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根据农村当地的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及其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时因地来决定建设工作的重点.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杨波 《江西教育》2006,(13):6-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时期我国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点,把建设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把培养新型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富有实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胡嫔 《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7(4):152-153,161
列宁同志的《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一书对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首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基础及其性质问题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虽然具有公有制的形式,但是农民经济天然具有小商品经济的私有化倾向,而这一特色又是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方向问题上,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主干农民经济,应该从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发展到公共的大经济,公共的大经济的内涵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的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指向性。再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实现途径问题上,应该以"农民划分"理论为指导,前期由政府对农村区域内的产业、行业以及农民劳动力专业化分工等的规划、布局和引导起主导性作用,后期则主要由农民按照市场经济的准则履行职责。由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是一种赶超型经济,因此在其发展过程中强化政府与农民的方向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必将丰富和推进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措施有:发展农村经济,夯实精神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培育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现代文明素养以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和各项评比活动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对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明确要求,勾画了宏伟蓝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三农"工作,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纲领性文件[1]。新疆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农牧民增收有了新突破,现代农业初露端倪。在此新形势下,新疆农业大学作为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好地发挥自己在科教兴农中的作用,为新疆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社会问题.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将农村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而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要靠农民自己,这就要求农民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起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合作,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借其东风,发展壮大自己,加速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库少辉 《华章》2007,(12):254-254
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为了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农村获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来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安徽省巢湖市庐江县郭河镇新农村建设进行实地调查后进行分析总结,重点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符合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要"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构想,同时强调必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作为地方经济智力支撑的地方高校,如何更好地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地方高师院校,处于农村腹地或与农村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相似文献   

12.
农村成人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探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村成人教育的功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具有内在一致性。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农村社会群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促进"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导向"管理民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林业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肩负着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历史使命。林业是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改革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鲜血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林业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潜力,挖掘林业的发展潜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科教兴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越来越显著,实现林业又快又好发展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旅游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渠道,对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作用,如何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社会农村的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新转机。为此,需要从文明发展与进化的角度进行全面审视。从共时性角度看,文明发展具有整体性;从历时性角度看,文明发展具有主导性;从文明的角度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统一,是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现代农业,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本质;以全球化为契机,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大力弘扬和谐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所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建设现代化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乃至推动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等重大任务均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这里选取的几篇文章,分别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首先实现公正以及加速发展农村生产力等角度,从不同维度论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相信会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农村法治建设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构建新农村法治环境,这是推进新农村建设良性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正>村级债务是当前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突出问题,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关于"各地要对乡村债务进行清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生产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所有这些指明了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方向,全面系统完整地概括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一味强调向城市转移剩余劳动力会引发城乡发展失衡问题。在新农村范围内可以通过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加大公共产品投入等来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可以发展农村经济,还有利于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