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场面描写是小学语文常见的写作内容和形式之一,其中"面"一般是指整体的场面,包括场面中所有的人、事、物;"点"一般是指场面中的个别情景,基本上是场面中需要突出描写的人或物。点面结合,要求场面描写既要注重整体,又要突出个体;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用于写人,可以让人物形象显得全面具体,丰富而充实;用于写物,既可以整体宏观把握,又可以深刻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点面结合是小学语文中常见而且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写作文时,无论是记人还是叙事,往往都离不开描写场面。每个场面里总有许多“人”和“物”,还有不同的“事”。怎样才能让笔下的场面鲜活地跳起来呢?写场面,一定要“点”“面”结合—既要概括“面”,又要具体描写“点”。也就是说,在写活动场面的时候,既要写出人物活动的整体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面”),还要写好活动中有代表性的人物的具体情况(这就是我们说的“点”)。“面”的描述可以把活动的整体气氛展现出来,“点”的描述可以让人们对活动中最突出的部分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短文写的是课间活动,小作者把“面”写得不错,让人感觉到欢快…  相似文献   

3.
●习作指导●重点指导:同学们进行过很多次的场面描写。本次习作所讲的“场景”,其实就是场面。可以这么说:我们的生活是由许许多多的场景构成的。只要同学们留心周围的事物,场景无处不在,而且有些场景是令人难忘的。好好想一想,在家中、在学校、在上(放)学路上、在比赛场上、在农贸市场、在旅途中……选择一个你觉得有趣、有意义的场景来写。难点点化:写场景,一般要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点”,指场景中对个体(具体事例)的描写;“面”,指的是对场景全貌的描写。下面请看一个片段:球台右边的大槐树下,也围着一些同学。他们在爬竿。一个…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写好场面的体会□林清珍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在教授写记叙活动的作文时要特别注意场面的描写。因为有了场面的描写,才能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又交代了环境,有助于烘托气氛,突出中心,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点”、“面”结合,突出重点。...  相似文献   

5.
话题聚焦有的同学问活动场面怎么写,我们的作文要么就是很单薄,给人的印象不深,要么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去写,更糟的是有时越写越乱。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多半是因为没有做到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缘故。  相似文献   

6.
崔为安 《作文》2023,(10):40-44
<正>点面结合是写作时常用的一种手法。所谓“点”,指的是最能表示人、事、物的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对人、事、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点面结合就是“点”的详细描写和“面”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的有机结合。“点”,可以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可以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映人、事、物的形象、状态,充分地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下面,结合实例,具体谈一谈点面结合在写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许志松 《亚太教育》2022,(5):100-102
小学生虽然参与了多姿多彩的活动,但习作表达却显单调,究其原因是缺乏让读者身临其境的场面描写。从点面结合,以点为主;远近并茂,以近为要;动静交融,以动为首;纵横交错,以横为先;有机联动,言行为重五方面着手,分析了如何引导学生聚焦场面描写,定格精彩瞬间。  相似文献   

8.
场面描写有什么特点呢?一是必须有人物活动。二是场面不是静止的,是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进行场面描写,既要写环境,更要写人物的活动;既要写“面”,又要写“点”。这样“面”和“点”结合起来,人物与环境相映成辉,生活画面就热闹起来了,就有了勃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9.
一、习作内容、要求及难点分析第九册“基础训练4”的作文训练是:写自己参加过的或看到的一个场面,把主要人物和活动写具体。这次习作,从内容上看,有两点要求:一是写自己参加过的或看到的场面;二是只能写一个场面。从表达看,也有两点要求:一是写清活动的经过;二是把主要人物和活动写具体。上述要求,难点是“场面”概念的理解和“把主要人物和活动写具体”。场面概念理解是否透彻决定了选材的广度。学生生活中虽不缺乏场面,但对“场面”缺乏准确全面的理解,因而形成选材上的难点。“把主要人物和活动写具体”决定了要确定主要人物,掌握描写人物和活动的方法。但学生在叙述中往往不能确定“主要”和“次要”,不能掌握描写主要人物和活动的方法,因此形成写作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10.
场面描写是指在一定时间和场合中,展开以人物为活动中心的生活画面的描写。它的作用是表现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场面描写既要有环境,又要有人物活动;既要有面的勾勒,又要有点的描绘。要有动有静,有主有次。记叙文中的场面,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复呈式的描述,把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的生活场面转化成书面语言。让读者阅读这些文字时,通过再造性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重新还原为可感性的生活画面。场面,是记叙文中“人”(或物)、“地”、“事”三结合的基本的单位。在一个场面中,总可以看到一个具体而形象的生活环境:夏夜的湖畔,黎明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场面描写是叙事性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好的场面描写有助于叙述的有效展开,让读者可以清晰明了地了解作品所存在的环境,并为后面的故事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读者形成身临其境的艺术效果。当然,场面描写也需要作者的巧妙设计,好的场面描写往往具有强大的艺术张力,可以让作品的艺术效果得到最大的彰显。一、重点突出,烘托人物性格场面描写要将人物活动的场景描写出来,既要有总的描绘,又要有具体的捕捉,但是,总体和细节要有重点,不能面面俱到,一方面文章篇幅有限,另一方面会削弱作品的叙事性。所以,  相似文献   

