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20,(2):25-29
社交电视作为一种节目创作的思维方式,随着技术的迭代已经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视听模式。文章以社交电视在河北卫视的"中华好"系列节目中的应用困境为起点,着重从内容、渠道、技术、受众等方面分析了社交电视在文化益智类节目中的普遍困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如何在有效利用UGC、优化用户体验、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道路上实现互动与融合;此外,改变用户从被动收看到跨屏互动的参与模式,重建以节目为中心的电视观众群,并借助技术的发展,充分开掘AR带来的场景式体验,无疑也是当前社交电视在文化益智类节目中的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2.
《实话实说》十年来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不仅创造了高收视率,还填补了我国谈话类节目的空白,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其“叫好又叫座”的原因。但随着传媒业的发展,同等谈话节目也层出不穷,《实话实说》作为“老大哥”也同样面临着收视率低靡的尴尬局面,作者从主持人,受众细分,节目品牌化经营三方面分析谈话节目应如何留住观众,同时也希望能为谈话类节目未来发展提出设想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经济的发展导致方言类节目的兴起;社会发展为方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方言节目能够比较好地切入受众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心理积淀,为本地文化提供了一次身份认同的机会;方言类节目的生活化、平民化,对特定受众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方言节目的存在具有合理的法律空间。这些都是方言类节目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以传播知识为主到传播知识、传递娱乐并重再到以娱乐为主的“拟态环境”的建构;从被动参与到竞相报名、层层淘汰选拔的主动参与;从受众被动的观赏性参与到传授双方互动的竞争性参与再到受众主动的自娱性参与,益智类节目在不断的自我革新中带领着中国受众经历了其自身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推进都体现了一个“变”字,推陈出新这一点恐怕不仅是中国益智类节目得以发展的基础和关键,同时也是中国的电视研究不尽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电视节目在黄金时段,除了电视剧播放外几乎就是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娱乐综艺类节目。相对于主流传统节目(如新闻类,社教类节目)而言,该类节目具有灵活性,易操作性,容易在短时间内赢得广大受众,同时广告赞助费用也较为可观。不过,该类节目也缺乏新闻类节目长期稳定,受众固定的特点,而且节目收视波动较大,多数节目往往高开低走,虎头蛇尾,最后夭折。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作为央视传播文化,提高大众素养的一个窗口,从创立之初就推出了一批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王牌节目,<百家讲坛>作为一个讲座类节目,在叫好不叫座的情况下进行了改版.将原来以学术内容和学者为核心的导向转变为了受众为导向,同时依据受众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收视心理,在题材选择、讲述风格、嘉宾选择、商业运作方面做出相应调整,终于取得到了较高的收视率,在社会上形成了传统文化热.在节目策略调整取得成功的同时,我们仍需要全面评价,明确进一步提升节目内涵才是长期发展的制胜之道.  相似文献   

