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建栋 《收藏》2007,(7):171-171
《收藏》杂志2007年第4期刊登了天津冯厚生先生《难得一见的陈老莲山水画》一文。冯先生称其所藏陈老莲山水画为罕见之作,本人认为此图非陈洪绶真迹。  相似文献   

2.
看了2006年第五期《中国钓鱼》余政钓友文章《这是一条什么鱼?》和何川先生文章《奇怪的鱼,是重唇鱼,还是丁鱥?》,本人常在额尔齐斯河流域垂钓,经常碰到这种奇怪的鱼,如果判断没错,应是丁鱥。  相似文献   

3.
建国 《钓鱼》2005,(2):18-19
《钓鱼》2004第17期钓技争鸣版块中发表了四川柳树仁先生的一篇文章,题目是《推倒灵与钝的围城》。本人拜读后,对柳先生试图摆脱“台钓”的理论框框束缚,推倒围城,为鱼漂的调整找到条更加方便的捷径的本意表示赞赏,但对柳先生否定调目灵与钝作用的理论顿有异议,本人试图从柳先生的文章中(以下简称柳文)找出几点不解之处请教柳先生,另外谈点本人对调目的认识以求柳先生给予点评。  相似文献   

4.
郭洪 《钓鱼》2004,(24):16-16
拜读华先生在本刊第21期上发表的《请教张先生》一文之后,感觉是华先生本人理解的错误。  相似文献   

5.
2004年4月,某媒体“掌故”栏目刊载了司马林先生的大作《晋商保镖走天下》(以下简称《晋》)。文章分四小篇,着重记载了戴文雄、李老农、车毅斋和戴魁等清朝著名武术家力保晋商的奇闻轶事。按理说,《晋》宣传戴家心意拳,不仅无可厚非,还应拍手称赞。但本人看来,司马先生既不了解戴家史,又不熟悉心意拳承传史,故其错中有错,漏洞百出,有时还有剽窃行为。为正本清源,免误后人,今作史实更正,供武林同仁参阅,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6.
自拜读李瑞林先生载于《精武》2006年第6期《形意拳名家谱——形意拳创始人李老能逸事(一)》一文后,本人感到很迷惑,今与李瑞林先生及心意(形意)拳门的师友们共同探讨。疑问一:谁是心意(形意)拳创始人李瑞林先生在文中谈到,形意拳的创始人是河北深州李老能先生。本人认  相似文献   

7.
殷生岳 《收藏》2007,(1):85-89
一次偶然的机会,本人在常州红梅公园旁的花鸟市场购得一本《史量才先生像赞》,书宽18厘米,高27.5厘米,蓝布纹纸封面,内页为宣纸珂罗版影印。封面由江南名士张一麟题名“史量才先生讣告”,第二页是“像赞”两字,  相似文献   

8.
《集邮博览》2011年第4期刊登了肖高键先生的文章《对美国:轮生肖邮票的质疑》,本人对肖先生的观点不敢认同。并且本人认为,美国”第二轮生肖邮票,,御有值得重射门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刘敬尧 《精武》2008,(2):59-59
在2007年第10期《精武》杂志上,本人细心拜读了张方、郑启龙二位先生撰写的《内家新术在辽宁》一文,张、郑二位先生确实下了很大功夫,探研了辽沈地区内家拳门派的传承,对本人启示很大。  相似文献   

10.
马建华 《钓鱼》2005,(19):33-34
《钓鱼》杂志2005年第10期发表了四川柳树仁先生的一篇《调灵敏和钓灵敏是两码事》的文章,其本意是就《钓鱼》2005年第2期《调灵调钝是基础》一文.同河北建国先生共同探讨调灵调钝和钓灵钓钝的有关认识。本人拜读了上述两篇文章.为了全面的把握两人争论的焦点.又进一步拜读了柳先生在《钓鱼》2004午17期上发表的《推倒灵与钝的围城》一文.进而也有了一些认识,很多看法同柳先生的见解不同.斗胆说出来请柳先生斧正。  相似文献   

