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品关系隐着某种对人性的假定。而现阶段的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再认识、再调整必须打上现实人性的烙印。因此,从现阶段人的本质层面反思改革及其涵义,就成为可能和现实。  相似文献   

2.
论斯妤散文     
薛南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113-115
真诚的情感 ;直面现实、追求真实的精神境界 ;敏锐细腻的感觉体验 ,对人性、人生、生命的终极追问 ;灵动鲜活多变的艺术风格 ,对散文创作形式的孜孜不倦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现实的个人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及其对应的自然性、社会性和精神性需要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三大人性基础,这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必然性的哲学根基。而现实的个人的精神性及精神性需要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和最重要的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作为影片《菊次郎的夏天》中真正的主角,菊次郎在正男寻母的过程中历经三次重大改变。在人性的掩藏阶段,菊次郎以满口脏话和自以为是来寻求自我保护;在人性的发现阶段,菊次郎首次正视了自己的童年创伤,思想开始出现波澜;在人性的回归阶段,菊次郎则彻底释怀了曾经的伤痛,并在精神上获得重生,从而弥补和完成了曾经缺失却又极为重要的成长历程。  相似文献   

5.
大江健三郎的《个人的体验》表达了在现实社会中对人性面临危机的忧虑,战争异化了人性,加上命运的无常,让人产生对现实与生活的孤独无力感和逃避意识,处处存在不安。在作者具有这种清醒地边缘化意识之中,又在处处呼唤责任,寻求人道主义的光辉。  相似文献   

6.
人性关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意,是考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立足点.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强调的人性教化,西方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人神之争,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点"现实的人",都把人性作为一个重要的考察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性与人的本质始终是容易混淆的两个范畴。本文力求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对人性和人的本质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判定: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共同属性,包括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人的本质是人性得以产生的基础、源泉和动力,它是不断生成人性的实践活动本身。实践活动的历史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历史的生成的存在,实践活动的创造性集中体现着人是一种不断超越现实的自由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的经典之作。小说描写的是一只名叫巴克的狗从文明社会回归原始荒野的故事。杰克·伦敦赋予狗以人性,通过描写狗的“人性”和“野性”,来揭露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残酷争夺。  相似文献   

9.
人性是什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一方面,如果知道人性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一项关注人、造就人的活动与事业,不仅要关注人的理想状态,更应关注人的现实生存状况。人的存在是现实的存在,是灵与肉相统一的存在,在其现实生存处境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助长、引导、影响或限制。人正是在其现实生存处境中,展现人性,体验人生。教育的真正本质是在充分关照人的现实生存处境的同时,给人以超越现实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