12.
如何把场面描写生动,是不少同学们写作中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场面描写。其实,场面描写就是对特定的时间与环境内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总体生活画面的描写。所以,场面描写不仅要写出特定环境,还要写出人物活动,同时要顾及整体效果。写出整体的生活画面,不等于不写具体,而是说要将环境和人物活动结合起来,还有点与面的结合,动与静的结合。这几种结合是很重要的。有的同学描写场面时,只注意人物的活动,而忽视了大的环境;要么只注意了个别的点,而忽视了整体的场面。还有的同学描写场面时,总是只能写出个大致的轮廓和气氛,三…  相似文献   

13.
场面描写的切分与组合王庆华场面描写是叙事类作又的基本功,小学生要与好作文,必须学会场面描写。小学语文第九册“基础训练4”作文要求写一个场面(如运动会)。要写好比赛场面,写作前,教师应组织学生观看或者进行一次比赛活动,学生有了亲身感受,就比较容易写。可...  相似文献   

14.
话题由来同学们在作文中常常会写到各种各样的场面。如何写好场面呢?抓住典型、渲染气氛,是一种最基本的写法。抓住典型,就是写好“点”,就是写好有代表性的个别人、事、物;渲染气氛,就是写好“面”,就是从整体上写出那个场面给人的感觉和印象。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你笔下的场面就“活”了。  相似文献   

15.
描写了场面或过程,可以更有力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描写时,要把人物活动交织在一起,偏重于动态描写;要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整个场面的状况,既有面上的概括,又有重点的具体描写,一般可以采取先总述后分述的方法。同学们怎样才能真正掌握描写的方法呢?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第1组小作文①应从“家庭教育的诸多误区”中选择一种来写,绝不能兼顾他项。②本文应属场景描写,即描写事件中的一个场面,一个定格,不能写出有情节发展的故事。③这个场面中的主要人物应是家长,因为家长是“家庭  相似文献   

17.
足球赛     
作文训练要求在学校,在教室,在公共场所……常常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场景,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写一写。要能反映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作小提示1.写一个场景,要写出整体场面。场面是由人、物、景组成的,因此,写场面,要注意把这些写进去。2.要写出气氛,不同的场面有不同的气氛。如:比赛场面紧张激烈;游戏场面欢乐愉快;集市场面繁华热闹;送别场面难舍难分……这样才能写得生动感人,使人如临其境。同学们,看看同龄朋友写的这篇文章后,你再动笔试试吧。今天,我们三(1)班经过几个轮回的奋力拼杀,一路过关斩将,终于赢得了校足球赛…  相似文献   

18.
犤训练要求犦在学校,在街头,在教室,在集市……常常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场景。如,运动场上的龙腾虎跃,夜晚街头的霓虹闪烁,游乐场里的欢声笑语,以及集市里的讨价还价。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景写下来,要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犤作文指导犦重点指导:场景,也就是场面,是指在一定场合下的情景。这种场景,同学们是经常见到的。仔细回忆一下,把你所见过的有意思的场景在头脑中过一过“电影”,然后选择一个有意思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场景来写。难点点化:要把这个场景写得生动、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就要采用“点面结…  相似文献   

19.
“点面结合写场面”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教科书编排特点,充分利用教科书各板块内容,教学中延伸、比较中深化、略读中巩固、运用中内化,让“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语文要素扎实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在写作文时,不管是记人,还是叙事,都离不开对场景的描写。写好场景,能渲染一种气氛,衬托人物的精神品质,挖掘事情的深层含义。《十里长街送总理》(见人教版语文教材第七册第13课)一文,写首都人民自发地聚集在长安街送别总理,场面十分感人。其场景描写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路那样长,人那样多,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