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此文中如果不重提少年时代的贫穷,似乎无法交代20年前我为什么会窃书。  相似文献   

2.
只要七日暖     
几年前,我在市供暖公司上班,负责收取供暖费。我们这座北方小城,到冬天,家里如果不通暖气,似乎连空气都能结成坚冰。  相似文献   

3.
歌声·心声     
八年前,领到“退休证”的那一刻,所有的追求与梦想似乎戛然而止。闷在家里无所事事,快乐也离我远去,几年时间便褐发染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到今天好像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就像我们的一日三餐一样天天伴随在我们身边,充斥在我们的话语中,似乎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十几年前谈课改是时髦,今天再谈课改似乎就是老土。然而,环视四周,深入课堂听听我们老师的常态课,似乎与十几年前的课堂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也可能我是在坐井观天,  相似文献   

5.
老屋     
老屋真的很老了。即使在农村,也很少有这样的屋子留下来了。听村里人讲,许多年前,老屋中住着一位老人.老人和老屋一样苍老。黄昏,老人常常搬一张椅子,在门前坐下。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轨迹运行着,老人就一天天地苍老。老屋门前有棵很大很大的树,老人就常常看着那棵树发呆。余晖透过树叶照在老人脸上,老人的表情很复杂,似乎是无奈,又似乎是绝望。除了老屋,没有人知道老人在想什么。老人似乎期待着什么,又像是一天天地熬着她剩下的日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使辅助生育和控制生育成了现实,这是近年来医务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在20年前这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现在“试管婴儿”已为世人尽知,并且新的技术发现和应用正在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7.
朱运清 《成长》2005,(3):28-29
初恋似乎已经离我很远,只是独处的时候偶尔会想起那么一个模糊的身影。事实上那是发生在高中时候的事惰,算起来也就是四五年前。那是一段美妙的回忆,清澈、甘甜如深山里的溪水……  相似文献   

8.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天气极热,天空虽蓝,但并不那么纯净,看起来似乎在孕育着什么阴谋.  相似文献   

9.
县城南面,直走十里,有一小市。每日清晨,人来人住,络绎不绝。小市不知是在何时形成的,只知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七年前,小市旁似乎还有一棵毛梧桐,高高大大,葱葱郁郁,树下总有个猪肉贩子,光着膀子,时不时地用沾满汗渍的毛巾躯赶苍蝇。  相似文献   

10.
十四年前的那个炎热季节,怀揣着一张大学中文系的毕业文凭,似乎整个世界都为我绽开着温暖的笑靥!只身走向这座仅仅在小说中晤面的城市,激情万丈!面对陌生,没有畏惧,甚至没有好奇,便不知天高地厚地跨上讲台,凭借“不怕虎”的稚嫩开始承担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担。  相似文献   

11.
当回忆到达现场,我看到了教室里似乎还摆着三年前我们用过的桌椅.  相似文献   

12.
我的黑暗生涯似乎从17岁那场辩论赛开始,在我最光芒最有激情的时代,它给我套上了枷锁,这个枷锁直到三年前才被卸下。那年,学校突然要开辩论会,似乎和校庆有关。我们经过班级辩论、学校辩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思想的历史渊源———读《中国实学思想史》郭来泉50年前的那场战争,有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被一个新崛起的西洋小国打败。这事不论对中国对东亚都引起很大的震动,成了反思历史、审视现实、选择未来的一个契机。在对中国历史的批判性反省中,有一种逻辑似乎...  相似文献   

14.
吴礼明 《师道》2014,(1):53-55
我的现场化课题.萌生于十年前海湾战争,其时希望课堂走出计划教育模式,而有一个即时性的运作。当时《追求“课堂教学现场化”》的发表,竟被视为课改的一面新旗.而我对此似乎也十分自信,于是展开课题实验并推广之。  相似文献   

15.
周大平 《教育》2008,(11):51-51
10年前,中央电视台接受一些观众的批评,将采访话筒一个侧面上印有的“CCTV”改为中国中央电视台。然而,央视的采访设备、办公用品以及屏幕左上角的台标等,迄今依然执著地保留着“CCTV”的字样。至于其他不少传媒向社会日复一日发布的信息中,也似乎若不把一些英文缩略字母与汉字并排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数年前.我们在某些教育组织中讨论“教育市场。问题时.不少人以不屑一顾的、审视的眼光看着我们,用批评、批驳、完全否定的态度来斥责我们:“学校不是企业”,“学校是事业单位!”,“教育(学校)根本就没有市场问题”……;似乎我们在提出一种“歪理邪说”。  相似文献   

17.
二十年前,我是一名技术推广员。那时,我以为计算机技术将有助于我们走出一条教学的新路子,并且将成功地揭开一个谜——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比别的孩子能够更轻松地掌握技能,而且,似乎计算机学得越早,其技能就掌握得越好!但是,在调查了计算机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后,我却有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旧式的情感     
三年前,在纪念祖父诞辰一百周年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尤其文化大革命后期,一家老小,都盼过节似地惦记着祖父的生日。是不是整数无所谓,过阴历或阳历也无所谓,快到了,就掰着指头数,算一算还有多少天。  相似文献   

19.
旧式的情感     
叶兆言 《新读写》2011,(7):76-78
三年前,在纪念祖父诞辰一百周年时,我有一点想不明白,那就是人们为什么总是对整数特别有兴趣。莫名其妙,就成了习惯。记得祖父在世时,对生日似乎很看重,尤其文化大革命后期,一家老小,都盼过节似地惦记着祖父的生日。是不是整数无所谓,过阴历或阳历也无所谓,快到了,就掰着指头数,算一算还有多少天.  相似文献   

20.
民法的法典化条件已经成熟,似乎成为学界在探讨民法典制定时共同的理论假设。因此,学界对民法法典化的条件问题或避而不谈,或谈之甚少且不深入,难以让人信服。目前学界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关注民法典的体系设计及具体制度的创设等内容上,并希望在1800年前后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前后的《德国民法典》的大陆法系上,于2000年前后制定一部引领21世纪潮流的最先进的《中国民法典》。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背景、民法学理论积淀以及民法实践等方面的考察,得出当前并不存在孕育民法法典化的成熟土壤的结论,进而提出民法界应当戒急勿躁,深入民间调查,厚实民法理论,为最终民法典的实现做出实在而有益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