句,关注生活现象,习得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1.
《桥》是谈歌的一篇微型小说。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表达方式极富特色。教学这篇课文,一要让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二要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2.
<正>苏教版必修四中的《长亭送别》,是选自《西厢记》的经典片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才子书"的特点。可是由于语言理解的难度大、文本篇幅较长等原因,很多教师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多是停留在皮毛、肤浅的东西上,品味不够深入。因此,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我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开发戏曲文本本身的教学资源,而不是通过简单化的"旁征博引"来丰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三年级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有一篇课文《古诗两首》,这两首古诗都是七言绝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和想象意境的形式把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朗朗上口,全诗重在写景,诗的意境优美,是描绘山光水色的名篇佳作。这两首诗的题目为《望庐山瀑布》和《绝句》。我立足教材,深入文本,多角度地解读。一、立足文本,分析单元主题思想这篇课文编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四单元,本单元课文的主题皆为写景篇目,抒  相似文献   

14.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课文无论是文章的题目、布局构思,还是修辞手法的运用,都不失为学生揣摩文章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的蓝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  相似文献   

15.
"统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中选入了《雨的四季》,这篇课文是刘湛秋所作的写景抒情散文。《雨的四季》通过"总分总"的结构,描绘了四季之雨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深情。课文结构井然,语言生动。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雨的四季》为什么不叫‘四季的雨’"。如何解答这一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走向文本深处,引发他们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雨的四季》课文结构规整,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16.
正《桥》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单元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桥》是一篇"红色课文"。通常情况下,教学不外乎围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老汉的言行品味人物的品质,但这很容易走进一个唱高调、说套话的误区。《桥》的体裁是小小说,应该引领学生学习体裁特点,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领悟小小说的表达方法,同时感悟人物品质。我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  相似文献   

17.
《钱学森》这篇课文记叙了我国"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的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发射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事迹。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抓住钱学森的两段语言的教学,用换位思考的教学手段,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来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言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  相似文献   

18.
<正>《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多彩的童年生活"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是萧红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针对这篇课文,我们教研组经历了三次教学设计和三次课堂教学实践的磨炼。从初建和重建来看,我们始终把本课的教学目标锁定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感受‘我’在园子中的快乐、自由"。要实现目标,弄清学生的学情起点非常重要。文本重难点,是学生能够从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所做的事中体会到自由、快乐,但是不能通过品味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高段目标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在两个纬度上开展语文教学探索,一是发掘每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二是追求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规律,知其"所以然"。在课堂教学中,以文本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表达,重点落实这两个目标。一、把握文体特点,品味语言特色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体裁的文章,  相似文献   

20.
《狮子和鹿》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的一篇略读课文。细读文本后,我们发现文中的语气词,不仅增加了文本语句的感情色彩,还可以此为点,让学生"挖白"想象,拓展文本内容,在语言的实践中实现价值的引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