11.
2010年第10期《集邮博览》发表了刘肇宁先生的《赣西南赤色邮政3分邮票实寄封收藏始末》(以下简称“刘文”)。文章发表后,引起了本人的思索。发现文中有两点说法值得商榷,一是赣西南赤色邮政的创办时间,二是实寄封的日期。以下就此问题谈谈本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钓鱼》2001年第四期刊载了程宁先生的《试论竞技钓鲫法》一文(以下简称《试论》),专题讨论了浮漂的“调灵与调钝”。作者通过分析试验否定了《台钓揭秘》一书的观点,并且得出了与其相反的结论,本人拜读之后认为程先生的观点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雪僧 《武当》2003,(4):46-48
胡孚琛先生所谓的龙虎丹法三家相见,即乾鼎坤鼎并用,与丹家本人,三家相见者也。也就是胡孚琛先生所谓的《金丹真传》上的工夫。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看一看前人古仙的评述。 陈撄宁先生在《答苏州张道初君十五问》中云:“《金丹真传》,繁琐无当,不如《悟真篇》之简易。后人疏忽,每每混作一谈,虽以知几子之聪明,且不免为其所误,何况余子。《金丹真传》之法,比较《悟真篇》又下一等,绝对不是我们所谓神仙眷属之说,请勿误会。”在《答福州洪太庵君》一文中云:“用乾鼎不合《参  相似文献   

14.
《集邮博览》2003年第5期刊出张振声先生的“京城黄帽子信筒20年纪念文章”,详细的介绍了“黄帽子”的使用情况,林丰年和张振声先生为北京的邮史留下宝贵的资料,实为欣慰。本人在收集和整理邮戳时,也接触到开筒邮戳,据北京邮史记载: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第六期《集邮博览》发表了梁荫宗先生的《30年代的一枚实寄封》文章(以下简称"梁文"),引起了笔者的兴趣。这是本人第一次见到贴有赣西南赤色邮票的江西省赤色邮政实寄封,特别是封上的四种邮戳.  相似文献   

16.
来函照登     
编辑先生:您好! 贵刊2004年4月《邮币卡市场》专栏里刊登的《邮市投资忌贪忌怕》一文(署名:黄川),系抄袭本人发表在2002年4月19日长沙《家庭导报》上的同名文章,拙文发表后,又分别被深圳《金融早报》和山西《集邮报》转载,《中  相似文献   

17.
在形意拳老谱中首先提出“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工夫,有三种练法”的是形意拳大家孙禄堂先生。在孙先生的著作《拳意述真》中,他是借用“郭云深先生云”而提出这一观点的,并给以定义解释,其实这是代表了他本人的观点,是他多年对形意拳技术的研练、资料的搜集、理论的学习,融合道家修炼理论而提出的,对形意拳的理论体系是一种提高和升华。  相似文献   

18.
本人在《中华武术》总120、121期连续看到关于日本剑道的文章,欣喜之极。笔者曾随全日本剑道冠军大野久光先生练习剑道数年,略有所得。现把先生的教诲奉献出来。对初学剑道者可能有所益处。  相似文献   

19.
四月中旬,在《集邮博览》杂志社,笔者聆听了王泰来先生对现代集邮的看法。王先生不但对现代集邮有着独特的见解,而且他的邮集《清末纪事》就是以清代手绘邮资明信片为素材,按现代集邮的社会集邮方式编组的,在2001年全国邮展上获得一等奖加特别奖。他本人曾参加了2002年北京市现代集邮展览的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20.
赵中辰 《精武》2010,(5):9-9
本人与傅仁东先生相识数年,非常钦佩其对内家武功的痴迷,以及他为传承和发展武术事业所做出的贡献。尤其是最近发表在《精武》(2010年第一期)杂志上的《太极拳内功心法之研究》一文,是傅先生一生练拳的经验体悟总结,是练拳的精论,是具有指导性的论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