7.
人物访谈类节目是受到所有媒体重视的一种节目形式,近年来,许多网络媒体也开始设置人物访谈类节目的视频、文字直播,较为权威的门户网站都有人物访谈专栏,然而没有一个门户网站的访谈节目成为明星节目,受众关注度也不高.文章以新浪网、人民网等我国较为典型的门户网站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目前门户网站人物访谈类节目的问题:节目形式单一、节目宣传度不高、缺乏专业主持人等等,并且综合网络传播特点以及网络媒体受众心理和人物专访节目要求,提出来改进网络人物访谈类节目制作的建议,从而使其成为网站树立自身特色,制造品牌效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情感类谈话节目是传统情感类谈话节目衍生出来的,旨在关注青少年情感世界的全新节目类型.文章以湖南卫视青少年情感类谈话节目<8090>为例,从机构、文本、受众三方面分析节目的成功之道,以及如何摆脱情感类节目的同质化现象,并指出突破节目瓶颈还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节奏的变化以及媒介环境的剧变,电视新闻节目的受众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电视新闻节目想要在一片白热化的传播市场中成功抢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必须要以受众为中心,针对受众心理变化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0.
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的"限娱令"对各卫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各省级卫视对于节目调整力度大,娱乐节目总体播出量下降,在保留固有王牌节目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新的魅力;同时也开发研究了一批新的节目类型,职场类节目以及引进类节目成为卫视"新宠"。在卫视娱乐节目的"转型"过程中,媒体应通过科学分析受众需求,做好节目编排,实行差异化创新与改革,打造娱乐节目的特色品牌,科学谋划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的"限娱令"对各卫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各省级卫视对于节目调整力度大,娱乐节目总体播出量下降,在保留固有王牌节目的基础上,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改造升级,增加新的魅力;同时也开发研究了一批新的节目类型,职场类节目以及引进类节目成为卫视"新宠"。在卫视娱乐节目的"转型"过程中,媒体应通过科学分析受众需求,做好节目编排,实行差异化创新与改革,打造娱乐节目的特色品牌,科学谋划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以目前广受欢迎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为例,从传播学视域下受众角度切入,分析真人秀节目在传播过程中,如何通过"真实性"包装下的仪式化传播,遮蔽背景下的真实叙事,聚焦视角下的矛盾性叙事等方式确认受众的主体性存在。以此,受众在真人秀节目的信息接收过程中,获得了主体身份的认同,窥探欲与欣赏快感的满足,期待视野的戏剧化满足,同时,也迷失在真人秀框定下的虚拟真实当中。  相似文献   

13.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首先,特色化语言吸引传播受众,本土化节目内容贴近受众,角色化主持人融合受众。但是,也存在演出节目内容欠提炼,节目传播受众理解片面,语言报道的播报形式媚俗化三重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4.
《成语天下》作为河北卫视一档大型原创文化益智类节目,正凭借其独特的文化养成模式、题目类型多样、多元主体叙述、立足两微一抖、注重平台差异化运营等特色,实现了传统文化类节目传播形式的创新,成为河北卫视"中华好"系列节目新品牌。  相似文献   

15.
徐震  李英 《华章》2013,(17)
近年来,民生新闻在呈现出长足发展的同时,一些如内容低俗、肤浅、只重视反面题材等问题也暴露出来。民生新闻该怎么发展,笔者认为,除了树立“民生内容、平民视角、民本取向”以外,对照“受众本位”的要求,电视媒体应在研究受众、了解受众上多下工夫,并以此作为办节目的依据和标准,培养受众,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忠实度,以此促进节目品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方言类节目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传播特点,不同的语言风格对受众具有一定的听觉和视觉的冲击力。首先,特色化语言吸引传播受众,本土化节目内容贴近受众,角色化主持人融合受众。但是,也存在演出节目内容欠提炼,节目传播受众理解片面,语言报道的播报形式媚俗化三重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受众中心论的电视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受众中心论,提出传播活动要以满足受众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传播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信息,反应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深入探讨了基于受众中心的电视传播结构模式,论述了电视传播实现受众中心的方法:研究受众、在主体控制层面确立受众中心、根据受众调研决定节目的内容和形式、根据受众需要实行"广播"与点播相结合的播放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项创造性工作,也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湖南卫视采用带状编排,培养受众的收视习惯;采用对抗编排,彰显频道个性;采用棋盘式编排,丰富节目样式,使其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赢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电视频道品牌形象的强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才开始进入我国电视荧屏的三种节目形态:电视真人秀、益智类节目、速配类节目,有着明显和浓厚的商业色彩与动机,容易走入盲目跟风、内容老套、缺乏新意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新闻类节目是各电视台的主体节目.如何让新闻类节目更为吸引人,更为广大受众接受,成为很多电视台改革的目标,目前,电视新闻资讯类节目一改往日的模样,收视率不断提高,这其中语言风格上的改变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