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经济效益”,肯定了图书是商品,出版工作也是一种经营活动。随着指导思想的转变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我国出版业向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产业初步形成。1998年,  相似文献   

2.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也是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回首已经过去的一年,有许多亮点和关键点. 发展规划 4月20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颁布.《规划》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取得的成绩,描绘了未来五年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蓝图: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成舍我的“两个效益”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舍我是我国新闻史上杰出的报人、报业经营家、中国报业托拉斯的先行者。他一生致力于新闻事业,成立了“世界报系”,创办了《民生报》、《立报》,创建了新闻学校。他的新闻从业生涯集业务工作者和报业经营者于一身,这一双重身份使其新闻思想集中体现为报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博弈。  相似文献   

4.
一、“两个效益”概念的辨析中国的出版业承担着宣传先进的思想文明、传播优秀的科学知识、整理珍贵的文化遗产的历史重任,它虽然是属于文化类的产业,但是它不可能如其他的产业那样只需要单纯地完成作为企业的功能,我国的出版业的体制决定了它的属性是双重的,这就出现了著名的“两个效益”的理论。中国出版业应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统一的命题无疑是正确的,作为出版人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忘记我们作为出版人的良心和使命。不管出版业如何改革,我以为这应该成为我们出版人始终恪守的底线。但是,笔者同时也发现,出版业在对于“两…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中国出版“走出去”被列为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五大战略之一以来,我国出版业先后实施了八大工程,构建了内容生产、翻译出版、推广发行等全流程、全领域的“走出去”格局.为此,民族出版社积极响应中国政府提出的文化“走出去”战略,自2006年历时十余年完成《当代中国宗教研究精选丛书》英文版出版工作后,又成功推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指南丛书》走出国门.  相似文献   

6.
198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注重经济效益",肯定了图书是商品,出版工作也是一种经营活动.随着指导思想的转变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推动我国出版业向着市场化、产业化的方向迅速发展.经过近20年的努力,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产业初步形成.1998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全国国有及规模以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各行业收入中列第21位;在各行业利润排序中名列第5位②.出版业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重要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7.
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两个效益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其芬  黄定武 《编辑学报》1996,8(2):102-104
《山东水利科技》是山东省水利厅主办的水利水电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科技期刊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为此,我们积极贯彻了“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贯彻了水利工作必须“全面服务,转轨变型”,力求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现将我们的做法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8.
“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柳斌杰署长在2011年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提出:“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目标,即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对数字出版的发展指标提得更加明确:即到“十二五”末,我国数字出版总产值力争达到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25%,整体规模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一形势对出版社来说,是一次难得的转型机遇,关键是出版社如何才能抓住这次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9.
改版启事     
《中国出版》在广大新闻出版界人士和读者的关怀与支持下,如今已经走过了20余年的历程。 在过去的20多年里,《中国出版》作为新闻出版署的机关刊,曾在“建构出版理论、活跃学术思想、积累出版文化、探索改革途径”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受到了读者的欢迎,但作为杂志的编辑人员,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与新世纪新闻出版业突飞猛进的发展形势和广大读者的要求相比,《中国出版》在办刊风格、栏目设置、文章风格及版式设计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我们决定以此为契机对杂志进行改版。几个月来。我们广泛征求了业…  相似文献   

10.
李长青 《出版广角》2016,(17):22-27
本文综合近7年《中国新闻出版业产业分析报告》《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年度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等行业报告,从总量分析、结构分析和增长分析三方面剖析了中国新闻出版业存在的机遇与挑战,继而针对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进行深度分析。文章以系列数据动态分析的视角,展现了中国新闻出版业蓬勃发展与困难交织的格局,展现了新闻出版业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指出了提质增资的迫切性,提出正视生存危机、深挖传承功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读新闻传播学书”栏目主持人按语《新闻的十大基本原则——新闻从业者须知和公众的期待》一书十年前问世,在中国则是新书,2011年1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译者为刘海龙、连晓东夫妇。该书两位作者科瓦齐、罗森斯蒂尔,有几十年新闻工作经历,具有很强的与时俱进的眼光,但在坚持新闻工作基本原则方面,则是坚守派。这些原则是:  相似文献   

12.
1999中国期刊大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1998年,应当说中国的新闻出版业是红红火火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的新闻出版业如同中国经济一样,走出了一波很漂亮的上升浪。回顾1998年中国新闻出版业的走势,对指导1999年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发展,非常有益而重要。纯文学期刊:一个严寒的冬天1998年的冬天对于中国的纯文学期刊,是个严寒的冬天。98年10月,99年期刊征订刚刚拉开序幕,便传来了包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昆仑》,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漓江》,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说》等一批纯文学期刊,在邮局  相似文献   

13.
出版的"两个效益",指出版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李长春同志2010年在《求是》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指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文化建设发展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两个效益"是其中之一。正确认识和处理"两个效益"的关系,是出版的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该书作者毛鹏1981年调入国家出版局,随后进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先后参与编辑《中国出版年鉴》《出版参考》等刊物,本书即为作者20年来从事编辑出版的工作记录与思考。本书首辑“论文与编辑札记”,从一个编辑的视角大体上反映了出版业改革十多年的历程。若干文章与论  相似文献   

15.
如何认识、处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困扰着当今的中国图书出版业。出版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必须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出版部门实行企业管理,又必须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下简称两个效益)相结合。这个原则,在出版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但人们的认识不尽相同,实际工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参考》2008,(1):8-9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中国出版“走出去”八项优惠政策;《进出境印刷品及音像制品监管办法》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信息和出版大国.日本的出版业在二战前后有过辉煌的历史,其市场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高峰,而在上世纪末涨幅下降,开始进入十年萧条期。日本出版评论家小林一博在《出版大崩溃》中,列举了大量触目惊心的出版“大崩溃”的事实。直至今日,日本的出版业虽有回暖,但仍然是在艰难中前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出版年鉴》(以下简称《年鉴》)创刊于1980年11月,到2000年11月已整整度过20个春秋。在历史的长河中,20年仅是短暂的一瞬间,但这20卷、近4 000万字的《年鉴》,却完整地记载了中国出版业走过的20年辉煌历程,成为这一时期出版改革发展的重要历史见证和标志。 回顾《中国出版年鉴》20年来走过的路程,我有三点感受较深的体会: 第一点:编辑、出版一本《中国出版年鉴》,是我国出版工作者多年的愿望。早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1950年,上海《大公报》的《出版界》专刊上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提出我国出版业有悠久的历史,在新中国出版业的…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关于出版的研究受到人们的突出注意是在70年代末。1979年12月20日成立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的章程,就规定了协会的任务之一是“开展出版业务研究和学术活动”。1983年6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确定“建立出版发行研究所,充实印刷技术研究所,加强出版、印刷、发行的科研工作。”这个明确提出的政策标志着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版研究已经呼之欲出了。出版学这个名称在中国正式提出是1983年。从那时起的5年里,建立了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1985年3月);上海编辑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出版总社以深化改革促进繁荣,以繁荣推进改革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不断深化,努力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出版体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各项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993年,该总社所属7家专业出版社年出书1900多种,207种图书在全国、华东地区和省内获奖,不少学术著作、大型丛书、套书、工具书和古籍类图书等重点骨干工程图书,受到海内外读者和出版界、知识界的好评。其中,《百将传奇》获“5个1工程”奖,又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史》同时入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