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界》2016,(9):26-30
晚清时期,早期报人、维新派、革命派等对政论报刊兴趣格外浓厚,提出不尽相同的报学理论,使之服务于现实的政治需要。基于既成的文本史料,本文通过分析晚清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认为政论报刊逐渐由民报角色转变为党报角色,报刊的主体功能也由建言通达演变为政治动员。晚清报人对政论报刊的理论建构反映了晚清报人的特殊立场和政治追求,体现了中国报人的特殊价值和理想。  相似文献   

2.
民国图书馆学思想是民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环境的产物,是继承与发展中国古代图书馆思想和晚清图书馆学术思想、借鉴与吸收西方图书馆学思想的结果;民国图书馆学思想具有内容来源丰富、思想传播主体多元、本土化和世界先进性等特征;研究民国图书馆学思想有助于预见图书馆学未来发展方向和图书馆学理论创新.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丰富的晚清至民国期间的重要旧报刊资源,"民国旧报刊"特色库的建设为分期分批进行,一期完成了对孤本、残破等较珍贵、稀缺旧报刊的建设,介绍特色数据库概况以及采用的系统软件、数据加工规则和测试维护工作,并提出图书馆在进行报刊特色数据库建设时,一定要重视建设前期的充分准备、中期的严格把关和后期的有效维护。  相似文献   

4.
晚清以来,新闻出版业异军突起.浙江作为文化发达之地,在晚清和民国期间,先后创办报刊达100余种,这些报刊对当时浙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浙江近现代报刊的历史发展分三个阶段作一回顾与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作为晚清维新派的代表,谭嗣同与梁启超、康有为、严复等人一样被我们熟知,但因为年仅33岁就以身殉道、其哲学思想耀眼光芒的掩盖,谭嗣同在晚清时期的新闻思想较少为人所知。本文将从《报章文体说》入手,分析谭嗣同思想,特别是报刊业务思想上开创先河的理念,为当代中国新闻文体的改革带来启发。一、谭嗣同新闻思想概述谭嗣同与很多维新派人物一样,在晚清报业的发展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论是在报刊业务、报刊营销管理还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是我国妇女报刊繁荣发展的第一个高潮,作为晚清报界一部分的妇女报刊不仅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也承载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演变状况。文章从晚清女报的出版主体、出版内容、出版宗旨与议论主题等方面,来探讨报刊对于改变国人的思维、言谈、写作定势与交流方式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蔡元培经历了晚清与民国的政治大变局,在政治思想上,从民族主义走向民主主义,对于民国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功绩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8.
作为晚清著名的民间报人,汪康年先后创立过6家报刊,撰写并刊登大量文章,阐明其改革救国的思想,向当政者建言献策。他不仅推动了中国近代报刊产业的发展,而且是晚清时期政治改革思潮的启蒙领袖之一。《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汪康年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2月出版)向读者完整展现了汪康年的人生轨迹、思想历程和政治影响。该书的出版是汪康年研究领域的新贡献,为晚清思想、政治和文化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相似文献   

9.
群体政治心态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的产生、发展和分化整合提供了一条分析思路。甲午战后,社会各阶层政治情绪的激变成为晚清政论报刊时代形成的心理基础。阅读主体心态从求新求变到激进化、进而革命化,成为晚清政论报刊市场变化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杨度是活跃在晚清及民国政坛上的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思想家,他的一生都在为寻找救国之路而奔走,他的思想轨迹更是长期以来颇具争议,目前学界对其君主立宪思想有较多研究,本文将对其在财政立宪方面的思想贡献作出探索。一、杨度对于税收公平的诉求晚清时期,尤其在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相似文献   

11.
黎藜 《中国出版》2018,(22):64-67
发行是衡量报刊到达与影响的重要因素,晚清岭南报刊发行呈现了两个特征:囿于区域的国内发行,在海外华侨聚集地的广泛传播。区域发行,聚焦区域需求、区域事件引领区域舆论;海外发行,促进革命思想在华侨中传播。发行是晚清岭南报刊推进革命思想传播、引导革命舆论的重要路径,通过报刊发行,引导了革命舆论,推动了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8,(8):30-39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思想概念之一,"公"自古至今都对中国社会多重观念的形成有着深远影响。本文以晚清为视点,试图思考"公"在早期国人理解报刊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尤其是在伦理层面。研究指出,传统"公"的观念渗透到了晚清报人理解报刊媒体的多个面向中,它也由此为彼时报刊思想的建构抹上了一层道德底色。具言之,早期国人对报刊角色的伦理定位、新闻实践的伦理界限、言论自由的伦理边界以及报刊工作者的个人修养等问题的叙述,都呈现出"秉公去私"的道德特性。文章认为,此般在"公"的文化土壤中形成的报刊伦理认知长期不乏其影响,值得进一步探查。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报人、读者借助于报刊小说建构起了以社会批判话语为核心的公共领域,报刊小说成为晚清时期聚集主流社会文化的载体,对于推动社会变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化对于晚清报刊小说的发展与繁荣的深刻影响,不容忽略。晚清报刊小说折射出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特征。文章从办报的物质条件、西方传教士的办报活动、晚清期刊小说、晚清日报小说等角度探讨其中折射出的中西文化交融。  相似文献   

15.
晚清时期,西方现代文化的涌入推动了国内报刊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以登载时事、时政评论等为主的时政类报刊.政治环境变迁下的晚清社会,创办的时政类报刊办报环境复杂、民间报与官报并存及报刊内容形式多样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活跃于晚清社会的维新派与革命派,在时政类报刊上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最终革命派赢得了舆论.政治势力的有意推动...  相似文献   

16.
张江义 《档案》2014,(8):17-20
王可风在长期从事民国中央机关档案工作的实践中,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民国档案编辑注重方法理论、档史紧密结合、优先统筹规划的思想,对当时和后来的民国档案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荣 《新闻世界》2013,(6):286-287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丈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李亚娟 《编辑之友》2017,(6):97-102
“小说界革命”兴起后,晚清报刊小说被赋予鲜明的政治功用性,小说地位得到明显提升,成为启蒙利器.但自光绪三十一年起,报刊小说格局发生新变,小说创作实践与“新小说”理论渐行渐远,小说的快速商品化促使娱乐压倒启蒙.晚清报刊小说的崛起源自被动式的政治热情,但其演转离不开对自身文体本质的能动性追求.晚清报刊小说注定是一场步步深入的渐变式文学变革,在平衡自身艺术品格与社会政治生活的矛盾与张力中找寻出路,并将成为日后中国现当代小说现实主义品格的基本动机和起源.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认为,要办好一份报刊,编辑工作必须有明确高远的指导思想、编辑立言的基本规范、明晰开拓的业务指导思想.这些构成了梁启超以“完美报章”理想为核心的报刊编辑观的主轴。其具体内容包括:一是编辑理论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完美报章”四大准则;制定了“五本八德”的编辑道德规范;强调论说要“公要周适”,纪事要“博速确直正”等。二是编辑业务思想方面,提出了对报人修养的要求、对报刊文体的要求以及对报刊版式编排的要求等。  相似文献   

20.
晚清至民国瓷上山水艺术是人类艺术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灿烂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至民国时期,瓷艺家们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瓷上文人画风,为瓷上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晚清至民国瓷上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成就体现了文人瓷艺家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趣,促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